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禮(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88)
傳統的福利制采暖是按住戶居住面積收取一定的采暖熱費,結果往往存在著過量供熱、采暖開窗散熱是普遍現象。過去的供熱模式又不能讓用戶進行自主調節和控制,因此,必須通過對供熱采暖收費進行改革,采取合理布置采暖管道、安裝熱表及調控裝置,變被動節能為主動節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根據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僅采取供熱計量收費措施一項,就可實現建筑節能20%~30%的效果。節能減排是我們的既定國策,而建筑節能又是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于1997年在天津進行了熱量表計量收取熱費的熱改試點工作。
取消福利制供暖,供熱采暖按熱量表計量收費雖然勢在必行,但在我國畢竟還是一件剛施行不久的新事物,就國內多年來的運用實際效果來看,是“成功不多,糾紛不少”。這里既有政策問題,又存在很多技術方面的原因。熱計量在歐美國家多用于獨棟建筑(如別墅類),而我國卻一哄而上地推廣應用到公寓式住宅建筑,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同一棟建筑里相同面積而不同朝向、不同樓層的熱用戶,如果室內的熱舒適度(室內溫度)相同,采暖交費就應該一樣,但事實上,按熱計量表計量收費的結果是,他們繳交熱費的差別,一個采暖季有的就多達3~4倍。國內很多安裝了熱表的小區,熱表幾成擺設,合肥也不例外。也正是這些近乎“天方夜譚”的結果,幾乎葬送了按熱表計量收費這一重要的熱改政策。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呢?因為“熱”是一種特殊的東西,它不象水、電、天然氣,只要計量器具計量準確,用多用少都是用戶自己的行為,按價、按量交費。而“熱”卻具有穿透性,它能從你家毫不費力地跑到鄰家,理論上稱做“戶間傳熱”。研究和事實證明,在采暖條件下(室外溫度-5℃),合肥市博微家園(18層)每層四戶的住宅小區35#樓的中間層住戶7002室,其四周鄰戶如果正常采暖,7002住戶即便關閉自家的所有散熱器,其室內溫度也將能達到12℃以上,顯然這是別人家的散熱器溫暖了他的家。為減弱戶間傳熱,北京地區有的住宅建筑對鄰間隔墻、樓板采取了保溫隔熱措施,這實在是不得己而為之。至于有東、西外墻的住戶,如7001或7004住戶、頂層和底層的住戶,按表計量收費的結果,如果他們不以犧牲自己的熱舒適性為代價,它們的熱費將是中間住戶的2倍以上(戶型相同面積相同),這顯然有失公允。也正是這諸多問題的存在,安裝了熱計量裝置的供暖小區,熱費收繳困難重重,很多小區不得不退回到按面積收費的老路上去,或者干脆停止供暖。
隨著住宅私有化、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暗補改明貼的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別是節能減排政策的強力推出,住宅采暖按表計量收費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不可逆轉。隨著熱計量收費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很多單位和研究機構也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收費方法。這些都是對完善熱計量收費辦法的有益探索和嘗試。
我們知道,熱計量收費是基于“誰用熱誰交費”、“用多少交多少”的原則來進行的。但是,由于集中供暖又不同于一家一戶的分散式小鍋爐采暖,集中供熱過程中建筑物客觀存在著公共能耗,它是保證整幢建筑物和小區正常供熱的基本要求。如何將公共能耗和住戶的熱表計量的能耗進行關聯,是熱改收費當中的難點,這一問題必須從理論和技術的層面加以解決,否則按計量收費將無法進行。筆者根據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種較為合理的收費方法——按比例分攤收費。
