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強
從七年級的英語字母學習到后來的單詞學習,筆者都堅持音標教學,讓學生通過對音標和音節(jié)的掌握達到“認識—模仿—試讀—會讀”,這就為他們以后的單詞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在平時的單詞教學中,筆者都堅持讓學生一個音節(jié)一個音節(jié)地讀,然后再“together”。比如教學teacher時,采取分音節(jié)來教:第一步,教師念[ti:],學生拼出 tea,解決第一個音節(jié);第二步,教師念 [t??],學生拼出cher,解決第二個音節(jié);第三步,學生先把教師剛才念的兩個音節(jié)串起來讀['ti:t??],再閉眼拼出 t-e-a,c-h-e-r,['ti:t??]。然后依這三個步驟再重復一遍,學生基本上就把這個新詞從“音”到“形”立體地記在腦海里了。實踐證明,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學生能既快又準確地記住單詞,哪怕是再長的單詞都能做到“見其形而知其音”或“聽其音而知其形”,克服了死記硬背,大大地降低了記憶單詞的難度(張劍鋒2010)。
在教學中,對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apple,pen,ruler等可借助實物進行教學,既形象直觀生動,又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記起單詞來就印象深刻了(郝國艷 2008)。
在教學一些動詞或短語時,教師借助動作進行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sing,draw,swim,by bike,jump rope等詞匯時,形象而恰如其分地使用肢體語言,讓學生對詞匯記憶終身難忘。
教師可通過現(xiàn)代教學手段制作課件,讓學生根據(jù)所呈現(xiàn)的畫面來學習詞匯,能將抽象的詞匯具體化,復雜的詞匯簡單化。圖文并茂的課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將音、形、義完美結(jié)合,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吳柏祥 2010)。
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和對學生的調(diào)查,“寫”是一種很好的記憶和鞏固詞匯的手段。其方式多種多樣,如:聽寫,包括師生間的聽寫,生生間的聽寫,聽錄音寫單詞等;邊讀邊寫;詞匯的英漢互譯;根據(jù)畫面提示寫出恰當?shù)脑~匯等(劉華 2010)。這些都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既容易操作又很有效果的方法。
Kachoo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要記住一個單詞,這個學生至少要遇到這單詞6次。而Saragietal則指出,不斷碰到一個單詞16次后,學生才能自然地記住它。閱讀就可讓詞匯不斷地重現(xiàn),閱讀在擴大學生詞匯量方面有重要作用(李學書、謝利民 2007)。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一些閱讀活動。
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英語詞匯的學習效率,變“苦學”為“樂學”(張建偉 2001)。比如,教師可以從一詞多義法、前后綴構(gòu)詞法、同音異義比較法、同義反義比較法、分解合成法、音形比較法等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學習和鞏固詞匯。以前后綴構(gòu)詞法為例,在學到仁愛英語九年級Unit 2中disagreement一詞時,可以給學生設計兩個任務:
任務一:disagreement是agreement的什么詞?
任務二:還可以通過加哪些前后綴來構(gòu)成反義詞?
圍繞這兩個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學習形式展開討論并給出結(jié)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jié)。
又如,在學習go on doing這個詞組時,doing是分詞,對于非限定動詞在應用時是用doing還是to do,學生容易混淆。此時,教師可以此為發(fā)散點,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任務一:我們學過的后接doing的詞組有哪些?(可歸納為 can’t help doing,go on doing,be busy doing,spend...in doing,keep doing,what about doing,etc.)
任務二:后接doing的單詞有哪些?(可歸納為mind doing,practice doing,enjoy doing,finish doing,keep doing,etc.)。這種在“完成任務中學習”的小組協(xié)作方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展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增加了記憶的深度,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還發(fā)展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提高了英語學習效率(任凱、蒂姆·斯莫奧 2013)。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堅持詞匯教學與語境相結(jié)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目標(陳琦、張建偉 2013)。在教學中,筆者結(jié)合中考題型,設計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又有代表性的題目,為學生提供一個實戰(zhàn)練習的平臺,使其在練習中不斷地掌握、鞏固和運用詞匯知識。比如:從所給詞匯中選擇適當?shù)脑~(組)填入句子中,根據(jù)中文寫出英語詞匯或根據(jù)首字母填單詞(即綜合填空)等,這些形式與功能相結(jié)合的題型,讓學生能真正在一種自然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運用詞匯知識。同時,在平時的答題中,教師還應不斷提醒學生,只要完成與詞匯相關(guān)的題目,都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考慮:若是名詞,應考慮是可數(shù)還是不可數(shù);若是可數(shù)名詞,應考慮本題是否需要用復數(shù);若是動詞,應考慮它的形式及包含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若是形容詞,應考慮它的比較級等。筆者認為,若是學生形成并具備了這么嚴謹?shù)乃季S方式,答題的準確率必然會大大提高,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
遺忘是記憶最大的敵人,英語詞匯的學習更是如此。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平時要經(jīng)常復習,不能一勞永逸(陳永華 2012)。比如一天一復習,三天一復習,一周一復習……只要學生能堅持,就會有成效。
實踐證明,以上詞匯教學的方法,既能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又能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