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南寧鐵路局辦公室,助理工程師,廣西 南寧 530029)
?
貨車輪對踏面擦傷分析及預防措施
劉俊
(南寧鐵路局辦公室,助理工程師,廣西南寧530029)
摘要:通過貨車輪對踏面擦傷數據采集,分析形成原因,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和建議,減少貨車輪對踏面擦傷,為車輛運行安全提供保障。
關鍵詞:踏面擦傷;調車作業;機車乘務員;制動系統;閘調器
10.13572/j.cnki.tdyy.2015.02.023
輪對踏面擦傷是指由于車輪在軌面上滑行,把圓形踏面磨成一塊或數塊平面的現象。車輪踏面擦傷超限后,輪軌間的作用力將急劇增大,從而增大了車輛運行時車輪與鋼軌間的沖擊,增強了車輛運行中的振動強度,加劇了車輛的非正常磨耗,進而使車輛配件損壞,甚至造成軸承故障,導致燃軸等事故發生。2014年8月1日在南寧南車輛段南寧南運用車間到達進口處5 h內接入的20列962輛車,通過TPDS監測到車輪踏面擦傷產生振動聲的共有69個車輪踏面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占所有踏面的0.90%。其中有7個車輪踏面為一級踏面損傷,占所有踏面的0.09%;有14個車輪踏面為二級踏面損傷,占所有踏面的0.18%;有48個車輪踏面為三級踏面損傷,占所有踏面的0.62%。可以看出車輪踏面的擦傷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分析輪對踏面擦傷的原因并提出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1鐵鞋制動擦傷運輸部門在調車作業過程中單側使用鐵鞋制動,造成車路踏面擦傷。
1.2司機操縱不當一是部分機車司機當列車運行在長大下坡道時,為延長機車車輪的使用壽命,不利用機車電阻制動,而依靠車輛制動來拖拽機車,從而造成車輛輪踏面擦傷。同時,由于長大貨物列車停車時司機采用了二次停車,一次制動后進行緩解時,未等列車緩解完畢便馬上啟動,此時,由于部分車輛還沒有緩解,致使車輪產生滑行,造成踏面擦傷。
二是列車低速運行(速度≤15 km/h)時,司機沒有嚴格執行操作規定,列車管追加減壓量過大,使個別制動敏感度和制動力較強車輛的車輪出現停止轉動的情況,這時列車仍然在運行,造成該車輛車輪踏面擦傷。三是貨物列車在開車時,由于不同車輛制動機的緩解性能存在差異,在個別車輛沒有完全緩解時司機啟動列車,因啟動初始階段該車的車輪與鋼軌黏著力較大,此時閘瓦摩擦系數相對也較大,極易引起車輪滑行而造成踏面擦傷。
1.3車輛制動機緩解不良列車在運行途中,由于車輛制動機突發性故障,列車實行制動后緩解時車輛不能緩解,車輪抱閘在鋼軌上滑行,造成踏面擦傷。制動機不能緩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120閥排風口縮口Ⅱ(∮3.6 mm)堵塞或不暢,制動缸的風排不出去;二是主活塞膜板破損,主活塞兩側形不成壓力差,主活塞不動作;三是滑閥彈簧銷子松動、脫落,造成120閥主活塞誤動作;四是制動缸活塞緩解彈簧折損、活塞與活塞桿鉚釘松動折斷、活塞推桿彎曲被卡住不能回到原位;五是手制動機未松開,推桿在運行中處于制動狀態;六是閘調器故障,造成制動后拉桿不能復原等。
2.4其他原因一是車務部門調車作業時,在車輛放風不徹底、手制動機處于擰緊的情況下,指揮調車機牽引或推進車列,造成踏面擦傷。二是列車運行中若個別車輛手制動機緊固、閘調器或杠桿憋勁、制動機未緩解,使車輪不轉動或轉動速度慢于其他車輛,將造成該車輛踏面擦傷。三是空重車轉換閥位置不正確,空重車自動調整裝置發生故障或調整間隙不正確。當車輛實際是空車時把空重車轉換閥調整在重車位,在進行正常的制動作用時,由于空車的質量較小而制動力較大,易出現車輪被閘瓦抱死,造成該車輛的車輪踏面擦傷。四是制動力不均衡造成同一車輛中個別輪對擦傷。一方面,統一車輛基礎制動各杠桿連接位置安裝不符合規定,使不同轉向架制動力相差較大;另一方面,在車輛轉向架提速改造過程中,改造單位沒有嚴格執行工藝要求,改造后的制動杠桿不符合規定,導致制動倍率過大或同一轉向架制動倍率不一致。若該車輛編入列車,由于制動力較強或分配到各閘瓦的制動力不均衡,容易造成制動力較強一側的車輪踏面擦傷。五是駝峰調車作業時,車輛在下峰經減速器在瞬間夾住車輪使車輪停止轉動的同時,由于慣性車輪還存在向前的滑行運動,造成踏面擦傷。
