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闖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
中藥調劑處方分析價值探析
邱 闖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探討中藥調劑中處方分析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中藥調劑處方資料,參考中醫藥基本理論,總結處方分析的臨床價值。結果:中藥處方分析可規范處方書寫、減少重復錯誤用藥、避免配伍禁忌、核實用藥劑量與用法等,為下一步藥品調劑工作做好準備。結論: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減少人為用藥錯誤,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應在醫院藥學管理中推廣應用。
中藥調劑;處方分析;配伍禁忌
中藥調劑是指將中醫處方中的藥物調配成供患者使用藥劑的過程,具有臨時調配、操作嚴格復雜、定量準確等特點。根據我國《處方管理辦法》[1],進行中藥處方調劑時應首先分析處方的合理性。在這個環節中,臨床藥師的作用十分關鍵,其是連接患者與醫師的橋梁,對于提高治療效果、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減少不良反應有著重要作用[2]。為進一步探討中藥處方分析的臨床價值,本文對我院的中藥處方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對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開具的中藥處方進行回顧性分析。參考中醫藥基本理論,多角度評價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工作中的臨床價值。
中藥處方分析可規范處方書寫、減少重復錯誤用藥、避免配伍禁忌、核實用藥劑量與用法等,為下一步藥品調劑工作做好準備。
近年來國內由于用藥不當引發的醫患糾紛較多,必須加強重視。中藥作為祖國醫學的瑰寶,其調劑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加強處方規范性檢查,減少書寫不清、用藥重復等人為疏忽
處方分析要求對醫師開具的處方進行核對,具體包括前記、正文及后記等,并核對患者的基礎資料,減少漏項、性別錯誤等問題;對處方中的藥味、劑量、用法用量等進行審查,觀察是否有字跡不清、漏寫給藥劑量等常見問題[3],遇到該類問題要及時與開方醫師進行溝通。如白芷與白芍字跡相似,又如六味地黃湯中含有山茱萸,部分醫師可能誤寫為吳茱萸,失之毫厘,謬之千里,嚴重者可能影響患者生命安全。
3.2 避免中藥配伍禁忌
中藥配伍中明確規定有 “十九畏”“十八反”“妊娠禁忌”等配伍規范[4],醫生和患者都應嚴格遵守,臨床藥師在發現處方中有配伍禁忌時要拒絕調配,并及時與開方醫師進行溝通。應特別注意老年人群、幼兒、妊娠期婦女的用藥安全。
3.3 核查中藥使用劑量與用法
藥物的劑量對臨床療效具有較大影響,用量過小達不到治療效果,用量過大可能產生毒副反應。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幼兒和孕婦等,患者體質特殊,耐受性較差,服藥時更應該根據個人體質差異定量,避免產生不良反應。此外,中藥的用法對臨床療效和毒性也有較大影響,如細辛、烏頭、附子等有毒中藥安全使用窗較窄,使用時應先煎;又如蘇木具有活血的功效,用量過大可能會導致內出血等。臨床醫師、藥師應仔細審查處方,做到“四查十對”,患者則應遵醫囑用藥,不可擅自更改藥物用量和方法。
3.4 為中藥調劑做準備
大多數中藥需經過炮制后才能使用,為適應不同體質的患者,部分藥物需要緩解或改變藥性,以提高治療效果或減毒增效。如麻黃生用辛散解表的作用比較強,但蜜制后可加強其平喘止咳的功效;蒲黃生用可活血化瘀,但經炒炭炮制后可顯著增強其凝血功能[5]。基于此,臨床實踐中,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處方中的藥物進行炮制,改善其性味歸經,提高治療效果。
臨床藥師是患者和醫師之間的橋梁,而中藥調劑工作能很好地體現醫師理、法、方、藥的終端工序,一旦調劑不當,輕則影響治療效果,重則可產生毒副作用,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藥師在進行處方分析時必須思想集中、態度謹慎,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中醫理論及藥學知識與技能,發現問題時應及時與醫師進行溝通交流。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工作中具有重要價值,加強處方分析可減少人為用藥錯誤,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應予以重視。
[1] 張興惠.中藥處方分析及其在藥學服務中的實際應用探討[J].醫藥前沿,2014,13(20):12.
[2] 龍惠,蔣靜雪.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藥房,2008,19(27):2159-2160.
[3] 強麗梅.中藥調劑對處方療效的影響分析[J].現代養生,2013,6(7):69.
[4] 艾廣鳳.中藥調劑對處方療效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1(12):88-89.
[5] 師紅英.淺談中藥調劑對處方療效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98-99.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0-09
邱闖(1987-),男,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調劑。
R288;R942
A
1673-2197(2015)04-0138-01
10.11954/ytctyy.201504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