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期間,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臺灣省代表團的13位代表認真履職、積極建言,不僅認真聽取和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預算報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等,而且更加關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并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58件(代表團議案1件,代表團建議2件,代表建議55件),其中涉臺議案、建議18件(代表團議案1件,代表團建議2件,代表建議15件)。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委員們意見和建議。他強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我們應該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發了臺灣團代表們的熱烈反響。

臺灣代表團團長、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代表表示,這次總書記在兩會開端就在參加政協民革、臺盟、臺聯聯組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其意義十分重大。特別是提到,“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是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和平是寶貴的,和平需要維護。兩岸同胞都要總結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經驗,精心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共同攜手同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汪毅夫代表說,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臺聯作為臺灣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長期以來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代表們認為,這是對臺聯的至高獎賞和莫大鼓勵,我們回去以后,要組織各級臺聯認真學習領會貫徹,用更高的標準、嚴格的要求,積極地投身到對臺工作中去,充分發揮臺聯鄉情親情的獨特優勢,繼續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陳蔚文代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堅定不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表達了對兩岸民眾福祉的追求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陳蔚文認為,隨著祖國大陸的經濟騰飛,國力的不斷強盛,兩岸和平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努力做好我們自己的份內事、手中活,使大陸的各行各業、各項建設、各種文明都能夠像經濟一樣,快速迅猛起來。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云英代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全篇充滿了對臺灣民眾的關懷與情感,讓臺灣民眾覺得習近平有將臺灣同胞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心態,深得民心。陳云英認為,習總書記談到堅定不移要為臺灣同胞謀福祉,充滿了情感和關懷,島內的媒體和島內的聲音正面反應多。此外,習近平還表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和平統一,看的是大陸改革開放工作做得好不好,這些表達都深得民心,讓人感動。她還認為,習總書記是一個懂得民眾心中所想的英明領導,相信在他領導下,大家能過上更好的幸福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質監局副局長朱臺青代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在講話中始終強調要聽取臺灣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的聲音。愿意給臺灣青年的交流提供必要的平臺,包括加強這方面的交流。這說明總書記和中共中央在對臺工作方面,也真真切切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習總書記的講話從頭到尾都誠摯地體現雙方平等的善意。
此次會議,臺灣團全體代表合署提交了關于修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議案。議案在提要中表示,隨著兩岸經貿關系的日益密切以及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入,臺胞在大陸投資的領域不斷拓展,《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適應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形勢以及臺胞投資的實際情況,執行過程中遇到不少新問題,同時,一些條款比較籠統,可操作性不足,各方希望修訂《保護法》的呼聲很高。
議案指出,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方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為更好地依法保護臺胞權益,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的法制化水平,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充分調研和廣泛進行執法檢查的基礎上修訂《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議案隨后從12個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張曉東代表表示,1994年、1999年分別頒布的《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對保護臺灣同胞的投資權益和促進兩岸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這部法律至今已經有20多年了,在實際工作當中及具體實踐中,該法確實存在法律環境滯后、不能反映臺灣同胞的新訴求、可操作性不強等一些問題。張曉東表示,“讓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興業,工作、學習、生活更加放心、舒心、安心,是我們一直在做也愿意做的事情。臺灣團有13位代表,雖然職位不同,但卻都是為推動兩岸交流交往,聯系同胞情誼,不遺余力,做著共同的努力和貢獻。提出修改投資保護法即出于這個道理”。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財經大學副校長楊曉紅代表表示,《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是一部體現黨和政府對臺灣同胞關懷的重要涉臺法規。但隨著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不斷擴大和深入,臺胞在大陸投資的領域不斷拓寬,該法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為此她建議,把修改《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列入全國人大議事日程并進行執法檢查。楊曉紅強調,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為更好地依法保護臺胞權益,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的法制水平,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修改該法已顯得很有必要。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廖海鷹代表表示,臺灣團正在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其國務院相關部門在充分調研及開展執法檢查的基礎上,適時修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以及《實施細則》。廖海鷹說,為推動修訂該法,臺灣團進行了多次的調研及視察,梳理了多年來惠臺的相關政策,也了解到臺胞新的訴求,目的就是為了讓臺胞在大陸投資興業、工作及生活更加放心、舒暢及安心。

