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靈莉
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的語言交際訓練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突破。由于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我們的英語課堂還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語言知識的講解、語法知識的分析上,運用語言也只是一種模擬情景的練習,機械地重復運用一些已經掌握了的語言知識,雖有一定的技能進步,但是卻忽視了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培養。課堂基本以教師控制為主,語言知識的運用還停留在表層,模仿、機械的操練,對話的模擬表演,看似讓學生運用了新的語言知識進行交際,實質上只是一種變相的背誦課文。英語是一門語言,也是一種交際工具,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創設一些情境,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抓住時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怎樣讓英語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運用英語呢?以下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想法和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傾向于感興趣的內容。面對枯燥的英語知識,我們只有將他們融合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讓學生易于理解、接受(于香紅 2014)。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大環境中,學生接觸到的英語有限,教師更應該多創設合適的語言學習環境來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縱觀整個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本:每個單元的內容都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應該圍繞教學內容選擇好的話題和學生進行聊天式教學,盡量減少教的痕跡。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1時,筆者在把握了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后,把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分散、整合、重組,根據新學期的背景和學生進行聊天式教學:
1.導入部分
教師以飽滿的熱情走進教室和學生打招呼:
T:Hello,boys and girls,nice to see you!Welcome back to school!This is a new term,and I a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this term.This is the first lesson of this term.Show me your new books,ok?
T:Wow!So many beautiful new books.This is a Maths book.Do you like Maths?
2.新授部分
以學生手里的新書來展開課程和學科教學,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就在身邊。如:教師走到一名學生身邊,拿起一本書說:I like English.It’s interesting,how about you?在呈現了所有學科的單詞后,為了活躍氣氛,筆者又采取了猜謎的方式,出示這個學科的相關信息圖片,讓學生來猜。學生很感興趣,同時又加深了對這個學科的理解記憶。
要想在課堂上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是關鍵,讓學生處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就能夠感受到語言如何使用。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做到教學情景化。記得在教學牛津版4A Unit 6 A部分時,首先通過猜袋子里的物品來增加趣味性,復習學過的詞組,其中有一些或大或小比較夸張的衣物。教師發出指令“Try this one on”和“Try this pair on”,接著是引導學生看他們自己穿戴的衣物,引出“Look at...”,學生看后都哈哈大笑起來。筆者趁機問為什么???學生有的說太大了,有的說太小了。這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英語來表達他們的衣物或大或小、或長或短,并趁機教學“big,small,long,short”以及句型“The is/are too .”。平時學生的穿著都很得體,這種滑稽的穿著只有創設直觀、有趣的情境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更主動地學習英語,筆者經常結合學生生活,設計一些有趣的作業,使作業成為課堂的有效延伸。例如:在教完5B Unit 1 B部分時(主要內容是星期天至星期六和八門科目),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一份英語課程表,然后再制訂一份他們心中理想的課程表。有的學生安排了一天都是體育課,一天都是音樂或美術,還有電腦課,有的學生覺得有點太過分又不現實,就加入了一些其他學科。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把所學知識都應用了起來,而且還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筆者盡可能多地布置一些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作業,讓學生感受運用英語的樂趣。這樣的作業給他們帶來了快樂,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說英語,在課后可以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一方面陶冶學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廣闊的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多聽、多說英語。根據實際情況,筆者所在學校已經嘗試從以下方面來開展活動:
1.校園英語板報的制作;
2.英語誦讀競賽;
3.單詞沙龍;
4.情景劇創編;
5.每周一次的英語廣播。
1.每周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
2.推薦訂閱優質英語雜志,定期交流。
在校園里要多創設一些英語標志牌,如:上下樓梯的提示語、校園櫥窗、英語的名言警句、班級的標志牌、愛護環境的警示語等,要盡可能讓學生隨處可見英語,讓英語滲透在他們的身邊。另外,可以利用英語角,切實地給學生營造一個英語的小天地,讓學生自主發揮,自由交談。通過這樣的多說、多練,最終讓學生能走出小環境,走進大環境。
作為英語教師,應努力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做到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發展學生的長遠學習能力為最終目標。就英語這門學科來說,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樂學、想學,體驗到學習一門語言的成功和喜悅。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優化小學英語與生活結合的課堂教學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努力創設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條件,不斷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英語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努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