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進(云南中云電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鑒于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嚴重依賴化石燃料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目前嚴峻的氣候變暖趨勢,使得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關注??稍偕茉醇夹g的開發狀況是最大的制約因素,它直接影響成本。根據我國的資源稟賦狀況,風電以其良好的社會與環境效益、日益成熟的技術、逐步降低的發電成本以及近海風電的發展,必然成為我國本世紀的重要能源來源。但是由于風電目前成本相對于傳統能源依舊缺乏競爭力,其產業化仍需要合適的政策設計來扶持。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為32.26億千瓦,初步估算可開發的裝機容量就有2.53億千瓦,居世界首位,與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3.78億千瓦為同一量級,具有形成商業化、規?;l展的資源潛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風力發電開始向商業化方向發展。隨著近幾年的大力發展,截止2014年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9637萬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7%,占全球風電裝機的27%,裝機容量世界排名第一。2014年我國風電上網電量1534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78%。
風力發電投入大、成本高,是制約風電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風力發電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約占總投資的60%~70%,單位千瓦裝機容量投資成本接近萬元,使得風力發電難以與常規電力(煤電、水電)相競爭。近幾年隨著風機設備國產化的進程加速,風電開發成本也不斷下降,發電成本已從2008年每千瓦時0.6~0.9元下降至0.3~0.4元,但仍然與常規電力單位千瓦時投資存在較大差距。
為了促進國內陸上風電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臺了一系列的風力發電優惠政策。目前對國內陸上風電發展起到關鍵性的政策有以下幾點:一是200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第512號令)規定電力項目所得稅實行“三免三減半”政策;二是2008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38號)規定,項目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三是2008年發布的《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6號)規定銷售自產的利用風力生產的電力實現的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四是2009年發布的《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09〕1906 號)規定,全國風電分為四類電價地區,I、II、III、IV類地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0.61元;五是2014年發布的《關于適當調整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3008號)文件規定,將第I類、II類和III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分錢,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9元、0.52元、0.56元,第IV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0.61元不變。
結合IV類資源區某個風電項目,以此風電場為例,分析以上風電產業優惠政策對風電項目收益的影響。
某風電場位于我國IV類資源區,屬于山地風電場,建設容量4.95萬千瓦,采用國內生產的風機機組,單機容量1.5MW/臺,建設期1年。項目估算靜態投資4.2億元,20年平均年利用小時數為2000h(率高于全國近3年平均年利用小時數),投產后上網電價0.61元/千瓦時,20%的項目開發資本金(剩余資金采取銀行貸款,貸款利率為6%),并采用等額本金還款方式。根據以上情況,結合電廠平均經營成本,測算得出該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2%,全投資財務收益率為8%,投資回收期為9.41年。下面分別針對減少上述一個風電優惠政策,測算各種情況下風電項目收益情況。
方案一:無三免三減半政策,其他政策不變;
方案二:無進項稅抵扣,其他政策不變;
方案三:無增值稅返還,其他政策不變;
方案四:電價無補貼,參照當地脫硫燃煤電價0.36元/千瓦時,其他政策不變。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其次是三免三減半政策、進項稅抵扣政策、增值稅返還政策、電價補貼政策對風電項目收益均存在較大影響,其中電價補貼對項目收益影響程度最大。倘若風電政策中的三免三減半政策、進項稅抵扣政策、增值稅返還政策同時停止兩項或三項,按照目前風電場建設造價來看,項目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將小于8%,低于社會平均投資收益率,再考慮項目投產后限電、故障棄風等因素影響,項目基本上沒有開發價值。

表1
隨著新能源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大,新能源基金已無法滿足新能源補貼。因此國家發改委在2014年9月份商討調整風電上網電價。根據目前國家調整風電電價的信號,從2015年起將逐步調整風電電價,最終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參照與當地脫硫上網電價。下面就參照目前的風電場建設造價,風電電價每下調5分/千瓦時,對風電場項目收益情況進行測算分析。

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在其他政策沒有變動的情況下,上網電價執行0.56元/千瓦時,上述項目收益率基本上與社會平均投資收益率持平,若電價低于0.56元/千瓦時,若沒有地方政府的其他補貼,風電項目基本上不具備開發價值。
若到國家最終將風電上網電價與當地脫硫煤電電價相當,若項目造價不變,項目具備超過8%的投資收益率,則年利用小時數須在3100h以上;若項目利用小時數仍為2000h,則單位千瓦靜態投資應降到5310元/千瓦以下方能滿足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超過8%。然而在項目造價中,土建、安裝等費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下降的可能性較小,也就是說,只能通過降低機電設備造價來降低風電場建設成本,針對本文例舉的項目,若做到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超過8%、電價與火電標桿上網電價一致、土建及安裝費用不變,則需從風機發電設備中降低3175元/千瓦的投資,近段時間而言也是很難做到的。
針對國家調整電價的信號,今后下調風電電價勢在必行,但也要分區域區別對待。國家氣象局對我國風能資源劃分為四類區域:Ⅰ類地區年累積利用小時數大于5000h,Ⅱ類地區年累計利用小時數為3000~5000h,Ⅲ類地區年累計利用小時數為2000~3000h,Ⅳ類地區年累計利用小時數小于2000h。

表3
針對上述四類區域,合理的最低風電電價也應區別對待。下面就Ⅰ類、Ⅱ類、Ⅲ類、Ⅳ類地區分別按年利用小時數5000h、4000h、2500h、1800h,造價按 8000 元 /千瓦,年貸款利率6%,等額還本付息的前提,測算滿足社會平均資本收益率8%的裝機總容量為5萬千瓦級風電場最低風電價格。
從表3可以看出,若Ⅰ類、Ⅱ類地區風電場實際能夠達到3000h以上的年利用小時數,則完全可以將電價逐步下調至火電脫硫標桿上網電價;而Ⅲ類、Ⅳ類地區,受資源條件制約,合理的上網電價,將成為該區域今后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通過以上分析情況來看,風電項目若能長期持久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特別是電價補貼政策,將直接決定項目開發的可行性。因此,盲目的降低風電電價,將直接導致風電產業的消亡,合理的確定風電補貼價格,才是今后努力方向。
[1] 施鵬飛.2008年國內外風電持續快速發展[J].可再生能源,2009(2).
[2] 孫文瑤.我國發展風力發電的制約因素分析[J].科技風,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