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佳輝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局限性及可行性途徑分析
謝佳輝
【摘要】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育的發展。師資發展存在的局限性與師資來源的背景有密切關系。本文從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教育背景分析入手,著重探討了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局限性及其發展的可行性途徑。
【關鍵詞】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師資局限性;可行性途徑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網絡在各個領域的國際化應用,英語作為一門溝通交流的語言工具,充分體現了它的國際性作用,英語語言的應用在各行各業越來越廣泛(Richards 1990)。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偏重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在行業院校國際化專業的發展完善過程中英語語言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覷。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本文將從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教育背景及局限性出發,探討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途徑。
行業類高職院校專業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專業英語教學中重要的環節。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建立、擴充和發展影響著授課水平的高低和學生的成果輸出。何東在關于我國高校教師師資隊伍結構調查中發現當前大學英語教師的隊伍具有年輕化、低職稱、年齡結構不均衡的特點(何東等2010)。這些特點與師資來源有密切關系。
(一)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師的來源
我國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師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按畢業院校的所屬地區分
從教師隊伍中教師個體所畢業學校的所屬地區來看,專業英語教師的來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些學校聘請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來擔任專業英語任課教師;一些學校聘請國內其他高等學校畢業生來擔任教師;另一種選擇是一些行業類院校聘任相當數量的本校本專業的畢業生留校任教。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在學業成績上或者工作能力上顯示出不凡之處,學校直接安排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從事本專業的教學活動。
2.按工作經驗的豐富程度區分
講授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師按照工作經驗的豐富程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教師有過相關專業的工作經驗,從實踐中回到課堂,將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給學生;另一類教師來自學校,畢業后直接入職到學校,將自己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經過理解、分析、加工傳遞給學生。第一類教師在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后參加工作,進入到專業的工作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這些一線工作者來到教育領域,將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以理論的形式展現給他們的授課對象。他們有直觀的、形象的崗位職責描述,他們從具體經驗中總結出實踐中適用的標準理論,他們可以用更多的實例來駕馭課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一線工作資料。第二類教師理論性較強,他們通常有著較高的教育程度,他們知識系統中信息的前沿性多數來自理論性書籍、雜志、論文的閱讀。
3.按系統學習的專業知識程度區分
高等院校專業英語的教師經過系統知識技能的培訓后走上崗位,其中有些教師是來自英語語言專業的畢業生,另一些則是非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換言之,是來自非語言專業的行業學習者。英語專業畢業的教育者語言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從語言學的角度去闡釋專業現象。其他專業畢業的教育者具有專業優勢,從專業細節的角度去分析知識,系統地傳授技能。
多數英語專業畢業的從教者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強,他們用英語授課、溝通可以做到運用自如。這些教師課堂上語言駕馭能力較強,行業知識相對薄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補充。非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多數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有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將英語和專業結合起來傳遞、解釋專業知識和現象需要運用語言的過渡功能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局限性(程曉堂、孫曉慧2010)。
(二)師資來源多樣化的局限性
師資來源的多樣化可以從一定意義上拓展學生的知識系統,增加學生了解專業知識的多面性。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師資的多元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從教育者畢業院校的所屬地區來看
從海外學習歸國從教的教師身上可以看到國外教育的麟角,教師授課形式活潑多樣,他們側重提高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近年來多數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從業人員走進高校的比例在逐漸提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所從事的教學和自己在留學期間所學的專業是相符的。我們把海外留學歸來的教育者分為三類:(1)受到的專業教育與自己從事的教育相同或者相符的;(2)受到的教育與自己從事的專業教育不相關或者不符的;(3)在國外學習的是與教育相關的專業,如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這部分師資來源的一個局限性就在于,一些高校為了提高自己師資的學歷程度,所聘任從事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并不是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習者。另一方面,國內院校畢業的從教者面臨的局限性就在于一些學校聘任本學校畢業生擔任專業英語的教師(何東、李婭玲、華治宇、張圓圓2010)。學習者從進入校門學習專業,畢業后還未走出校門即又返回校園,隨之帶回來的是自己上一輩的教育者的教育模式、思想理念及課堂教學策略。
