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本富
呂本富: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會長,著名互聯網研究專家
互聯網思維助推基礎教育變革
呂本富
呂本富: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會長,著名互聯網研究專家
在今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的部分提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自此,“互聯網+”第一次納入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
“互聯網+”中的“+”不是簡單的物理相加法,而應是化學相加法。當互聯網和一個行業相結合之后發生了化學反應,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這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網絡化階段,即通過連接產生巨大的網絡效應,從而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彌補數字鴻溝。
第二個階段也是目前我國所在的數字化階段。將累積的數據變成信息,進而引發精準的預測。這一階段也稱為大數據時代。他說,大量且實時數據被記錄下來,如果不進行分析,則是沒有價值的。60%的實時數據通過實時分析才具有決策指導意義。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幫助老師去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
第三個階段為智能化階段,即實現人腦和機器間智能連接,提高知識生產和傳遞效率。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個是“所見即所得”,一個是“所思即所得”。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令人的意識被感知。在這個階段,萬物自由連接,數據自由利用,理念自由組配,人類按需求自由交往。所以有一句話:若為自由顧,一切皆可拋。這個是生活的自由,這就是“互聯網+”的結合。
互聯網具備重構行業的特征,能夠被互聯網重構的行業應該具備四個特征:第一,只有信息流和資金流且不需要物流的行業最容易被重構。第二,行業信息化以后,可以積累大量的數據,通過數據可以進行準確的預測。第三,則是應用智能技術,可以大規模提升效率。比如“翼課網”就能夠提升效率。最后一點是能夠解決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筆者認為,教育行業完全具備上述四個特征,是下一個互聯網重構的熱點。
教育是完全的信息流通,但由于諸多制度性的限制,教育體系依然比較穩定,比如說文憑,政治思想課這些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決定了整個教育不可能被重構,但是教輔行業將是沖擊的重點,也許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雷軍有一句話:“如果互聯網成為一個風口的時候,豬也可以飛起來。”也許,翼課網就是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那一個,將把更多教師、學生的夢想“吹”起來。
互聯網思維中的“用戶思維,精準思維,體驗思維”這三個思維角度與教學緊密相關。從教育的層面考慮,“用戶思維”的意思就是從教為中心,變成以學為中心,用戶在哪里資源就在哪里。比如以可汗學院為代表的反轉教學。“精準思維”指的是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來了解學生,激發學生的內在,從而提供更精準,更符合學生自身實際的學習內容。“體驗思維”是指通過為學生設置特定的學習場景,為其提供最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需要借助這幾種互聯網思維。
實現了以上思維的互聯網教育平臺,就可以讓英語教學“飛”起來。站在教育信息化風口上的翼課網,將把更多教師、學生的夢想“吹”起來。
理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