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孫杰
摘要:《新標準》中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教育中,由于學生的年齡特性,體育課程有著不同于初高中課程的趣味性和引導性,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通過靈活的教育手段來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木點。該文介紹了教育工作中的些許心得體會,以籃球訓練為例,更為形象地闡述了觀點。
關鍵詞:小學體育 趣味 籃球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181-01
1 小學體育的特點及教育主要手段
1.1 學生的年齡特性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14歲之間,一般來說,一至四年級的學生尚處于智力開發期,五、六年紀的學生已具有相對成熟的思維與創新能力,部分早熟的學生已經步入了逆反期。對于前者,重點在于引導,使他們認識、了解這門課,并進一步對其產生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興趣驅使著學生上課時,就能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一旦有了主動學習的意識,體育課就不再只是枯燥的體力課了;對于后者,則應著重技能訓練,傳授相對技巧性的內容,讓學生的水平能夠更上一層樓。總體來說,小學生處于多動、活潑、3 min熱度的年齡階段,必須采用合適的方式來進行體育教育。
1.2 教學手段
通過上文可以大致得出小學教學的主要手段,即游戲教學與競爭教學。
(1)由于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貼近他們生活的游戲教學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興趣與熱情度,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機智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學會寓教于樂,通過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攀爬、跳躍等常用的運動技巧。同時,游戲本身需要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也是體育課中應當學到的。
(2)競爭教學,即是通過舉辦小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年紀較低的學生相對而言更喜歡比賽中的爭奪,上課時經常舉辦小型競賽,如短跑、跳繩等簡易的比賽,能將學生的積極性最大化地提高。下文將以籃球訓練為例仔細討論體育教學的意義與筆者心得。
2 體育中的道德意識培養
2.1 團隊意識
無論在哪里,團隊的力量都比個人大,通過體育教學能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當代的學生大多獨生,在父母的贊揚中長大,不屑于與他人為伍的現象并不少見,教師通過游戲或者比賽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這對今后學生的發展也有著莫大的幫助。例如在籃球訓練中,一般會分隊進行教學,不管是比賽還是日常基本功訓練,都需要整個團隊的努力,教學工作者應當給予學生的團隊意識肯定和贊揚,引導學生漸入佳境。
2.2 競爭意識
當今社會到處充滿了挑戰與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是教師的責任。教師可以通過適量的比賽來達成目的,之所以強調要適量,是因為太注重成敗得失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本意是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如果誤入歧途一味追求勝負輕則造成學生肢體沖突,重則影響學生的人格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競賽或者游戲中時刻注意局面,以便能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3 以籃球訓練為例說明體育教學中的重點
3.1 動作要領和技巧的講解
小學生愛玩愛動,耐性不夠,單調枯燥、照本宣科的講解方式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對籃球基本功如運球等方面的講解,從最簡單的手腕拍球開始,很多不感興趣的學生看到教師示范動作如同自己玩過的拍皮球,會生出一種不過如此的輕視感,進而心不在焉,自然就沒什么效果可言,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個人魅力來把理論知識最大程度地教給學生,以下是幾點建議。
(1)語言風趣幽默。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理論知識,加上適當的幽默,課程聽起來就不會枯燥。對于小學籃球教育,最重要也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引導其進入課堂。這要求教師本人開朗熱心,富有幽默感,說話方式可以參考講故事中的提問,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感。
(2)樹立榜樣、以身示范。學生對于能力超群,技術高超的人總有莫名的崇拜心理,教師可以通過簡短地介紹雷阿倫、喬丹等人,來給學生樹立起一個榜樣,并現場表演一段籃球秀,例如花式籃球,來提升學生學習籃球的熱情。
(3)自編籃球操,效果更佳。通過巧妙的籃球動作組合和精心的編排,把籃球的技術動作加上有節奏的音樂,這樣學生在練習籃球動作的時候充滿活力,增加了學生的練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籃球的興趣。
3.2 訓練目標和內容
(1)適當的目標。教師應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材施教,并提出合適的訓練目標,就傳球而言,可以根據各隊具體情況要求做10組或15組。將目標稍微高出學生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
(2)訓練內容的多樣化。在籃球教學中,筆者認為游戲教學與競爭教學可以發揮其最大作用。單一的拍球練習、運球練習讓學生覺得枯燥,就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戲,如跑動傳球等,在游戲中有意地加入正規比賽的規則,能夠培養學生的守則意識,潛移默化的教學能讓學生記得更牢。
由于小學籃球教學比較業余,可以不像專業運動員一樣進行高強度的速度、力量和彈跳力等素質訓練,但是在籃球運動中遇到突然起動,擺脫搶位,連續跳躍,爭籃板球等情況時,同樣需要良好的身體各方面能力素質,因此訓練內容除了運球、腳步移動、投籃,還應加入適量的力量、彈跳力等練習。
3.3 紀律性
盡管筆者在文章中一直強調教學中應以游戲教學為主要手段,鼓勵教師寓教于樂,但是切不可忽略了紀律和組織性。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讓學生認為“上體育課就是自由玩耍”的話,說明教師的工作相當失敗,甚至會養成學生的懶散性格,未免過猶不及。
4 熱身及安全事項
一節體育課時間并不長,有的教師為了跟上教學進度或者其他原因,會省去課前熱身的環節。實際上這是很不科學的行為。熱身可以讓肌肉、關節以及整個身體都能處于一個比較好的狀態,為接下來的運動做好鋪墊,避免因過度和激烈運動造成肌肉拉傷或者其他傷害。同樣以籃球訓練為例,在訓練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事故,除了課前講解注意事項之外,教師自身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急救措施,并通過及時調整訓練量、糾正不規范動作,選擇合適的場地等來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小學體育是一門通過鍛煉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課程,它的作用更明顯地體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和今后的發展上。教師應拋棄傳統的副課思想,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程。
參考文獻
[1] 肖本峰.談“快樂教學”在小學籃球訓練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2(7):115-116.
[2] 商春萍.將德育融入小學體育課堂[J].吉林教育,2012(5):54.
[3] 張海林.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淺析[J].祖國:教育版,2014(5):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