建筑物的運行使用過程中必然有公共能耗,如電梯、通風、樓道照明等即是一種公共能耗。供暖過程也不例外,也存在公共能耗,它是保證整幢建筑物和小區正常供暖的基本能耗。撇開采暖管網運行的公共能耗不計(因它己計入熱價當中),一棟建筑物的總能耗QZ也由兩部分構成,用公式QZ=Qg+QH表示,Qg為某棟建筑物的供暖公共能耗,QH為住戶的自有能耗。對于一棟建成了的固定的建筑物,Qg和QH之間的比例也一定是固定的。
3.1.1 公共能耗Qg
供暖公共能耗Qg主要來自頂層屋面、底層地面、東西外墻(或窗或門)共四部分,公式為:
式中:Q1——建筑物頂部耗熱量(kW)
Q2——建筑物地面耗熱量(kW)
Q3——建筑物東墻和東窗耗熱量(kW)
沒想到趙明月張口就來:“早晚飯是咸菜饅頭白粥,中午吃熬白菜或者熬蘿卜,節假日另外加菜。當然,正式監獄伙食條件會比拘留所好一些,不過我覺得對犯人講人道主義,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Q4——建筑物西墻和西窗耗熱量(kW)
3.1.2 住戶自有能耗QH
南、北外墻(或窗或門)是住戶的自有能耗,用QH表示,公式為:
∑q——所有住戶南、北外墻(或窗或門)的能耗總和
q1——任意住戶南外墻耗熱量(kW)
q3——任意住戶北外墻耗熱量(kW)
q4——任意住戶北門窗耗熱量(kW)
3.1.3 分攤比例K
由于QZ=Qg+QH,其分攤比例K可以由下式計算得出
根據這一比例,供暖采暖收費就可以采取“兩部制”,即每戶交繳的熱費FZ由兩部分構成:按面積分攤的基礎熱費J(公共能耗)+按熱表計量的自有能耗熱費B(自有能耗),即公式為:
其中FZ——某一住戶繳交的熱費(元)
J——基礎熱費(元)
f——熱價(元/m2)
M——某一住戶的建筑面積(m2)
B——某一住戶計量表計量熱費(元)
通過對大量不同建筑物的計算,K一般為0.35~0.52。因此,對于安裝了熱計量表的小區,住戶的供暖收費可按兩部制,40%按面積收取基礎熱費,60%按表收取熱費。且基礎熱費必須收取,無論熱表計量結果如何,因為某一用戶用熱與不用熱,公共能耗總是發生。
該方式類似前述的按比例分攤收費,它是在每棟建筑物的熱網入口處安裝總熱量表,計量整幢建筑物的采暖耗熱量,再在每戶的供暖管道入口處安裝通斷式調節閥。通斷式調節閥自動記錄通斷時間和通斷比,然后用該住戶通斷閥的通斷比和實際采暖面積的乘積作為依據,最后再乘上住戶所在樓棟整幢建筑物的采暖耗熱量既得出自家的耗熱量。通斷式調節閥受用戶自己設定的室溫控制,但采暖季節,低于12℃自行設定無效。一方面是防止無人在家時室內管道凍結,另一方面它保證每戶都應有的基礎供熱,消弱了戶間傳熱,熱費分攤也較為合理。此方法在東北、北京的供熱小區多有應用。
哈爾濱建筑大學的學者基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時間分攤法”、“蒸發式儀表分攤法”等收費方法;同時針對不能安裝熱計量表的傳統老舊小區,他們還提出了“水表分攤法”、“室溫分攤法”方式進行收費。這些方式方法在工程實踐中也多有應用,取得了一定的經驗,限于篇幅,本文不予詳細介紹。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對居住舒適性要求的不斷提高,各地供熱規模不斷擴大。供熱計量收費是城市供熱行業的一次大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更與廣大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稍有偏頗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因此對于已經安裝了熱能計量表的小區,在借鑒別人經驗的同時,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公平合理的收費辦法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
[1] 徐偉,鄒瑜.供暖系統溫控與熱計量技術[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2] 王煥彩.熱水采暖系統設計節能措施和管理科學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3] 李德英.建筑節能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 卜一德.地板采暖與分戶熱計量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