全國兩會上,3月3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報告中提出了要“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4日,在參加政協民革、臺盟、臺聯聯組會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明確表示“愿意為臺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成功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更明確了要“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權益,讓更多民眾分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接連3天,中共中央高層在全國兩會這樣的正式場合,充分表達“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強烈意愿,這無疑有助于兩岸的青年學生了解歷史、把握現在、展望未來,更好地共同攜手,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全國人大代表、同濟大學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長張雄代表表示,在高校工作,他遇到很多島內赴大陸求學的學生,最關注的也是促進這些年輕人在大陸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張雄的另一個身份為同濟大學教授,這也便于他經常與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灣學生打交道。張雄坦言,近年來,臺胞在大陸的就業問題有所進展,事業單位也在接收臺生,但實際上,在臺生就業和創業時,仍會遇到許多“玻璃門”。這種“玻璃門”雖看不到,卻摸得著。比如一些就業指導中心,僅僅指導大陸學生,臺生在網絡上填寫個人資料時,常常被要求輸入身份證號,但這些臺生僅有臺胞證,無疑又失去了不少尋找工作的機會。他建議各地臺辦設立臺胞青年創業、就業指導中心,也期望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將臺生明確納入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職責范圍。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臺盟北京市委常務副主委陳軍代表表示,加強兩岸基層和青少年的交流,非常契合當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需要。“去年臺灣青年‘太陽花’學運,告訴了我們一些信息,現在的臺灣年輕人想的是什么,關心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可能現在大陸大部分青年和臺灣青年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但他們都是青年人,青年本身就具有許多的共性。”陳軍認為,臺灣當前青少年是在一個特定環境下長大的,對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大陸的發展變化不夠了解;兩岸青年之間存在的很多誤解和偏見,可以通過兩岸同齡人之間對口、對等、對心的交流去解決。由此,她建議,青少年的交流要持續、深入,并用心和感情去交流。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大陸的青少年需要承擔得更多。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臺聯會長符之冠代表表示,兩岸青年交流對兩岸關系以后的走向很關鍵,透過“太陽花”學運,我們知道之前的交流方式和內容有待完善和提高。像夏令營之類的活動,好多小孩子來很高興,但這個過程大多是走馬觀花,不能進行深入的交流和了解。臺灣的青年學生總體來說正面的思想狀態是很好的,譬如說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毫不動搖,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崇和傳承也非常好,如果能夠加深兩岸青年學生交往,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
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后參加了上海、江西、廣西、吉林等代表團的審議,并結合各地方的情況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每一次講話都是在用“四個全面”的精神指導地方工作,對當地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四個全面”就是中共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成果,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部署,是新時期推進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是治國理政的新成果、大方略和新布局。
“四個全面”贏得了群眾的廣泛共識和支持,根本原因在于其宗旨是為百姓謀福祉。臺灣團代表們認為,兩會關于民生福祉的討論以及“馬上就辦”的勁頭,讓大家覺得有盼頭、有保障,對實現“四個全面”充滿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臺聯會長陳清海代表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這個重任落到中國共產黨的肩上,中國共產黨把民族的振興、把實現中國人的夢想,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指經濟指標,還應該讓人民過上富足的生活,在社會當中能夠體會到人們之間的關愛,讓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有自豪感、尊嚴感。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代表表示,“改革是最大動力,也是最大紅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提供增長的動力。“現在不能再搞粗放型增長,要做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著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德新區管委會主任孔令智代表表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非常重要。四中全會決議中提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法律保障,大量的改革措施,需要在法律法規的保障下才能更好地推行,才能“又破又立”。與現行法律法規有抵觸的,可以通過授權的方式來進行局部調整,從而能保證市場經濟更加規范、有序。而全面從嚴治黨直接關系到小康社會能不能實現,它是重要的領導力量,所以從嚴治黨,從根本上保障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