□ 尹文忠口述 莊義彬整理
在我剛記事的時候,就聽屯子里的鄉親們說,我的爺爺尹鳳閣有一張當年抗聯部隊郭師長發給的抗聯進山證。鄉親們把它說得神乎其神,稱那是無價之寶,只要拿到政府一晃,家里有什么困難都會馬上得到解決。
我曾偷偷地問爺爺,究竟有沒有這樣一張進山證?爺爺笑了笑說:“瞎扯,哪有什么進山證!”但我從爺爺的眼神里看出,他沒有說實話。
上世紀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我們一家人困難得揭不開鍋。家人勸爺爺拿出進山證,去找政府爭取一下救濟。爺爺搖了搖頭,沒有亮出進山證。
1996年,爺爺得了一場大病,病情很重。家里掏不出錢送他去住院,又勸爺爺拿出那張進山證:“你是對革命有功的人,畢竟救命要緊呀!”爺爺無力地搖了搖頭,還是沒亮出那張進山證。
1997年7月28日,與病魔抗爭了三年的爺爺快不行了。彌留之際,他終于顫抖著雙手把那張珍藏在箱底近60年的進山證拿了出來,斷斷續續地向我交待:“把……這個……證件……交……交給政府,讓大家永遠……永遠……記住抗聯……”話沒說完,爺爺便撒手人寰 。

抗聯部隊發的進山證。
也是在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見到了這張傳說中的抗聯進山證。
這張用毛頭紙制作的抗聯進山證呈長方形,上面寫有“東北抗日聯軍三(路軍)九軍西征部隊臨時許可證”、“茲有尹奉(鳳)革(閣)到山邊耕地特此證明?!鄙厦嫔w有“抗日聯軍北軍第九軍第二師之印”和“九軍西征部隊指揮、第二師師長郭鐵堅”的印章,落款為“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從落款不難看出,這張進山證頒發于1938年。
由于經年日久,這張進山證變成了灰褐色,紙張已經脆得幾乎一摸就碎。
爺爺尹鳳閣1921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慶安縣同樂鄉的劉家油坊屯。1932年7月,日寇進駐慶安縣城,隨后在同樂的偏臉張一帶建立開拓團,并將武力霸占的土地租給附近的農戶耕種。當時,爺爺聯合幾家親屬租種開拓團的土地,并在緊靠山區的地方蓋起一座大窩棚。
1938年8月16日深夜,正在窩棚里睡覺的爺爺突然聽到有人敲門。他起身開門后,只見 20多人前后腳走了進來。正在爺爺害怕的當口,一個年輕人徑直走到爺爺面前和顏悅色地說:“老鄉,不用怕。我們是山里的抗聯,是打鬼子的隊伍。”爺爺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急忙搬來木凳讓那位年輕人坐。
那名年輕人說:“我們好幾天都沒吃上飽飯了,求老鄉幫忙弄點吃的?!睜敔斄⒓刺悦紫床耍隽诵∶罪埡屯炼拱撞藴???孤撐溲b臨走時,爺爺又把兩麻袋苞米碴子和小米分裝在戰士們的背包里。
抗聯戰士告訴爺爺,由于日寇嚴密封鎖,抗聯密營里的傷病員已經斷炊好幾天了。次日,爺爺立即回到老屯,從親友家籌集了300多斤小米和苞米碴子,用種地的兩匹馬馱著糧食進山了。爺爺對這一帶的地形十分熟悉,他巧妙地繞過敵人的哨卡,在老金溝一帶找到了抗聯密營。此時他才知道,那位年輕的抗聯干部是郭鐵堅師長。
爺爺看到很多的抗聯傷員面黃肌瘦,躺在地上已經難以行動。這時,爺爺作出一個非同尋常的決定:把兩匹馬留給傷病員殺肉吃。郭師長說:“那可不行,你還要靠這些馬開荒種地?!睜敔斦f:“給抗聯戰士救命才是大事!”最終,爺爺堅決地把馬留下。郭師長哽咽地說:“你把心愛的馬留給我們,真不知道如何感謝你?!?/p>
從此以后,爺爺和抗聯的郭師長成了知心朋友。事隔10多天以后,郭師長帶領戰士們在爺爺的窩棚里一連住了幾十天,他們大多時間出去打游擊、殺鬼子,行動結束后就回到窩棚來休息。一來二去,爺爺和這支抗聯武裝相處得更貼心了。
這年的9月23日凌晨,郭師長準備帶領部隊離開窩棚時,鄭重地對爺爺說:“通過我的觀察,發現你是個非常正直可靠的人。今天我給你發個進山許可證,你再進山時抗聯的崗哨就能順利放你通過?!闭f著,他讓隨行的方科長拿出一塊長方形的紙,在上面寫下了爺爺的名字,證明爺爺是在山邊耕地的農民,允許進山。郭師長在紙上簽了字,加蓋了大紅公章和他的私章后遞給了爺爺,囑咐道:“好好保存,將來也許你見不到我,但有這個證件,會有人報答你的?!睜敔斦f:“我不求報答??孤撌俏覀兏F人自己的隊伍,是打鬼子的武裝,我從心里支持你們抗日?!?/p>

尹鳳閣生前照。
自從有了這個進山證,爺爺給抗聯部隊運送給養就方便多了。從那以后,爺爺每年都要進兩趟山,盡管當時日寇和偽警察推行嚴密的封山政策,殘酷地殺害支援抗聯的群眾,但這一切并沒把爺爺嚇倒。從1938年到1945年8月,爺爺給抗聯部隊共送去了28麻袋苞米碴子和小米,折合3600多斤。此外,還送過幾百斤豬肉、120斤豆油、50多套棉衣、100多雙靰鞡鞋,100多頂棉帽。
有漢奸密報爺爺支持抗聯,爺爺受到了日寇的瘋狂報復。敵人把爺爺吊在樹上嚴刑拷打,讓他交待支援抗聯的事,但爺爺寧死不屈,沒吐露半個字。由于找不到支持抗聯的蛛絲馬跡,氣急敗壞的鬼子把爺爺收獲的玉米、土豆搶劫一空,放火燒毀了他居住的窩棚。
1946年,解放了的慶安縣召開全縣支援抗聯有功人員代表大會,爺爺被評為支援抗聯的模范,受到了表彰獎勵。此后,他多次出席全省勞動模范代表會議。
建國后,爺爺雖然遭受過許多磨難和困苦,但他很少向人們講述當年的往事,更沒有拿出過那個進山證為家里爭取什么利益。
黨和政府沒有忘記這位有功之臣。爺爺辭世時,全鄉500多名干部群眾為爺爺送葬,連縣里的領導也特意趕來參加了葬禮。政府在爺爺的墓前豎起一座高大的墓碑,碑上刻有“支援抗聯模范尹鳳閣”幾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