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云
摘 要:近年來,隨著《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相繼出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強。由于鄉鎮國有資產分布比較分散,存在政府各部門、社會機構及事業單位中,且多為固定資產,流動性較差,管理相對滯后,造成國有資產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加強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對提高整體國有資產運行效率,防范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鄉鎮執政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鄉鎮 資產管理 弊端 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8-084-02
一、引言
首先需要明確鄉鎮資產的含義。鄉鎮資產顧名思義,主要指鄉鎮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包括用我國財政資金購入的資產;接受捐贈等依法確認的資產;我國政府劃撥資產依照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主要表現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等。早在中共十七大會議上就曾提出,鄉鎮資產管理應將其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項: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有效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健全鄉鎮國有資產基礎性管理制度;加強對非經營性資產的管理;強化國有資產監管體系。
二、當前我國鄉鎮資產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一)辦公設備等資產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在我國鄉鎮資產中,辦公設備等資產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采購、輕管理”的現象。由于辦公設備等資產單位價值普遍不高,但是消耗量卻較大,且更新較快,在管理中很容易被忽視。近年來,我國鄉鎮已將該類資產積極納入政府統一采購,較之以前在規范性上有所提高。但是,在資產出借、日常管理、處置等環節上,管理相對不嚴格,也未落實“責任制”管理,使資產的增值保值責任難以被真正承擔。同時,由于鄉鎮資產日常監管乏力,使資產存在重復購置的現象,因此造成浪費。
(二)房屋、建筑物等資產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針對房屋、建筑物等資產,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為后續管理不到位。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詳見表1。
(三)土地資產的有效性分析
針對土地,在資產管理中主要存在土地被惡意侵占的現象,從而造成我國鄉鎮國有土地流失較為嚴重。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土地資源的價值也獲得了巨大提升。土地開發雖然為鄉鎮財政、農村剩余勞動力、鄉村城鎮化發展等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土地開發中的資產管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經筆者匯總,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詳見表2。
三、如何構建我國鄉鎮資產管理的“防火墻”
(一)加強鄉鎮居民對于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
鄉鎮國有資產是國家政府為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和鄉鎮全體居民提供的具有社會服務性質的鄉鎮共同財產,對鄉鎮國有財產的保護和管理是地方政府應盡的責任。政府有關部門應做好地方資產管理方面的宣傳和政策指導,加強地方政府對于鄉鎮資產的管理意識。縣級人民政府可以定期組織鄉鎮領導班子進行資產管理學習,充分強調資產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保證鄉鎮領導在鄉鎮國有資產管理中起到積極的領導和推進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應同時強調鄉鎮居民對于地方政府資產管理的監督作用,加強地方民眾對于國有資產的保護意識,促進鄉鎮政府對資產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
(二)設立專人負責制,強調責任落實到人
鄉鎮政府應對資產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崗位”,建立資產管理專人負責制,從本鄉鎮招聘專職的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強調資產管理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在工作中,將資產管理職責分解到各職能科室,做到責任落實到人,一旦出現責任問題要一查到底,嚴格追究責任方過錯。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將資產管理情況和各科室年終績效進行掛鉤,提高科室人員資產管理的責任意識,提高資產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同時,各鄉鎮可以自行制定和落實適合本鄉鎮的資產管理行為準則,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建立健全鄉鎮資產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是加強鄉鎮資產管理的基礎。國家應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鄉鎮資產管理制度,并輔之以相關配套法律法規,提高鄉鎮資產管理的規范性和嚴肅性,以“法”的高度強化鄉鎮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規章制度應當加強以下幾點:第一,嚴格鄉鎮資產的處置管理,建立嚴格的處置流程和審批程序,強調處置過程中對于資產的合理評估和對處置全過程的有效監督,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第二,強調管理制度的執行,保證資產管理制度落實到位,明確資產管理的責任方,對于資產管理不理想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懲處,同時強調資產盤點,隨時關注資產管理情況。
(四)加強資產管理的監督審查機制
加強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還應當提高上級政府和社會對于鄉鎮政府資產管理的監督和審查。縣級政府應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審計制度,定期聘請社會審計機構對鄉鎮的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盤點和審計,了解鄉鎮政府在資產管理、評估、處置環節的具體情況,審核資產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對于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隱患和漏洞要如實在審計報告中體現,保證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的嚴謹性、連續性和一致性。
(五)加強鄉鎮政府財務核算工作
鄉鎮政府的會計核算基礎是事業單位會計,財務核算內容較為簡單。過去,鄉鎮政府財務對于資產并不計提折舊,資產的管理也并不嚴謹。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后,財務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與企業的管理方式趨于一致,固定資產按照一定的年限提取折舊。鄉鎮政府應加強自身財務核算能力,嚴格建立資產管理賬簿,定期核對賬實情況,以動態跟蹤的形式隨時關注資產管理情況,隨時保證資產管理與財務核算的一致性。在發現資產盤盈、盤虧、毀損等不一致情況時,要及時查明原因并上報單位領導,保證資產的合理處置。另一方面,資產的處置管理要與單位財務核算流程相一致,審批手續要健全嚴格,審批流程要公開、透明,處置結果要及時向上級單位報備。
參考文獻:
[1] 崔浩.加強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4)
[2] 余輝榮.淺析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1(41)
[3] 程恩富,徐惠平.建立“一府兩系、三層分立、分類管理”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3(03)
[4] 張紅月.論我國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09(11)
[5] 楊愛芳.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效管理途徑的探討[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9)
[6] 高衛斌.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的研究[J].產權導刊.2011(08)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新甫街道辦事處 山東新泰 271200)
(責編:玉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