3.1預防措施
1)嚴格落實制動裝置檢修工藝標準,落實好制動閥“兩次清洗”及“兩吹一擦”的卡控措施,提高制動閥微控實驗過程的準確度,加強制動閥試驗過程中發現故障及處理的能力,從源頭上抓好制動裝置檢修質量。
2)加強現車制動裝置各杠桿、拉桿檢修、組裝及制動閥組裝、單車試驗等工藝標準,尤其要加大空重車自動調整裝置以及閘瓦間隙自動調整器的檢修、試驗的標準力度,杜絕簡化作業,確保現車制動裝置各部作用良好。
3)制動檢修間應配備專職的質量檢查員,建立質量檢修記錄,由驗收員、質量員、工班長簽字確認,確保質量監督控制機制有一個常態化管理。
4)在定檢檢修調試基礎制動裝置時,要確保兩轉向架移動杠桿傾斜角度基本一致,防止制動力不均衡的情況出現。
5)對沒有安裝閘調器的車輛,制動缸活塞行程不符合規定時,應按規定調整;對閘瓦間隙自動調整期有故障車輛要及時進行扣修處理,檢車員不得對有故障的閘調器進行更換作業。
6)在進行制動機試驗時,要確認閘瓦間隙自動調整器作用狀態、各拉桿、杠桿有無卡滯;始發列車手制動機處于松弛狀態,并且要落實好始發列車開車后的送車制度,發現車輛有抱閘情況時,及時進行妥善處理。
7)檢車員落實檢修作業標準。加強對列車中各車輛制動機狀態的確認,列車緩解后,各車輛制動機應緩解到位;空重車位置要調整正確。
3.2建議
1)車務部門溜放車輛應使用緩行器和減速頂及手制動機制動,原則上不使用鐵鞋制動,如果必須使用時,建議要采用雙側鐵鞋制動的方法,以保證車輛運行品質;嚴禁車輛處于制動狀態或手制動機緊固的情況下進行調車作業,避免人為造成車輪踏面擦傷。
2)機務部門的機車乘務員按規定標準操作,正確掌握制動時間,減少輪對踏面擦傷,必要時配合撒沙,以增加黏著力;列車制動時電阻制動和閘瓦制動應配合使用;列車開車時,司機必須等待列車中的車輛完全緩解后再啟動;在對列車施行制動作用時,避免列車管瞬間減壓量過大的情況;堅決杜絕誤操作使運行中的列車發生緊急制動的情況。需執行緊急制動后,一定要掌握好緩解時間,以確保全列車緩解到位。
3)車輛部門對車輛進行技術改造時,盡可能裝有統一制動機(120型或120-1型控制閥),使列車中的車輛制動靈敏度趨于一致,并保證列車尾部的車輛在列車管減壓量較小時也具有一定的制動力,提高制動波速,使列車前、后部車輛開始發生制動作用的時間差縮短,減輕列車制動時的縱向沖動,使全列車的制動力更快產生,減少制動靈敏度較強及列車前部的車輛產生車輪擦傷的情況。
車輪踏面擦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以上產生的原因分析來看,多數影響因素通過認真執行作業標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貨車輪對踏面擦傷給貨物列車運行安全帶來嚴重危害,造成貨車檢修工作量和檢修成本加大的同時,對車輛周轉率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減少車輪踏面擦傷,不僅是車輛部門必須重視和關注的工作,機務、車務部門也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文章編號:1006-8686(2015)0067-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U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