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春++茅振琪


摘 要:自從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發展迅速,為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鋼鐵成材的關鍵工序,軋鋼行業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在軋制工藝技術進步、裝備和自動化系統研制和引領未來鋼鐵材料的開發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中國鋼鐵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發展,中國已經建設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軋鋼生產線,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國際上最先進的軋制技術,具備了軋鋼先進設備的開發、設計、制造能力,一大批國民經濟急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材產品源源不斷地供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近幾年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行業競爭越發激烈。客戶對于產品質量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其中軋件的彎曲度長期難以得到保證,這極大地影響了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公司的質量信譽度。為了滿足客戶要求,提高我公司鋼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保證公司的信譽度,對保證鋼材彎曲度的工藝改造迫在眉睫。該文主要論述了使用干槽軋制法來保證軋件彎曲度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改善棒材 軋鋼 彎曲率 研究報告
中圖分類號:TG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077-02
1 數據分析
通過從生產車間對軋件產品取樣測量得到數據,計算制成表格:
由圖1表格可得知,例月來頭部彎曲率在14%~16%之間波動,并稍有上升趨勢。彎曲率過高給精整矯直和入庫周期帶來極大壓力。所以,改善軋件彎曲率迫在眉睫!
通過對鋼坯軋制生產過程的跟蹤測量,得到數據制成表格:
由圖2數據分析可得知,軋制過程中導致的彎曲占到彎曲總數的62.7%,是導致軋件彎曲的主要區域所在。若能改善軋制過程中的彎曲現象,產品的彎曲率必能得到較好控制。所以,該文主要從軋制過程入手,尋找導致軋件彎曲的因素,并研究改善方法。
2 分析影響因素
根據鋼坯軋制的生產流程,分析每一個生產環節,列出所有可能導致軋件彎曲的環節:
(1)加熱爐加熱違規,加熱時間不夠,爐南與爐北溫度不能達到相對均勻,導致鋼坯頭尾溫差大,在軋制過程中變形量不均勻而導致軋件彎曲(表1)。
對有加熱違規的一爐鋼的頭部彎曲情況進行跟蹤:均熱段,加二段的剛加熱溫度和時間已符合要求;由于出鋼節奏較快,出完前兩段的鋼后,加一段、預熱段的鋼未進行二次保溫而違規出鋼,導致鋼坯未完全燒透。所以加一段、預熱段的鋼彎曲率明顯較高。
(2)軋機主調未細心調整,上線進口位置不當或軋制線未對齊,都有可能導致軋件產生彎曲。
(3)軋機彈跳大。軋制是軋機彈跳易造成軋件頭部勾頭。軋機彈跳容易導致當班連續性頭部彎曲問題(圖3)。
(4)軋輥冷卻水開早。冷卻水淋在鋼坯頭部使鋼坯上下溫差大,從而鋼坯上下面變形量不均勻,導致翹頭
(5)變形量較大導致軋件彎曲:
通過以上兩圖比較,明顯得出較小壓下量的軋制工藝對改善彎曲率有益。
3 制定對策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針對不同影響因素制定出可行的整改措施:
(1)下發工藝通知規范相關操作。保證鋼坯加熱溫度和均勻度;
(2)軋制前軋機主調嚴格細心調整進口位置和軋制線,保證位置得當;
(3)工裝上線前對軋機進行彈跳測試,保證軋機的彈跳在0.5 mm以下,軋制時若彈跳大于0.5 mm,立即停軋更換軋機;
(4)軋制時頭部采用干槽軋制法,找到最優冷卻水開啟時間并予以實施。
對軋制冷卻水開啟時間進行試驗(表2)。
效果驗證:軋制后6s開啟冷卻水效果最佳,無翹頭現象,為后道次的變形提供了保證。
(5)優化工藝,減小軋制壓下量(圖6)。
通過1#、2#孔的孔型修改,增大前道次變形,較小后續變形的壓下量。
4 結語
軋件的頭部彎曲雖然難以完全避免,但是通過實驗研究,可以對軋件彎曲率做到較好的控制,保證產品的外形質量,提高公司的產品競爭力。此次實驗研究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1)軋制過程是導致軋件彎曲的主要工序;
(2)軋制過程中導致彎曲的因素主要有鋼坯加熱不均勻、軋制線進口位置不當、軋機彈跳大、冷卻水開啟時間不當、軋制壓下量過大等因素;
(3)軋制冷卻水的最優開啟時間為6 s。
參考文獻
[1] 梅小強,周存龍,李中喜,等.大直徑棒材二輥矯直機輥形設計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4(1):98-99.
[2] 王學峰.減少鋼坯軋制黑印的一種有效方法[J].四川冶金,1997,19(2):65-66.
[3] 段路茜.陽代軍.無頭軋制過程中鋼坯的焊接技術[J].焊接技術,2003,32(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