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周貴(綜述),李金國(審校)
(福建省腫瘤醫院超聲科,福州 350014)
?
超聲心動圖對蒽環類化療藥物心臟毒性的評價進展
吳周貴△(綜述),李金國※(審校)
(福建省腫瘤醫院超聲科,福州 350014)
摘要:蒽環類化療藥物是一類廣譜抗腫瘤藥物,但在治療的同時常伴有廣泛的急性和遲發性心臟毒性,有時可直接影響化療方案的執行。因此,早期心臟毒性的監測尤為重要。在心臟毒性監測的各種檢測方法中,超聲心動圖是常用、較有價值的方法,其中心臟舒張功能是一個更敏感反映腫瘤患者使用蒽環類藥物后引起心臟毒性的指標。該文對超聲心動圖評價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心臟毒性予以綜述。
關鍵詞:超聲心動圖;心臟毒性;蒽環類藥物
Progres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diac Toxicity of the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by Echocardiography
WUZhou-gui,LIJin-guo.
(DepartmentofUltrasonography,FujianProvincialCancerHospital,Fuzhou350014,China)
Abstact:Anthracycline is a kind of antitumor drugs widely used in the therapy for many malignant tumor,while it usually induce a lot of acute and chronic cardiac toxicity too and even directly impact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emotherapy.So it is importment to evaluate the early toxicity of anthracycline.Among various kinds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cardiac toxicity,echocardiograpy is a common and valuable one.Especially,cardiac diastolic function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in the early assessment of cardiac toxicity caused by anthracycline in patients with tumor.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evaluation on the cardiac toxicity of anthracycline by echocardiograpy basing on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Keys words:Echocardiography; Cardiac toxicity; Anthracycline
蒽環類藥物臨床上常用的有阿霉素、表阿霉素、柔比星、柔紅霉素、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其具有廣譜、臨床療效高等優點,常是許多化療方案的一線藥物;但此類藥物引起的脫發、骨髓抑制和心臟毒性等不良反應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心臟毒性,常為不可逆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在使用蒽環類藥物的同時,運用超聲心動圖對其心臟毒性的監測具有實際意義。
1蒽環類抗腫瘤藥物的心臟毒性
1.1機制目前,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心臟毒性的確切機制尚不十分明確。防治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心臟毒性的中國專家共識(2011版)中指出,蒽環類藥物的代謝與自由基的產生有關;過氧基團會產生更有毒性的次級產物即Fe-蒽環復合物,而對心肌具有親和力的Fe-蒽環復合物除了自身對心肌有毒性外,還可導致線粒體內膜、細胞質的損傷,使膜的流動性和通透性發生異常,造成能量代謝障礙、血流灌注下降,進而影響心臟舒縮功能,甚至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另外,蒽環心磷脂的親和力較高,可進入線粒體,結合心磷脂從而抑制呼吸鏈,也可造成心肌損傷等[1]。
1.2臨床表現心臟毒性通常分為3類:①急性心臟毒性,常為用藥后數小時內出現短暫心電圖改變,停藥后消失,且比較少見,而心動圖改變主要包括ST-T改變、QRS波幅降低和QT間期延長;②早期心臟毒性,一般在用藥后1個月內出現,較為常見,可出現與急性心臟毒性相同的心電圖改變以及左心室功能不全、活動耐量下降等變化,嚴重者甚至出現心力衰竭等;③遲發慢性進展性心臟毒性,常經1年或數年潛伏后出現,主要表現為遲發性心功能不全、傳導障礙和其他心律失常等[2-3]。
1.3藥物與劑量之間的關系一般認為心臟毒性與藥物的累積劑量有關,超過一定累積劑量,心臟毒性反應發生率明顯增加。有學者研究認為,阿霉素的累積劑量>450 mg/m2時將會引起心臟毒性發生,而表阿霉素累積劑量則需要>1035 mg/m2才會引起心臟毒性發生[4]。Gianni等[5]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單獨使用阿霉素與聯合化療比較,累積劑量<380 mg/m2時,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率≤5%,累積劑量>400 mg/m2時,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率上升至25%。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認為,當阿霉素的用藥劑量達到550 mg/m2,表阿霉素達到1000 mg/m2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率為5%~26%[6-7]。有學者通過組織多普勒對表阿霉素的心臟毒性檢測認為,除了表現為進行性左心室增大、左心室舒縮功能減低之外,舒張功能受損早于收縮功能改變[8-9]。
2超聲心動圖對蒽環類藥物心臟毒性的評價指標
