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平
作者信息:344700,江西撫州,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實驗中學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灌輸”形成依賴,遇到理解不了的問題時,不能主動尋找方法進行解決。在缺乏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地進行灌輸,學生消極的被動吸收,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和教師、同學的討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能夠處于活躍狀態,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知識、理解知識的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融入學生之中,促使課堂教學在和諧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在主動的探究過程中,教師結合已有知識來探究新知識,能夠不斷促使他們發現新知識、掌握新知識,使課堂教學活動在探究、思考、發現、生成的過程中高效進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富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活躍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聽英語歌曲,放松學生的心情,讓他們擺脫學習的壓力,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課堂探究,實現高效率的學習。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和教師能夠積極互動,實現教學雙方信息的有效傳遞;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英語知識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讓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進而順利、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周廣君 2015)。
情境教學是指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具體的場景,學生能夠進行知識探究,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情境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在情境中加強對知識的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發展。
生活化的情境能夠在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之間建立聯系,讓他們在熟悉的情境中進行英語探究,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探究英語知識,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對話交流,在掌握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從而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和英語知識的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練習了課文中的對話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再次對話。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再次英語對話,是在掌握知識基礎上的再創造,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趣味性教學情境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大腦得到放松。在趣味環節的學習階段,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起來,促使他們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在創設趣味學習環節時,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對話,鞏固和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句型與英語詞匯,激發他們深入學習英語的信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給學生和教師創造更多的交流時間。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下,學生對多媒體教學課件展示的內容充滿了興趣,能夠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探究新知識,在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中,構建新舊知識的聯系,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素質。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寬教學面,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豐富他們的英語知識量,拓寬他們的英語知識面。在生動、直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樂趣,能較好地實現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促進他們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類學科,通過在課堂活動中的教和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使他們能夠流利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聽英語和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英語綜合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時,可以在早自學和課堂學習過程中為他們播放英語錄音,讓他們進行跟讀。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除了在學校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外,學生回家之后也可以聽英語錄音,進而養成每天聽英語的習慣。隨著英語聽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并養成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習慣。例如,學生每天見面之后用英語問好;上課時采用全英語交流的方式;創設英語角,為他們提供說英語的場所。在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英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在聽說英語的過程中深入探究英語知識,促進他們英語讀寫能力的有效提高,使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獲得提高,進而實現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閱讀是通過書面形式弄清材料所承載的信息的語言交際活動,閱讀理解題在各類語言題測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進行積極的閱讀,并養成善于閱讀的好習慣。在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時,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要求,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差異等因素,給他們多提供一些有文娛、運動、飲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游勝地、交通、外國音樂、國外家庭教育、服裝與禮儀、常用典故和俗語等方面的閱讀材料。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材料來組織初中閱讀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豐富的英語信息,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積累,讓他們了解了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在閱讀中的收獲能夠成為學生深入探究知識的動力,讓他們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英語的書籍資料中進行暢游,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陳綺雯 2008)。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創設豐富的課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英語知識,促進他們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匯和句型的掌握和運用能力,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讓他們能夠流利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