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
高校輿情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
胡朝
當前高校輿情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輿情研究、輿情監測、輿情分析和輿情處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領導重視、缺乏研究重點、缺乏溝通協同、缺乏制度保障以及管理人員缺乏專業能力等。高校輿情管理與引導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加強高校黨的建設,不斷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把高校輿情管理和引導工作落到實處,實現高校黨建與輿情管理工作互動互補。
輿情;現狀;引導;對策
近年來,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突發事件頻發嚴重干擾了高校正常的教學活動和秩序,阻礙了高校師生的正常發展,因此加強高校輿論管理和引導工作迫在眉睫。當前雖然我國高校輿情管理和引導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卻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一)當前高校輿情管理現狀與不足
加強高校輿情管理和引導、維護學校的穩定已成為各方共識,社會各界在高校輿情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首先,研究機構不健全,多數高校沒有設立專門的輿情研究和管理機構,[1]大多數高校的輿情研究和管理往往與其他黨政機關混為一體,并且專門從事高校輿情研究與管理方面的人員數量較少,專業背景復雜,研究領域不一,實踐經驗也不夠豐富,一旦輿情管理和引導出現失誤,后果不堪設想。其次,研究機制不完善,多數高校往往依賴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或師生的自律來避免或減少突發事件,輿情危機發生后又往往僅憑主觀推斷和經驗進行處理,或者進行人為隱瞞和壓制,沒有形成科學的研究和管理機制,輿情管理和控制效果不明顯且時常出現負面情況。再次,信息分析不全面,由于專門從事高校輿情研究和管理的人員較少且不夠專業,學校在相關輿情信息方面的收集與分析不夠深入、不夠全面,相關人員對相關信息和問題也沒有及時處理,從而很多原本十分簡單的問題最后演變成十分復雜和棘手的問題甚至導致輿情危機。各高校在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輿情收集缺乏重點問題,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高校在輿情收集方面要么存在信息量不足問題,要么存在信息雜亂、無效或信息量過大的問題,也就是信息收集缺乏重點問題。其次是輿情分析滯后問題,輿情的收集和管理應該秉著"早發現、早分析、早處理"的原則,而一些高校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方面存在滯后的問題。三是重視程度不夠,一些高校領導對于一些細微的輿情信息的分析和處理不夠重視,往往抱有僥幸心理甚至采取不作為的方法,放任自流,認為不會對學校造成太大影響,這種馬虎大意的心理和態度十分令人憂心。輿情反饋首先是一個技術問題,一些高校或是缺乏相關現代化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饋設備和體系,或是有了諸多現代化的設備但是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導致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饋不及時,出現輿情危機。另外,一些高校及領導認為突發事件會及其輿論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和自己的前途,因此對相關信息進行人為壓制,采取"內部解決"、"花錢了事"、瞞報、謊報等方式竟成為眾多學校及領導的首選,這是不科學的,更是不負責任的,這樣的處理方式會帶來諸多不良效果和后遺癥。
(二)高校輿情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的原因
缺乏重視。應該說,高校突發事件的頻發及其帶來的不良后果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但是這種重視僅僅聚焦于“結果”本身,而大多數高校對于突發事件爆發的原因、前兆、演進等過程有所忽視。多數高校沒有建立專門的輿情研究機構,沒有或只有極少的從事輿情研究和管理的專業人員,沒有形成一整套科學的輿情監測、收集、反饋、分析和處理機制。多數學校及領導在輿情危機發生后關心的僅僅是學校的聲譽或自己的政治前途,推脫責任,極少人會主動去了解、收集、分析和處理相關輿情信息,輿情危機發生后處置不及時、不科學,多數學校和領導往往采取“內部解決”、層層壓制、瞞報、謊報等手段,以期通過“冷處理”、放任自流的方式使輿情危機得以解決……凡此種種反映出多數高校對輿情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缺乏重點。高校輿情危機管理分為輿情監測、信息收集、信息反饋、信息分析、輿情處理、消除影響等環節。每個環節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并且不同的環節其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作用也就不同??涩F實是多數高校在輿情研究和管理過程中,要么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無重點的混亂狀態,要么對某個或某些環節的研究和處理有所忽視,多數高校關注的僅僅是輿情處理和消除影響環節,而對于輿情危機的發生、危機前兆、危情收集、反饋和分析不甚重視,沒有做到把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缺乏協同。從縱向來看,多數高校及相關部門忽視了輿情危機發生發展的諸多環節及其側重點,輿情管理“各自為政”,容易得出片面的結論。從橫向來看,由于輿情發生發展各環節的作用和側重點不同,導致高校輿情管理部門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思路不同。由于各部門之間缺少信息溝通、資源無法共享,沒有形成協同工作機制,相關工作難以取得聯動效應,輿情管理和處理效果不明顯。
