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赫
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我總是在進公司的第一天就做好了離職的心理準備,這正是我在職場快樂打拼的關鍵要素。
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
每份工作除了為你付賬單外,也是你個人專業之路的一個里程碑。我學的是土木工程,為了了解工地是如何運作,積累第一手經驗,我選擇了第一份工作。一年后,當我覺得學得差不多了,即使薪資優渥,我還是選擇進到下一關,而不會留下來混日子,因為時間永遠比金錢更稀有。
強迫自己把握時間
當你心里清楚,這份工作不會永遠做下去,而且要在一定時間內達到特定里程碑時,自然會減少上班玩手機的時間,積極把工作做好,主動拓展人脈,學習有意義的事物。這就是為什么在心理上做好離職準備的人,反倒很少被公司辭退。
容易做出理性判斷
不貪戀職位,不擔心去留的人,自然能夠以專業及組織的最大利益作為判斷事情的準則。相反,把保住職位當成主要決策依據,就很容易成為唯唯諾諾、立場搖擺的墻頭草。
維系同事間的情誼
辦公室里人與人之間的紛擾,很多都來自于對自己工作的不安全感。同事搶了你的功勞,老板有問題不問你卻去問另一個同事,老客戶竟然直接打電話給你帶的新人……如果你太在意位子,這些小事都會讓你苦惱不已。如果把自己視為職位的過客,瀟灑以對,說不定你會發現,搶你功勞的同事正打算好好回報你,老板只是體察你的辛勞所以不打擾你,而客戶找你的下屬正是對你帶人能力的肯定。心情放寬,地位往往更穩。
保持自我的市場價值
一位“就算明天失去工作也不擔心”的員工,平時就會留意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價值,也會時時追蹤產業趨勢,并與業界人脈保持聯系,讓自己手上的好牌不止一張。
降低政治斗爭的傷害
我在美國工作時有兩位老板,都是很優秀又有主見的女強人,卻互相看不順眼,我夾在她們中間苦不堪言。后來我想通了,我的目標不是爭權奪利,既然這樣,自然就沒有“選邊站”的問題,當出現紛爭時,我也更能以專業的觀點來表達意見。后來,我雖然沒成為任何一方的親信,卻同時獲得兩位女老板的推薦,升任主管。
員工與公司,原本就是一種對等的合作,而不該有“我把最好的都給你了,你可要對人家負責”的小媳婦心態。職場和情場是相似的,當你過度迷戀對方、依賴對方的時候,通常也是對方開始厭倦、想甩開你的時候。
(丁強摘自壹心理網)(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