2.1常規普通超聲心動圖常規普通超聲心動圖目前仍為最常用、最基礎的檢測方法,主要包括二維超聲及M型超聲條件下各相關徑線的測量(如左心室舒張末內徑、左心室收縮末內徑、左心室射血分數、室間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等)以及彩色多普勒及頻譜多普勒對主要血流速度的測量,如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兩者比值E/A);只有當心臟嚴重受損或其整體功能明顯降低時心臟才會出現形態結構的改變,這時左心室收縮功能指標(如左心室射血分數)才會出現明顯異常改變,而此時心肌受損常為不可逆性;而在心肌受損的早期心臟很少出現結構和功能的異常[10]。有學者研究表明,在左心室收縮功能受損出現異常改變之前,左心室舒張功能已經發生改變(E/A比值出現降低等變化),因此與收縮功能相比,舒張功能對于蒽環類藥物早期心臟毒性的檢查更加敏感[11]。
2.2組織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組織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是通過過濾掉低振幅、高頻率的常規血流信號后,來觀察高振幅、低頻率心室壁的運動情況;常用指標有二尖瓣環左心室側壁處組織多普勒峰值速度(舒張早期峰速E′、舒張晚期峰速A′及E′/A′);測量時通常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將取樣框置于二尖瓣環左心室側壁處探測;其主要問題仍然是重復性不夠理想、角度依賴性[12]。有研究認為,組織多普勒技術(E′/A′等)指標在評價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心臟功能變化方面較常規超聲心動圖指標(如左心室射血分數、E/A等)能較敏感地發現心臟早期受損情況,能更早、準確地評價左心舒張功能[12-14]。
2.3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指心肌需氧量增加到最大限度時與靜息時冠狀動脈血流量的比值,即指冠狀動脈血流從靜息狀態增加到充血狀態,這種冠狀動脈血流增加的能力稱為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冠狀動脈的血流阻力主要來自于小動脈、心外膜血管及心肌內毛細血管;正常情況下,冠狀動脈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使基礎血流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可用來判斷冠狀循環潛在的最大供血能力,是評價冠狀動脈微血管病變的敏感指標之一,是一項評估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的理想指標,可為心肌微血管病變的診斷提供依據[15]。
2.4Tei指數Tei指數是日本學者最早提出的,又稱心肌活動指數,其計算公式:Tei指數=(ICT+IRT)/ET;其中ICT為等容收縮時間,IRT為等容舒張時間,ET為心室射血時間,用來綜合評價心臟收縮與舒張整體功能[16]。測量方法通常是在不同心動周期內利用脈沖多普勒超聲在心尖四腔或心尖五腔等切面描記二尖瓣口舒張期血流頻譜及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頻譜,測量有關參數后進行計算獲得;測量方法相對簡便、重復性強,且不受心率、心室幾何形態、心室收縮壓和舒張壓等的影響[17]。有研究者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進行分組比較后,認為Tei指數較常規超聲心動圖參數能早期敏感地反映左心室整體功能變化,對臨床醫師在執行化療用藥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16-17]。
2.5應變率顯像應變率顯像是組織多普勒成像的一種新技術,用來實時測量心肌的形變程度及速率,從而評價局部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應變率顯像是在組織多普勒速度成像條件下,在心尖四腔、兩腔及左心室長軸切面上將取樣容積放置于左心室壁基底段和中段,測量左心室壁不同節段收縮期、舒張早期和舒張末期的應變率SR值[18]。研究表明,應變率顯像可早期發現局部心肌舒張功能改變,可用來對心肌局部收縮及舒張功能的改變進行早期檢測[18-19]。
2.6速度向量成像速度向量成像是基于斑點追蹤原理,新近推出的研究整體及局部組織運動的超聲技術;采用最佳模式匹配技術追蹤識別任何一小片感興趣心肌或感興趣區,以二維成像為基礎,對縱向、徑向及圓周方向上的心肌運動進行準確跟蹤;通過分析心肌運動的速度、應變以及應變率等指標,來綜合評價局部心肌及心臟功能;因為斑點追蹤技術和組織多普勒頻移沒有相關性,所以速度向量成像技術不受室壁運動方向和聲束方向之間的角度影響,故二維超聲速度向量成像能更準確地反映心肌的運動情況;但由于該項技術采用心內膜追蹤法,因而對操作者的主觀依賴較大,同時也會受患者肋間隙寬窄、肥胖等影響,所以圖像采集的質量好壞可直接影響數據的分析結果[20]。
2.7背向散射積分通過對心肌背向散射信號變化進行分析,進而進行量化分析,無創地檢測心肌超微結構的變化,可用來評價心肌的組織病理學特性的改變。有學者通過實驗研究,將新月形聲學定量分析的取樣框放在室間隔、左心室后壁中部的心肌結構上,記錄每個采樣背向散射積分技術均值及其周期變化幅度等指標;再用心肌背向散射積分和心包背向散射積分比值作為校正,結果表明蒽環類抗腫瘤藥物的背向散射積分參數變化特點為:大劑量阿霉素治療后,心肌背向散射積分明顯增加,周期變化幅度下降;背向散射積分可作為評價早期心臟毒性的無創性監測手段[11,21-22]。
3小結
隨著蒽環類抗腫瘤藥物的廣泛使用,以及化療成功率的日益提高,其引起的不良反應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重視,尤其是心臟毒性可能影響化療的執行。超聲心動圖作為其常用檢測方法,具有無創性、可重復性、操作簡便等優勢,尤其心臟舒張功能檢測對早期心臟毒性的評價,可為臨床化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及時、有效的診斷信息數據,并為臨床進一步的干預治療及預后判斷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中華血液學會,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防治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心臟毒性的中國專家共識2011(版)[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12):1122-1123.
