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玫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100101)
藝術院校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
楊玫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100101)
藝術院校的學生有著獨立性較強、實踐適應能力較強、感性感知能力較強、平均心理素質較好、個體意識較強的特點。在藝術院校中,存在著學生黨員人數少、影響力弱以及組織生活較為單一的問題。結合自身工作,筆者從七個方面提出了對藝術院校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以達到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目的。
藝術院校;學生;基層黨建
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是高校的主體,學生黨建是高校黨建整體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如何在學生黨員中開展好黨建工作,發揮好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一直是高校黨建工作中關注較多研究較多的一個問題。藝術院校專業性較強,風格不同于其他綜合高校。藝術類院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由于專業技能性較強,需要個體獨立練習的時間較多,藝術類院校的學生獨立性比較強;由于專業的需求,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參加的實踐活動較多,其實踐能力適應能力較強;由于藝術專業相對感性,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感性感知能力較強;由于藝術教育環境對心理發展的積極影響,藝術類學生平均心理素質比較好;由于專業訓練注重個體差異性,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個體意識比較強。正是因為藝術院校學生有著他們自身的特點,在實際的工作中,藝術院校學生基層黨組織更應該注意結合這些特點,注重把握藝術專業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完善學生黨建工作。
1.藝術院校學生基數少,學生黨員人數少,學生黨員覆蓋面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黨員的影響力。藝術院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習特點決定了藝術類學生的培養模式不是單純一對多的大課形式。拿音樂專業來講,很多音樂技能課,如各類器樂、聲樂等等都需要一對一的上課模式,這種模式對“生師比”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市場對藝術類畢業生的需求量較小,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藝術院校的招生規模是比較小的。由于學生總數基數小,藝術院校發展學生黨員的名額非常有限,這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黨員發展的質量,又造成了學生黨員覆蓋面較小、限制學生黨員影響力發揮的這一不利現實。各年級黨員分布不均衡,一些本科年級甚至沒有學生黨員,加上高校中的黨員流動性較大等等,都不利于黨員先鋒帶頭作用的發揮。
2.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較為單一。目前,基層黨組織常規的組織生活有:發展黨員、黨員轉正、各類主題的理論學習,黨課報告會、民主生活會等,不利于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不利于充分發揮每位黨員的作用。
1.建立一套適應藝術院校的學生黨員發展標準
在發展學生黨員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迫切入黨的愿望、正確的入黨動機、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為建設祖國而終身奮斗的意志、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等等都是考察一名同學是否可以被發展為黨員的一般標準,發展對象的學習成績、道德人品、工作能力等方面是發展時參考的具體標準。在藝術院校中,由于專業特點不同、學生特點不同,發展黨員的參考標準也應該更符合自身的要求,更加特色化本土化。在實際的發展黨員過程中,應該在考察一個學生道德品質、文化課素質和工作能力之余,考察發展對象的實踐能力、行為表現、群眾評議等等方面,進行綜合的全面的評價。同時,在藝術院校學生黨員發展名額較少的情況下,盡量的去發展一些在同學中有影響力有號召力的學生,這樣可以在發展之后進一步提高學生黨員對身邊同學的帶動作用,形成好的風氣和勢頭。在發展程序方面,做到規范嚴謹,基層支部應嚴格審查各項材料,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保證材料的真實和齊全。
2.將藝術高校學生基層黨建和專業相結合以豐富組織生活
藝術院校的學生有重視專業課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專業課的訓練占用了學生較多的時間。高校基層的學生支部組織生活相對比較單一,不利于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和學生黨員的發展、鍛煉、成長。慣有的支部組織生活是以理論學習為主要形式開展的,在組織生活中想要調動黨員的積極性,發揮黨員的熱情,需要發掘更多的形式。以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指揮系聯合黨支部為例,在2014年的基層黨組織活動中,系學生聯合黨支部將支部“紅色1+1”走進基層活動和學生黨員的專業相結合,分別走進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絲竹園社區和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富力桃園社區,與社區共同開展了“紅色1+1”系列演出活動,活動中學生黨員以演出、教學和座談的形式與社區群眾進行交流,收效良好。這種支部共建活動既響應了北京市關于“紅色1+1”活動的號召,又推動大學生黨員了解社區、服務社區、幫助社區,提高黨員同志服務社會的積極性。同時讓大學生黨員在支部共建中增長見識,增強本領,在實際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精神。藝術高校的學生有著自身的專業優勢,在基層黨建組織生活中,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優勢,這樣既起到了增強學生黨性修養的作用,又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調動了學生黨員的參與熱情,增加了黨組織對學生群眾的吸引力。實踐類的活動能夠使支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發揚不怕苦、不怕累、踏實實干和積極奉獻的精神,又能夠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志愿服務社會的精神風貌。
