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全國范圍內共有19名現任或曾任發改委系統的官員落馬,他們來自國家發改委、委管國家能源局或者地方省級發改委。十八大以來,發改委系統中下馬的官員數量在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中最多。發改委系統何以會形成這樣的腐敗特征呢?一個人、幾個人、十幾個人,就掌握面向全國、全省的行政審批大權,沒有他或他們的首肯你就辦不成事。有評論認為,要解決權力過于集中之弊,一方面要克服對權力的迷戀,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對市場的不信任。
(《南方人物周刊》)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表示,今后更多的國家重大項目將會在支持范圍、遴選條件等對地方高校一視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壘。在促進中國高校水平提升的同時,“211”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據報道,當時為評上“211”,不少高校采取“運動式”突擊。為能挖來“老師”,人事檔案都可另建。評審211,還受很多無關因素影響,如經濟實力,學科地位,行政思維的平衡主義、貪大求全等。而高校對“211”“985”的角逐,說白了就是對專項經費的爭奪,其中既有國家撥款又是省級配套,入圍與否是天壤之別。
(《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