[2]陳爾冬,周青.抗腫瘤藥物的心臟毒性[J].藥物不良反應,2010,8(2):52-53.
[3]Jensen SV,Skovsgaard T,Nielsen SL.Functional monitoring of anthracycline cardiotoxicity:a prospective,blinded,long-term observational study of outcome in 120 patients[J].Ann Oncol,2002,13(5):699-709.
[4]王瑞麗,王曉,葛曉花,等.蒽環類藥物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超聲心動圖監測的臨床意義[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29(4):251-253.
[5]Gianni L,Dombemowsky P,Sledge G,etal.Cardiac function following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paclitaxel and doxorubicin:an analysis of 657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J].Ann Oncol,2001,12(8):1067-1073.
[6]Levine MN,Bramwell VH,Pritchard KI,etal.Randomized trial of intensive cyclophosphamide,epirubincin,and fluorouracil chemotherapy compared with cyclophosphamide,methothrexate,and fluorouracil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Clinical Trials Group[J].J Clin Oncol,1998,16(8):2651-2658.
[7]Simunek T,Sterba M,Popelova O,etal.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overview of studies examining the role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free cellular iron[J].Pharmacol Rep,2009,61(1):154-171.
[8]李文瑜,費洪文,陸澤生.無創監測表阿霉素心臟毒性-組織多普勒超聲心動圖[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6,22(10):1983-1985.
[9]林紀光,林道浙,壽仕新,等.乳腺癌患者表阿霉素心臟毒性的組織多普勒超聲評價[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3):359-361.
[10]姜志榮,呂慧霞,劉希雙,等.二維彩色多普勒超聲監測蒽環類抗腫瘤藥對惡性腫瘤患者心臟毒性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5,7(5):310-312.
[11]姜志榮,呂慧霞,張華,等.心肌背向散射積分參數評價蒽環類抗腫瘤藥心臟毒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4,20(1):34-37.
[12]張敏,潘麗,文佳.組織多普勒評價蒽環類藥物對腫瘤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響[J].臨床薈萃,2009,24(14):1200-1202.
[13]高藝花,金成子,金蘊.組織多普勒成像技術評價冠心病患者心臟舒張功能的臨床意義[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12,35(3):218-220.
[14]陳銳,邱少東,陳菲,等.超聲心動圖評價右丙亞胺對柔紅霉素化療所致的心臟毒性的防治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4):4156-4158.
[15]樸雯雯,伍海翔,余萍.經胸彩色多普勒超聲監測蒽環類藥物的早期心臟毒性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7,18(4):235-236.
[16]崔洪巖,夏稻子,禮廣森,等.定量組織速度成像測定Tei指數評價表阿霉素心臟毒性致左心功能的改變[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7,23(3):407-409.
[17]劉琪,王雁.應用Tei指數監測蒽環類藥物化療后心臟毒性[J].中國實用醫刊,2010,37(6):83-84.
[18]林劍英,李濤,陳茹,等.應變率成像檢測腫瘤患者蒽環類藥物化療后心臟毒性的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0,12(5):309-312.
[19]高春恒,沈偉生,張華,等.心肌背向散射積分技術聯合應變率成像技術評價化療藥物表阿霉素早期心肌毒性作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13(2):76-78.
[20]蔣映豐,周啟昌.評價蒽環類抗腫瘤藥心肌損害的新方法-速度向量成像技術[J].海南醫學,2011,22(12):138-141.
[21]禮廣森,任衛東,崔洪巖,等.心肌背向散射積分參數評價蒽環類抗腫瘤藥早期心臟毒性的實驗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6,22(3):161-163.
[22]高春恒,沈偉生,鄒大中,等.IBS參數及SRI技術綜合評價表阿霉素復合化療藥物早期心肌毒性[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21(5):365-367.
收稿日期:2014-03-21修回日期:2014-08-08編輯:鄭雪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8.041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84(2015)08-14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