缺乏制度。近年來,高校輿情危機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制度保證。多數高校在輿情管理工作中缺乏專業人員、專門機構、危情管理機制、明確的危情管理目標、危情監督體系、危情管理標準和危情管理考核評價體系,等等。因此,高校危情管理工作常常出現溝通不暢、協同不足、工作不細致、權責不明確等問題,沒有完善的危情管理制度保障,高校輿情管理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缺乏能力。高校輿情管理工作是專業性十分強的工作,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從業人員。然而,多數高校輿情管理方面的從業人員往往是由學校黨政部門的人員組成或兼任的,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明顯不足,缺乏專門訓練,工作理念和思維也有失偏頗和僵化,并且缺乏危情管理的相關實踐和經驗。突發事件和輿情危機爆發后他們往往變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不知變通,因此而錯過輿情引導和處理的最佳時期。
(一)堅定方向,強化黨性
社會輿論既是一種信息,更是一種意識形態,社會輿論對高校師生的思想和精神會產生較大影響。高校是高級知識分子的集聚地,是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戰略高地,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圖謀的前沿陣地。[2]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突發事件頻發,一些境內外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往往歪曲事實、煽風點火,對高校師生進行思想滲透,擾亂高校正常的教學活動和秩序,以期實現其分化、西化高校師生的圖謀,因而高校黨建與輿論引導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因此,在輿論引導過程中要時刻重視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塑造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加強高校師生的黨性訓練,加強社會主義政治引導,堅持黨性,把握輿論導向,“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提高政治敏銳度和政治鑒別能力”。[3]
(二)揚長避短,正面為主
高校是高級知識分子的集聚地,高校師生視野開闊、精力充沛、信息敏感、求知欲望與質疑精神強烈,但是,高校學生也存在年輕氣盛、缺乏理性認識和科學思辨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輿論的誘導和控制,過多的負面信息和宣傳容易引發師生情緒波動,導致高校師生產生懷疑、悲觀失望的情緒甚至采取不理智的行為,因此,高校輿論宣傳和引導要堅持揚長避短、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具體說來就是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高校新聞工作者要加強黨性訓練,新聞工作要正確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要在高校中積極構建生動的主流輿論陣地。
(三)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高校輿論管理和引導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辦事原則。在高校輿論引導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和詮釋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深入師生生活,傾聽廣大師生的心聲,了解師生的實際需求,虛心接受師生的批評和建議,輿論引導要講究實效,要完善相關機構和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分析、早處理”,輿論引導還要注意技巧,對于突發事件及其輿論要沉著冷靜應對,要主動引導積極造勢??傊?,高校輿論引導要堅持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原則。
(四)加強協同,系統引導
從輿情發生發展的過程來看,要深入研究輿情發生發展的規律,促進“輿情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并實現雙向流動”,[4]要系統研究和處理,不能偏廢其一。從輿情管理和引導的角度來看,突發事件及其輿論的處理和引導涉及全校領導、師生及部門,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非某一個人或某個部門所能解決,需要各方的密切溝通和配合,只有樹立全局觀念,明確各人或部門的任務和責任,疏通輿情反饋和處理的上傳下達的渠道,雙向互動,高校輿情管理和引導工作才能收到實效。
創新高校黨建工作對于高校輿論引導意義重大,高校輿論引導要從高校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入手,要充分研究高校輿情發生及演進規律,深入探索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切實提高高校輿論引導水平和效果。
(一)加強高校思想建設,為高校輿情管理與引導提供思想保證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與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高校的開放性辦學模式日益成為主流,高校師生的自由度日益提升,高校師生視野日益開闊、思想愈加開放,各種思想也隨之進入高校并對高校師生產生一定影響。
高校思想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高校要樹立科學的辦學理念,時刻對師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傳黨的指導思想,加強對高校師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宣揚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要時刻對師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使高校師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黨員干部要經常學習黨的理論,加強自身黨性修養,不斷進行自我教育,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高校思想建設能夠提高師生思想素質,更是高校輿論引導的思想保證。
