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昱
黨校期刊是我國期刊方陣的重要組成部分,黨校期刊在我國社會科學類期刊尤其是政治類期刊中有著重要地位。中國知網出版物檢索系統顯示,目前,中央黨校、各省區市黨校、有關部委黨校、副省級市黨校和部分地級市黨校主辦的期刊有近百種。
2012年7月,時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校校長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把黨校姓黨作為黨校的靈魂,貫穿于教學、科研、行政、后勤各個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黨校教員和管理人員的思想與行動之中”。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校期刊“姓黨”的根本原則,提高黨校編輯人員的“黨性”修養,是進一步辦好黨校期刊的根本保證。
作為黨校主辦的期刊,與其他期刊不同之處在于,黨校期刊肩負著特殊的政治任務和責任。《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第三十八條指出,“黨校報刊和出版單位是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陣地,要堅持正確導向,活躍學術思想,努力為黨校教學科研服務,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服務”。“黨校姓黨”是辦好黨校的重要原則,也是辦好黨校期刊的根本準則。可以說,“姓黨”是黨校期刊的鮮明特色,是“黨校姓黨”的具體表現。黨校期刊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不斷彰顯自身“姓黨”的特點: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制度一夜之間“改旗易幟”,馬克思主義遭遇嚴重危機。與此同時,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新的時期,馬克思列寧主義“過時論”頗有市場。此時,鄧小平同志向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告誡:“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啊!問題是要把什么叫社會主義搞清楚,把怎么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搞清楚。”[1]
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講話中指出,“領導干部在研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同時,要追根溯源,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認真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讀馬列、學毛著,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學、仔仔細細地讀,下一番真功夫”。[2]
黨校期刊要把學習與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論文作為期刊選稿的重要內容,在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要有嚴格要求:學習與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稿件在研究深度上有新突破,在研究角度上有新發現;既要注重“回到馬克思”——掌握原汁原味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要努力“還原馬克思”——辨清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錯誤觀點,更要“走出馬克思”——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與現在的時代特征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讓黨校期刊真正成為學習與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場所,充分體現出黨校期刊“姓黨”的特色。
黨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和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以什么理論為教學和研究工作的中心,這是關系到黨校工作性質和根本宗旨的關鍵問題。《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對此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教學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課”;在學科建設上要求“重點建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科研上“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校教學科研工作的中心。
因此,黨校期刊作為黨校科研工作的組成部分,必須堅持刊發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論文為主。各級黨校應重視發揮黨校期刊的科研優勢,把黨校期刊建成堅持與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第一次以如此清晰與堅定的語言明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地位與作用。換言之,經濟工作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強弱,而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黨校期刊要切實履行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自覺成為堅守與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堅持刊發在弘揚與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方面有影響有深度有說服力的論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這是領導干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我們黨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實現偉大夢想的具體行動綱領,是全黨開展實際工作的基本遵循。牢牢掌握和熟練運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這是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也對廣大人民群眾做好本職工作起著重要促進作用。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把“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作為黨校的基本任務之一。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和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與高校、社科院相比,黨校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接觸更多、了解更深、責任更大。黨校期刊責無旁貸肩負起成為學習與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要渠道的職責,注重刊發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深度理論闡釋、深入聯系實際貫徹運用的論文。
“黨性”是黨員政治品格、擔當意識和工作能力的綜合體現,黨校編輯的“黨性”是做好期刊工作不變色的根本保證,其“黨性”狀態直接決定著黨校期刊的“姓黨”狀況。具體來說,黨校編輯要做到以下“三個統一”。
黨校編輯是黨校期刊質量的把關人,必須具有堅強的黨性,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極強的政治鑒別力,在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穩政治立場、把穩輿論導向。但與純粹的政治宣傳刊物和一般的黨務工作刊物有所不同,黨校期刊兼備黨性和理論性、政治性和學術性的特點。可以說政治性是黨校期刊的靈魂,學術性是黨校期刊的生命。《中共中央關于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指出,“黨校報刊和出版單位,要堅持正確導向,活躍學術思想”。這是黨中央首次對黨校期刊政治性與學術性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對黨校期刊政治性與學術性的關系認識不足,導致部分黨校期刊片面強調和突出政治性,忽視和淡化學術性。其實堅持黨性與提升期刊學術水平并不矛盾,黨校期刊的黨性和政治性突出體現在堅持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在批判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基礎上創立的,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學術性和科學性。黨校編輯應把黨性要求和學術性追求融合起來,以編輯的黨性規范期刊的學術性水準,以期刊的學術性提升編輯的黨性水平,實現堅持黨性與提升期刊學術水平的統一。
黨性和職業素養是黨校編輯做好期刊工作必須具備的兩種能力,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黨校編輯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政治立場。另一方面黨校編輯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業務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對于綜合類期刊來說,無法做到每個專業配置一名專業對口的編輯,因此黨校編輯應具備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熟悉人文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學術發展狀況,了解不同專業最新學術創新成果。二是扎實過硬的語言文字功夫。一篇論文需要經過提煉、修飾、調整甚至標點符號的修改等多道程序,以保證語言文字的規范和句子的準確流暢,整個過程都需要編輯具有扎實過硬的語言文字功夫。三是編審專業技術能力。黨校編輯還要具備策劃選題、組織約稿、制定期刊發展規劃、指導新人、收集出版動態等專業技術能力。
對黨校編輯來說,堅持黨性與提高期刊服務現實能力是并行不悖的,黨校期刊在這一點上更為明顯、更為直接。
服務現實、服務發展、服務改革開放、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黨校期刊的辦刊宗旨,黨校編輯無論是約稿、選稿和審稿,都要堅持依據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進行甄別取舍,避免刊發脫離改革開放實踐、遠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象牙塔式研究。
為了讓作者全面準確了解黨校期刊的職能定位、選稿特點,可以在期刊醒目位置刊登選稿標準等,強調對投稿人深入了解中國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政治新生態和經濟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現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的深入研究。黨校編輯應善于甄選那些經過認真調查研究,進行抽象提煉升華到理論層面的優質論文,為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參考。
黨校期刊要在各級黨校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充分體現自身“姓黨”的特殊屬性。黨校編輯要把堅定信仰、錘煉黨性與提升期刊學術水平、加強自身職業素養、提高服務現實能力統一起來,把黨校期刊辦成既有政治特色又有學術水平、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現實價值的刊物。
[1]鄧小平文選(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
[2]習近平.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N].學習時報,200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