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同盛學校 天津 300280)
美學家 Max Dissoir認為:幼兒是用腦來繪畫的。幼兒的繪畫與幼兒的語言一樣,真切地表明了幼兒對事物的看法及其內心蘊藏的豐富感情。對于低年級小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還處在學習發展的初始階段,此時的繪畫創作就成為孩子們交流情感、表現自我和表達科學實踐創造的最直接、最樸素、也是最深刻的一種反映方式,并充分發揮著其超越語言心智的優勢作用。一旦把他們引入科技的殿堂,他們所激發出的能量足以讓成人驚奇不已。小學生電腦繪畫作品是學生對未來科學發展暢想和展望的一種表現方式。它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科技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倡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以及對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為美術教師,應利用好美術課這一陣地,通過科技課程的教與學,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欣賞科幻作品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開始。小學生對某種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在其中表現出積極的行動。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電腦動畫的形式播放大量不同題材、不同表現形式的科幻作品。通過欣賞,使學生對電腦動畫這一新奇的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欣賞《泰國洪水大營救》這件作品時,教師利用電腦動畫的形式,巧妙地利用風能,把洪災的水引到了旱區。同時,把作品與小學語文課中《神筆馬良》的故事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進而了解科幻與神話的區別。通過欣賞,學生了解到科幻作品是科普繪畫的一種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繪畫。科普繪畫一般寫實,而科幻是寫“虛擬的真實”,科幻作品是富有時代理念,帶有前瞻性、科學性和技術內容含量的幻想作品。而童話、神話和迷信之類的內容不應該出現在科幻作品中。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的科幻比賽及科技探究活動,如,天津市科技創意大賽飛行器設計、船的設計等。這些活動有效開啟了學生科學幻想思維的大門。通過鼓勵學生利用電腦繪畫技術,如復制、粘貼、不同色彩的應用等進行大膽表現,真正實現電腦繪畫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倡導廢物綜合利用是科幻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環保意識。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因此,科幻課程的創新教學是從引導學生學習觀察事物開始的。首先要明確他們的觀察任務。筆者讓學生觀察校園、家庭和自己身邊的環境,然后把觀察到的相關事物用繪畫的手法表現出來。在觀察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校園垃圾的智能處理是怎么進行的?人口的增長與能源、交通、住房之間的矛盾是怎么解決的?廢舊電池是如何做到合理回收的?可以發明一種什么東西幫助爸爸戒煙?地球上人口日益增多,如何發明一種星際移民器,將太空變成人類美好的家園等。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一起交流討論,耐心啟發他們思考,同時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整體觀察法、比較觀察法和審美觀察法等。
此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開展啟發式教育,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對于一些科學知識,要在翻閱大量資料和書籍后,想辦法深入淺出地給學生進行解釋,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思考。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宇宙之旅》這一課時,給學生欣賞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中國首位宇宙員楊利偉送上太空的一段影片,并講解有關神舟五號的相關知識。之后,啟發學生們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出各種飛行器,既做到了廢物的綜合利用,保護了環境,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是科幻教學的重點,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幻作品是超越語言的心智,是開啟創造力的金鑰匙,它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插上翅膀,使之在科學的世界中自由飛翔。
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思議的,未來世界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幻想畫。科幻作品最能體現孩子們的創造性想象力,它是跨越語言的快速列車,甚至是超越時空的時間隧道。如何讓孩子們畫出一幅幅自己心中所想、生動有趣的科幻作品?這就需要選擇一種恰當的表現形式,如電腦繪畫。利用電腦繪畫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插上科學想象的翅膀,對于活躍他們的身心,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培養創新思維,嘗試手腦并用以及倡導科技和美術的融合與交流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許良英,趙中立,張宣三.愛因斯坦文集(增補本)(第3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何延喆.中國繪畫史[M].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