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薄端硲K案》一書是杰拉爾德·斯特恩為自己譜寫的一曲英雄贊歌。
這是1972年發生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地區的一場巨大礦業災難,造成125人死亡,2000多人無家可歸。礦業公司控制了當地的經濟命脈,根本就不把當地政府及受害者放在眼里。作為美國侵權索賠律師,斯特恩幫受害人及其家屬向罪魁禍首皮茨頓公司討還血債,歷經千辛萬苦,最終迫使被告就范?!缎侣勚芸返馁澱Z是:“激動人心……讀者為斯特恩拍手叫好,讀者與斯特恩心連心,共同回應呼救,共同歡慶勝利?!边@就讓人產生錯覺,以為就民事侵權索賠而言,美國是百萬苦主齊喚起,烽煙滾滾來。其實不然。
就制度設計而言,整體上美國豪強是勝算在握。不管是由法官認定事實,還是由陪審團認定事實,在法院通過訴訟解決爭端,輸贏有如抽簽抓鬮。但同樣是抽簽抓鬮,豪強勝訴的可能性遠大于苦主勝訴的可能性,所謂的程序公正對他們有利:他們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財力資源,撒錢成兵,步步為營,死纏爛打,寸土必爭,把原告肥的拖瘦,瘦的拖垮。這就像是在賭場博弈,賭場總是勝券在手,賭客偶有斬獲,但最終只能敗走。從大眾的角度看,美國的侵權索賠制度是失敗的。我認為,貧富差別巨大的國家或地區,從根本上說,法律和法律實踐無公平可言。我頑固地相信,在美國這個地方,華爾街金融強盜魚肉大眾,法律和法治實際上不過是愚人游戲而已。
斯特恩本人就形跡可疑。按照《水牛灣慘案》的介紹,斯特恩渾身是膽,敢于與美國的豪強搏殺,刺刀見紅。但查斯特恩簡歷,此人還擔任過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的總法律顧問。西方石油公司屬于皮茨頓公司的同類,此類豪強是環境保護的天敵。試問,斯特恩律師以扶弱抑強律師自居,卻混跡于西方石油公司,與豪強為伍,意欲何為?
前總統克林頓對美國的侵權索賠制度疑慮重重,大聲疾呼:“一場面對著錢財萬貫、具備充分辯護力量的對手的訴訟,必然會費用高昂,耗時漫長,那么將這一重大事件提交法院解決是否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呢?”克林頓是從戰略高度考慮侵權索賠,并就此發問:“我們應當如何應對人為造成的災難?除開依靠司法體系之外,我們是否應當利用保險金、勞工撫恤金制度、社會救助立法或者志愿組織呢?”克林頓在男女關系方面很不嚴肅,但政治上確實很有一套,在重大問題上具有非凡的洞察力。
侵權索賠訴訟是強調個人權利,是弱勢群體在法庭上與豪強短兵相接。在豪強橫行霸道的地方,侵權索賠訴訟是人們抗爭的一種途徑,盡管不盡如人意,但也是聊勝于無。遺憾的是,這些激動人心的侵權索賠訴訟也會轉移斗爭大方向:表面上轟轟烈烈,原告和他們的律師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似乎是眾志成城,所向披靡,人們便會因此而忽略一點:豪強之所以能夠橫行霸道,本身就是政府和政治制度的失敗。上文中克林頓已經暗示了這點,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便直接抨擊美國的現行政治制度。人們通常以為,強調個人權利就是遏制國家權力,但經常卻忽略了國家或政府的責任或義務,尤其是忽略了國家遏制豪強的責任。很遺憾,法律和法律實踐經常是一種愚人游戲:移花接木,偷梁換柱。
侵權訴訟索賠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經濟活動中各種爭端的手段,至少美國的實踐是這樣。但是很遺憾,聽憑實力懸殊的雙方在法庭上角逐,并不有利弱勢一方。斯特恩律師是把《水牛灣災難》譜寫成英雄贊歌,其實也是悲歌一曲,至多不過是一首詠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