(二)加強高校組織建設,為高校輿情管理與引導提供新鮮血液
高校黨組織建設對于高校輿論引導工作十分重要,高校組織建設應該緊緊圍繞培養先進合格的共產黨員和團員的目標而進行。黨員團員的發展工作要嚴格慎重,黨團組織要大力吸納那些品德高尚、成績優異、能力突出及廣受師生好評的學生,明確黨員團員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時刻保持黨組織的純潔性和先進性。[5]學校黨政部門、學生組織和群眾組織要經常組織黨團活動,如讀書會、辯論會、黨的知識競賽、實地考察等、宣揚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要用黨的思想武裝和教育廣大師生,要時刻保持黨的先進性和戰斗性。
在高校輿論管理活動中,要努力培養一批學生信息員,及時收集、監測和反饋輿情信息,著力培養意見領袖,努力挖掘和培養一批優秀的學生黨員、樹立典型,使其在突發事件及高校輿論爆發后能夠成為正能量和榜樣的作用,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在輿論引導中起到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
(三)加強高校作風建設,為高校輿情管理與引導提供群眾基礎
高校黨風建設包括思想作風、學習作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建設等,高校黨風建設能夠為高校輿論的管理和引導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高校師生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加強黨的思想和理論學習,切實提高自身道德和修養水平,端正自己的生活作風;要深入師生生活,及時了解師生的訴求,傾聽師生的心聲,虛心向師生學習,虛心接受廣大師生的批評和建議;要有為師生服務的意識,學校出臺的政策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要把工作做細做好;在高校治理活動中,要始終關心并保護廣大師生的合理利益和訴求,始終與廣大師生保持緊密聯系,唯有如此,高校黨團員和領導干部才能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和擁護,而廣大師生的支持和擁護則又為高校輿論的引導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加強高校制度建設,為高校輿情管理與引導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制度建設要把高校輿情管理和引導納入師生評價體系和黨團員考核體系之中,制度建設是高校輿情管理和引導的保障和生命。
加強高校黨建和輿情管理制度的建設,就是要建立輿情監測機制,緊密聯系高校黨團組織、學生組織和群眾組織,開展輿情調查并在敏感時期對重點部位進行輿情監測,時刻保持信息反饋渠道的暢通;要建立全面、科學、準確、快捷和高效的輿情收集與分析機制[6];要建立常態化、全面科學、準確高效的輿情報送機制;要建立快速報送、快速分析、快速引導和快速處理的輿情應急反應機制等。制度建設是高校治理的生命,它為高校輿論管理和引導提供保障。
(五)充分利用新舊媒體,為高校輿情管理與引導提供技術支持
當今時代,信息化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加強高校輿情管理和引導要充分發揮各種新舊媒體的作用,切實提高高校黨建工作和輿情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黨建與輿情管理工作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校園網搭建師生溝通平臺;充分利用微博、QQ群等方式,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專門的學習網站,把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搭建信息收集和監測網站,及時更新相關信息,關注高校輿情的發展;利用貼吧、微信等匿名溝通方式與師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及時就相關問題向師生通報,征詢師生的意見和態度;建立健全信息化考核與評價體系,創新師生工作方式,提高黨建工作和輿情管理水平。
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對于高校輿情管理工作意義重大,而加強高校輿情管理能夠促進高校黨建水平,兩者互動互補,我們要積極探索兩者的契合點,爭取把高校輿情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1]伍明.高校輿情危機管理研究[C].中南民族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16.
[2]高永.國內近年關于高校黨的建設的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4).
[3]林曦.對加強和改進高校輿論引導工作的思考[J].商業文化,2012(5).
[4]周國明.高校輿情管理體系的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教科版),2013(6).
[5]陳海飛.維護黨組織的純潔性[J].求實,2006(10).
[6]紀紅,馬小潔.論網絡輿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導[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6).
責任編輯:李彥
B17
A
1673-5706(2015)01-0080-04
2014廣東省黨建研究項目“高校黨建與輿論引導互動研究”(2014GZZZB11)前期成果;2014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開放式教學研究”(J201408)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4-11-26
胡朝,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