2.從教育者工作經驗的豐富程度來看
高職院校英語專業教學隊伍中既需要從教者有專業的知識系統和相關的行業經驗,同時也需要從教者流利的英語水平,用英語語言去詮釋專業知識細節。一些高校的教師來自專業崗位,在行業企業中工作過,有實際的操作經驗。這部分師資來源的局限性在于實際教學中所設置的專業與教師曾工作過的崗位不一定是完全吻合的,存在一定比例的教師只是有部分相關的工作經驗這樣的可能性。行業工作人員轉為高校教師這樣的模式在國內并不是十分普遍,多數行業從事者由于受教育程度未達到高等教育所要求的學歷要求而被拒之門外。另一方面,毫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有了學歷上的優勢,卻因為缺乏實際操作經驗不能完全勝任崗位的要求。所以這部分師資來源的局限性在于有工作經驗的行業從業者可能學歷不能達到高等教育對師資的要求,或者有著高學歷的教育者缺乏相關工作經驗。二者充分結合的從業者人數相當有限。
3.從教育者系統學習的專業知識程度來看
從教者除了具有相關專業的知識系統、行業工作經驗以及流利的英語水平,在高等教育中,與教學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也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育學等專業的畢業生在從事教學工作時能夠有效地把握、控制課堂,應側重英語語言和專業知識方面的提高。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語言流利程度上略高一籌,在知識系統的鞏固、完善和課堂有效控制方面應加強學習、不斷尋求方法。有行業工作經驗或者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習者從教后應側重與學生的言語溝通交流,提高學生課堂的理解效率。他們的優勢在于專業知識的牢固性及理論聯系實踐的便利性。
整體而言,師資隊伍的來源既有多樣化,又存在局限性。局限性體現在教師的教育背景和從業背景。從教者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及其輸出方式直接影響到高等學校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及效果。為了提高專業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師資隊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英語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也可以是多樣化、多維度的。
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是改革的瓶頸,直接關系著改革的成就(周燕2005)。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的持續性才智、經驗和心態的提高過程(Richards & Nunan 1990)。鑒于師資來源的多樣性,師資培養的方式和途徑也可以體現人性化與多樣化。在制定培養計劃之前,可以調查師資隊伍中每個教師個體的教育背景、從業背景、專業學習興趣及方向、有效學習時間、可參加的學習途徑等,從而根據個體差異性來制定教師隊伍的培養計劃(周燕2005)。
針對不同教師個體的需求,建議可以制定以下相關的培養計劃:
(一)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指的是從教者任職前由教師所在學校集體組織的關于教師所任職位職責的培訓。此項培訓可以由學校內負責人力資源管理的部門組織。在新教師入職前,教師對于即將到來的教學任務、教學性質、教學形式、教學對象、教學效果考核等基本情況應該有所了解。為了能夠系統地將這些信息完整地傳遞給教學隊伍,崗位培訓是必要的。在崗位培訓中,培訓師還可以從語言的要求、專業知識的建議傳達方式、課堂駕馭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做專題講座。教師入職后系統的學習計劃也可以在崗位培訓中有所介紹。
(二)在職學習
在職學習是指在不耽誤從教者講授課程、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專業方面或者語言方面的學習。在職學習可以是集體的學習,也可以是個體獨立的學習。它適用于在職教師或者剛轉入教師行業不久的行業工作者。在職學習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在職學習可以是新教師向老教師的知識上的討教,也可以是教師之間教學方法上的切磋。在職學習可以是專家所做的面對面講座,也可以是遠程的網絡學習。
網絡課程的多樣化給從教人員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從教者可以根據自己在專業知識、英語知識結構、課堂授課技巧等方面的需要選擇自己需要提高的課程,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實力。
(三)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是指教師在完整的一個時間段內(一個月、半年或更長的時間)進行系統的專業方面或者語言方面的學習。根據教師個體的學歷高低、語言能力的高低、專業基礎知識的薄弱程度,可以有計劃地安排教師進行完整、系統的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申請相關的繼續教育項目,比如其他相關院校的系統性課程、相關機構或組織安排的培訓班課程、相關的國內、國際會議的培訓輔導課程等。
(四)崗位實踐
作為專業英語教師,英語水平的高低與流利程度固然重要,但專業知識的鞏固、更新與提高也很重要。專業知識的鞏固需要保持知識系統的完整性,教師通過閱讀理論性強的書籍可以做到。專業知識的更新與提高則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本行業的最新動態,洞悉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更新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系統需要教師走進企業、走上相應的崗位,實際體驗行業中各個崗位的職責與發展。教師參與到具體專業崗位的實踐中去,有利于教師親身體會所教授理論的應用,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理論動態化、具體化、形象化,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消化。
英語專業教師隊伍的培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育的持續性決定了師資隊伍培訓的必要性。除了上面提到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繼續教育和崗位實踐,還存在其他的相關培訓,在實踐中會給從教者以一定的啟示,有待我們不斷去發現、去實現。
引用文獻
程曉堂,孫曉慧.2010.中國英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3):1-6.
何東,李婭玲,華治宇,張圓圓.2010.大學英語師資基本情況調查報告[J].教育與教學研究,(2):17-20.
周燕.2005.高校英語教師發展需求調查與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4).
Richards,J.C. & D.Nunan.1990.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45
注:本文為國家重點課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子課題“新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課題編號:GLN1311503)的階段性成果論文。
作者信息:300300,天津,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951933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