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島內地方“九合一”選舉后,民進黨執政縣市掀起了一波成立“兩岸小組”機構的熱潮。圖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及地方執政縣市長合影
當前,民進黨在臺灣島內士氣高漲,黨主席蔡英文2016年勝選之聲絡繹不絕,但對大陸反復強調維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呼聲聽而不聞。自去年島內地方“九合一”選舉后,民進黨執政縣市掀起了一波成立“兩岸小組”機構的熱潮,此舉顯然是民進黨中央希望藉由地方執政縣市的“兩岸小組”來作為推動與大陸互動的渠道,從而最終達到推進民、共開展務實交流的目標。但從目前的實際狀況來觀察,這一期待很難成功,其根源在于民進黨內政治領袖對兩岸問題的認知不夠到位,政治判斷還不夠成熟。
盡管民進黨一直強調未來能夠穩定兩岸關系和平穩定,但其所依據的是認為兩岸雙方都有維護和平穩定的現實壓力和實際需求。例如即便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關系雖不順暢,但仍然能夠推動諸如“小三通”等兩岸議題。這種從現實政治和利益需求來看待兩岸互動的角度,顯然是一種實用主義邏輯觀。民進黨從這種邏輯出發,自然推論出即便不接受“九二共識”,大陸方面未來也必須要與民進黨打交道的結論。雖然兩岸互動有其現實政治及利益需求成分,但利益需求并非兩岸關系的全部,兩岸關系更多的內涵則是情感、互信等層面。民進黨方面過于強調兩岸現實利益的交換,而無視兩岸情感的存在,自然無法客觀全面來看待兩岸關系,更無法推動民、共互信的積累。
不可否認,民進黨執政縣市“兩岸小組”機構對于推動所在縣市與大陸地方的互動當然大有所益。這些縣市“兩岸小組”機構的成員,很多就是經常往返兩岸間的知名學者,其中不少學者很早即與大陸方面學界展開交流互動。由這些學者領軍來推動兩岸地方縣市之間的互動,本身是一個不錯的思路。但是民進黨中央如果僅僅是希望藉由這些縣市“兩岸小組”機構與大陸方面互動,就可以打破民、共互動的堅冰,恐怕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畢竟民進黨執政縣市因地方事務的現實需求展開與大陸方面的互動,其本身與兩岸之間敏感的“統獨”等政治高階議題的關聯度不大。因此,盡管島內地方層級的“兩岸小組”機構確能夠開展一些兩岸間專業性的交流項目,有助于兩岸互動與利益的增進。但在民、共沒有形成政治共識的大環境下,這些縣市與大陸間互動的功效自然就會大打折扣,最終也無法化解大陸方面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顧慮。
因此,對于民進黨及蔡英文主席而言,要打破民、共互動的堅冰,其關鍵不是設立地方執政縣市的“兩岸小組”機構,而是對兩岸政策的清晰表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包括美國等不少兩岸關系研究學者皆對蔡英文主席的兩岸政策表示一定的顧慮情緒,而未來隨著島內選舉議題逐步升溫,外界的質疑只會越來越多,對選情的影響自然不可小視。蔡英文主席如果要走出類似2012年的困境,恐怕在兩岸政策上還是需要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