3.加大對黨的先進性的宣傳教育,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加入到黨員隊伍中
在以往的黨支部活動中,參與范圍都主要是黨員和預備黨員,一些活動入黨積極分子可以參與其中,但是對于已經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尚未成為積極分子的同學,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并不多,對于尚未提交入黨申請書的同學來講,更是少有機會能夠進入并學習黨的先進理論,這個現象在藝術高校和綜合院校都存在。基層黨組織應當給更廣大的學生群體提供學習機會,也吸引更多優秀的同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例如積極在新生中開展黨性啟蒙教育,以帶動廣大新生自覺學習黨的知識,了解黨的光輝歷史,明確入黨條件,更加熟悉入黨程序和相關注意事項。也可以在學生黨員中開展黨員一幫一的幫扶活動,即讓每位學生黨員都有自己的幫扶對象,幫扶對象為一名(或多名)學習、生活有困難的同學。學生黨員對幫扶對象進行學習上的帶動,生活上的照顧,日常交往中幫助其盡快融入班級集體。每學期的期末,每位黨員撰寫幫扶報告,做幫扶匯報,其他黨員和幫扶對象對幫扶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以提高學生黨員的個人價值感和責任感。
4.以樹榜樣為方式,增強模范黨員的影響力帶動力
藝術院校的學生對專業非常重視,師生關系較為親密,學生們對老一輩的藝術家也有著很深的敬仰與崇拜。一些藝術門類的學習,是以類似于民間藝術的口傳心授為方式的,學生們對老師,尤其是專業課教師的感情非常深厚。在藝術院校中,有很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們的藝術成就、藝術修養對學生們影響很大,專業上,學生們視藝術家為榜樣,思想上,藝術家也潛移默化影響著很多學生。在藝術院校的基層黨建工作中,調動這些榜樣力量,調動起這些專業優勢,把學生身邊的黨員藝術家們作為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對象,使得黨員藝術家們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中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在日常的討論、座談和理論學習活動中,請一些有影響力的黨員藝術家們為主講嘉賓,讓他們講述自己成長的經歷,以提高學生黨員的自身理論修養和黨性自覺。樹立榜樣作用,不僅能夠在學生黨員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普通學生中也起到了樹立黨員正面形象的積極作用。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
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和網絡息息相關,網絡成為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微信、微博、人人網等等在學生中普及率很高。基層黨支部的宣傳教育理念要隨著時代的腳步不斷發展,充分重視網絡的宣傳引導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基層支部應該抓住藝術類院校學生喜歡新鮮事物的這一特點,根據工作需要搭建基層學生黨組織網絡平臺,例如:微信公共號、微博公共號等等,由學生黨員擔任編輯,創建不同的興趣小組,定時的發布一些國內外時事熱點、黨的先進思想理論等等,設置為可以留言互動的形式,提高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以做好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同時,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6.增加藝術院校基層學生黨組織對基層團支部的帶動作用
藝術院校中學生黨員較少,各年級學生黨員分配不均衡,基于這些客觀情況,藝術院校的學生基層黨建工作中更應該重視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團建的重點在于“帶”,目標在于團組織的發展。基層支部可以采取黨員負責制,一名或者多名黨員對口支援某個年紀的團支部,在團支部討論會、團日活動、主題學習會等活動中,黨員到場進行指導,以促進基層團支部的建設。這樣,學生黨員能夠和廣大同學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能夠進一步了解同學們的實際需求,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幫助團員們提高自身理論修養,也鍛煉了學生黨員自身的組織、實踐能力,搭建了黨組織和團組織之間良好的紐帶。
7.加強入黨后教育和群眾監督制度
個別學生黨員在入黨之后,容易放松對自身的要求,如:忽視理論學習、服務的意識減弱、為黨組織各類活動出謀劃策的熱情度減弱等。為了防止這些情況,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要在嚴把發展關的同時,做好學生黨員入黨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在民主生活會上以啟發、引導和教育的方式,來調動和激發學生黨員的身份意識,引導他們正確地評價自身的不足和缺點,以鼓勵的方式讓學生黨員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引導他們做深度的自我剖析。以積極的方式來解決消極的問題,防微杜漸,從小的方面抓起,從而加大對學生黨員入黨后的教育力度。
[2]張雪良.加強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5(4):90-93.
[3]王占霞.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41-43.
G64
A
1673-0046(2015)4-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