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鵬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天津 30045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造成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強,不能迅速適應崗位要求。實訓教學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而實訓基地是實施實訓教學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質保障。高職院校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不強除了與教育有關,還與實訓基地建設水平有關。因此,實現實訓基地共享是優化實訓資源、提高實訓教學水平的重要環節。
以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為例,通過對現有校內外實訓基地擁有的硬件資源以及各實訓室承擔的課程進行統計,發現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現有校內外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現有的實訓基地使用率差距較大,有的實訓室每周使用率接近 90%(每周使用率=實訓室周課時/周最大課時量×100%),而課時少的實訓室每學期總課時數不超過 10課時。這一問題的產生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包括以下 3方面:①各專業班級數、人數不同。如應用藝術系園林專業的生化實訓室只有面向園林專業的植物生理 1門課程,而這門課程只對園林專業大二的學生開設,并且該門課程使用生化實訓室的課程較少+,由此造成了該實訓室每學年使用不超過3次。而同為應用藝術系的視覺傳達實訓室,面向應用藝術系廣告專業3個年級,學生總人數180人,同時該實訓室幾乎可以滿足廣告專業所有專業課的實訓需求,每周使用率超過了 90%。②實訓基地使用率不均衡與各專業的課程設置有關,實踐課內容在每門課程中所占比例差距較大。如電工原理實訓室承擔著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等專業電工原理課程實訓課部分的實訓內容。電工原理這門課程主要為理論講述,實訓課內容僅占總課時量的 1/9,因此該實訓室每學年的總課時不超過 30課時。③在對課程和實訓器材進行羅列后發現,跨專業共享并非不能實現,而是缺乏一個切實可行的制度,實現這些實訓器材、設備的跨專業共享。多數專業不了解本系以外實訓室具備的硬件資源及能夠承擔實訓課程的情況,當發生本系的實訓室不能滿足課程實訓需要時,首先想到的是購置,由此造成了實訓資源的重復建設。
實現實訓基地的自造血,由消耗型實訓基地向盈利型實訓基地轉變有以下2個優勢:①降低教學成本。很多院校的實訓課程均為課本上的實訓項目,并非現實中的實際生產活動,因而實訓內容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如果能夠將學生實訓課上的作業變成可銷售的商品或將課上的實訓內容作為企業實際生產活動的一部分(如倉儲、服務等),甚至將學校的校內實訓基地對外開放(如酒店實訓基地、未來超市等),這樣就可以實現實訓課程、實訓基地的盈利,從而降低教學成本。②如能將企業的實際生產活動引入課堂,也會使實訓課的內容更加豐富?,F有實訓課內容大部分為課本上的實訓項目,相對比較基礎,且多數與實際生產活動脫節。如能將企業的部分生產活動引入課堂,可使實訓課程更貼近實際、面向市場。
一方面,跨專業實訓室共享率低,使學生的實踐內容僅限于本專業及課本知識,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拓思路具有很大局限性。另一方面,任課教師雖有企業頂崗實踐經驗,但實踐時間短,與實際生產接觸不深,故而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因此,實訓課堂教學活動多局限于課本內容,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
針對各實訓基地使用率不均衡問題,可將負荷較大的實訓基地與使用率較低的實訓基地進行羅列,將可以共享的實訓資源平均分配,減小負荷較大實訓基地的使用率,同時提高負荷較低實訓基地的使用率。
學院現有實訓基地利用率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實訓基地的跨專業使用幾乎為零。究其根本原因,學院內部沒有一個部門對所有實訓資源進行統籌,且沒有相應的制度條款對實訓基地的跨專業使用進行說明。學院各實訓基地均由本系單獨管理,各專業、各系出于管理責任等問題,很少將各自的實訓基地與其他系進行共享。如果學校將大部分實訓室由實習實訓處進行統一管理,并形成制度,可使各系實訓基地實現跨專業共享。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愈演愈烈。國家的競爭、經濟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能否順利完成時代賦予的任務,能否樹立起應有的社會形象,能否贏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關鍵在于其能否培養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實訓基地作為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在高職院校辦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實現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將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和解決高職教育發展中諸多問題的突破口。■
[1]趙宏.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科技,2014(09):11-13.
[2]馮美宇.高職高專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與運營[J].山西建筑,2006(14):178-179.
[3]徐輝.淺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人才,2008(23):21-22.
[4]馮旭敏,溫平則.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基本模式的構建[J].機械職業教育,2005(02):32-34.
[5]首珩.共享型國家高職高專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4(34):28-30.
[6]林瑞.論創新型人才之素質特征[J].中國人才,2008(19):28-29.
[7]劉繼平,彭躍湘.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及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踐行[J].中國高教研究,2008(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