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被美國人稱為國父的喬治·華盛頓,在歷時7年的北美獨立戰爭中,擔任大陸軍總司令,取得了北美獨立戰爭的輝煌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位總統。當第二屆總統任滿時,他拒絕繼續連任,正式隱退,開創了美國總統不得連任兩次以上的先例。
然而,這位開明的喬治·華盛頓,這位偉大的美利堅開國元勛,在退休不到3年后的一天,卻因一次偶感風寒不治身亡。事隔200多年后,美國媒體突然披露——華盛頓之死與他本人性格有關,緊隨其后的是診斷草率、醫治不當。
原來,1799年12月12日,已退休的華盛頓頂風冒雪,騎馬來到了他的家鄉維爾農山莊,他的衣服在奔跑中濕透了,但仍興致勃勃地在戶外待了5個小時,沒有及時換衣休息。第二天,他感冒了,咽喉有些嘶啞、疼痛,可還執意步行到林場里轉了一圈,并決定給砍伐的樹木標上記號,以便砍伐。華盛頓有過偉大的決策,卻視惡劣的天氣如虛無,激情狂放,缺少理性。他只顧個人情志,對“身體警示”沒有足夠重視。
14日凌晨,他開始發燒,全身發顫,喘氣粗重,呼吸困難。當時,他又大膽效仿農奴治病的土法,讓管家為他放血治療。后來,克雷格醫生趕來,又根據他的請求,做繼續放血治療。然后,醫生做了一碗用黃油、蜜糖和醋等配制的沖劑,讓華盛頓漱口,結果他每喝一口,都引起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幾乎窒息而死。
整個治療過程中,醫生們為他放了4次血,放血量相當于他全身血液的1/3,這種固執不變的做法,讓華盛頓迅速走向死亡的泥淖。到了晚上10點鐘,華盛頓在極度痛苦中離開了人世。華盛頓本是重感冒引發扁桃體膿腫,而后致肺部嚴重感染,這雖然嚴重,但不至于快速致死。頻繁放血治療,才是導致華盛頓死亡的根本原因。
無獨有偶,1896年,瑞典著名火藥專家諾貝爾,得了心絞痛和心臟病,情況非常嚴重。醫生建議諾貝爾服用硝化甘油。此藥當時試驗證明有效,但諾貝爾因人體服用硝化甘油并沒有理論支持,斷然拒絕。大名鼎鼎的諾貝爾,以發明立身,經歷了無數次的火藥試驗,可是到了自己的身體上,卻武斷地排斥事實有益的治療方法,堅持他——沒有理論依據的藥物絕不能食用的偏執觀念,任他人如何解釋、勸導,卻不予理睬。這種寧死不改初衷的做法,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刻。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終年63歲。直到100多年后,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三位獲得199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科學家,發現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可使人體產生一種信號分子,能夠舒張血管,從而有利于血液循環,對心血管系統產生特有益處,這才使硝化甘油在醫學理論上有了完備支持。但諾貝爾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固執改變不了醫學事實,自己的愚見正被他設立的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推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