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休息何以是權利
——兼與藍壽榮教授商榷

2015-02-13 03:23:09
云南社會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法律

黃 鎮

《法學評論》2014年第4期發表了藍壽榮教授的《休息何以成為權利》(以下簡稱“藍文”)一文。*藍壽榮:《休息何以成為權利——勞動者休息權的屬性與價值探析》,《法學評論》2014年第4期,第84頁。藍文詳細論證了休息權的人權屬性與正義價值等問題,提出了“休息權首先是人權,進而才是法定權利”、“作為勞動權的一部分來認識(休息權,筆者注),不免有失偏頗”等重要見解。*藍壽榮:《休息何以成為權利——勞動者休息權的屬性與價值探析》,第84頁。藍文澄清了當前理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將人們對休息與休息權的認識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藍文對休息與休息權的進一步研究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筆者亦深受啟發。

同時,藍文的論證也引發筆者的進一步思考。休息對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哲學家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經對相關的問題展開了思考。*參見于光遠、馬惠娣:《于光遠馬惠娣十年對話——關于休閑學研究的基本問題》,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同時參見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論休閑的本質及其當代意義》,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哲學系,2011年。法學家關注休息問題則始于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工人們為了反對超時工作、爭取休息時間而進行的工人運動,將休息權首次推上了歷史舞臺。因此,作為權利的休息,從一誕生就伴隨著公平、正義、道德等倫理因素。換句話說,合道德性論證在休息成為權利之初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時的休息權是道德層面的應然權利)。而隨著各國憲法法律、國際公約等對人的勞動時間與自由時間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休息應該得到保護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休息權的合道德性論證似乎逐漸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如今,擺在大部分國家面前的現實問題不是“休息應不應該受到保護”,而是人們的“休息如何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內得以實現”。此時,論題的歷史背景與任務似乎已不同于從前。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進一步探討休息與權利的關系問題?

筆者認為,休息成為權利包含三個層面的命題:*在有些場合中,學者們用“應有權利”“法定權利”“現實權利”來描述權利的三種形態,并分別用“正當性”“合法性”“現實性”來描述相應權利形態的屬性(例如程燎原、王人博:《權利及其救濟》,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4頁)。但在另外一些場合中,“合法性”與“正當性”的區分卻并不明顯(例如哈貝馬斯)。因此,為了避免用語上的歧義,本文用“合道德性”“合法律性”來分別描述“應有權利”與“法定權利”。 因“正當性”與“合道德性”、“合法性”與“合法律性”之間的關聯與區別并非本文討論的重點,所以本文在不影響討論的前提下對這兩組概念不做嚴格區分。可參考孫國東:《合法律性、合道德性與合法性——對哈貝馬斯商談理論合法化理論的一種解讀》,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08年。一個是應然層面的合道德性,休息應該成為權利(應然權利或道德權利);另一個是法律層面的合法律性,休息成為一項具備可塑性、可操作性的法律權利。*類似的問題可以參看舒煒:《自由的“其然”與“所以然”——評黃克武<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李猛編:《韋伯:法律與價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96頁。最后一個是實然層面的現實性,即休息作為法律權利“實現的結果或形成的一種實有狀態”。*程燎原、王人博:《權利及其救濟》,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6頁。藍文通過論證休息權的人權屬性和正義價值回答了休息在應然層面的合道德性,對實然層面的現實性也作了豐富詳盡的歷史分析。筆者贊同藍文對休息權人權屬性、價值、歷史發展等問題的分析,但對這些分析能否證明休息權的合法律性持謹慎懷疑。因為道德與法律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參見理查德·A·波斯納:《道德和法律理論的疑問》,蘇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25-133。所以在邏輯上證明休息應當成為權利(即休息是一項道德權利)難以證明休息如何成為法律權利。同時,法學認識論也不同于法律史學的認識論,論述休息在歷史上已經成為一項法律權利,似乎也沒有直接證明休息在法律上如何成為法律權利。*參見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8頁。

展開來說,筆者的疑惑大致來自三個方面:一方面,休息成為的權利是道德意義上的還是法律意義上的?這涉及到現實中人們從哪個層面去主張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論據來自休息的合道德性還是合法律性?這涉及到應該采用哪些論據來證明休息得以成為權利。再一方面,休息成為權利是偶然性的還是必然性的?這涉及到該如何去認識休息權發展的內在規律。抱著這些疑問,筆者嘗試從我國現實出發,圍繞藍文的論證提出以下淺見,請藍文作者及其他關注休息權相關問題的學者們批評指正。

一、道德權利或法律權利

通說認為,道德法則僅賦予人義務,而并不賦予權利。權利和義務這一對范疇嚴格來講應當是法律概念,是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后的產物。因此,權利的首要特征在于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可訴性。進一步講,一種主張之所以能夠成為權利,關鍵特征在于被法律確認。因此,并非所有的主張和要求都能夠成為權利。也就是說,人們在各種社會領域都可提出一些正當的行為要求,例如政治、道德、經濟,等等,但只有這些要求被法律確認以后,才有所謂的相應的權利,也就是政治權利、道德權利、經濟權利,等等。所以,如果按照通說,嚴格來講是不存在所謂的道德權利,而只有與道德、政治或經濟等社會關系相關的權利,所有的這些權利都當然地是一種法律權利。

因此,休息成為一項權利意味著:休息由人的生存發展需要逐步演變為制度化的權利義務關系,即休息被法律制度所確認與保障,并因此具備可訴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證明休息成為一項權利的關鍵在于證明休息何以成為一項真實的法律權利,而非證明休息應該成為一項權利(道德權利)或休息已經成為一項權利(現實權利)。

藍文準確指出了休息權的理論研究與權利實現中存在問題,然而將問題的答案導向“勞動者休息權的人權屬性和正義價值取向”,卻值得商榷。*藍壽榮:《休息何以成為權利——勞動者休息權的屬性與價值探析》,第84頁。作者的論點此時似乎更加側重于證明休息應該成為權利。然而,休息何以成為權利,不等于休息何以應該成為權利。這一點從藍文對休息權主語的表述中可以發現端倪。

可訴的、可操作的法律權利,其主體應當是明確的,而不應模棱兩可。藍文中沒有對休息權的主體問題進行系統論述,文中的“休息權”一詞也有兩種不同用法:一種是缺省主語,通常是在道德權利意義上使用,例如“休息權乃是人人不可缺少之權利”;另一種是使用“勞動者”作為休息權的主語,通常在法律權利意義上來使用,例如文章的副標題是“勞動者休息權的屬性與價值探析”,或原文“勞動者休息權的人權屬性突出地表現為它是人人所享有的”、“勞動者休息權著眼于人的生存、人的尊嚴、人的發展”,等等。*藍壽榮:《休息何以成為權利——勞動者休息權的屬性與價值探析》,第84、87頁。但有時也讓人難以分清,例如“勞動者休息權作為一項制度化的法定權利,使休息權能夠更好地得到一國政府行政權力的保障,然而,勞動者休息權本身是每個人按其本性應該具有的天然權利,是一項基本人權。”*藍壽榮:《休息何以成為權利——勞動者休息權的屬性與價值探析》,第87頁。這里兩個“勞動者休息權”,前面一個是在法律權利上使用,而后面一個則是在道德權利意義上使用。

從道德權利層面還是法律權利層面上討論權利主體,對我國的法律實踐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我國,憲法、勞動法層面的休息權主體是勞動者,區別在于憲法適用于本國公民,而勞動法只適用于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在對休息權相關判例的研究中,筆者發現幾乎所有案件的權利主體都是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而農民、小商販、公務員、事業單位中的勞動者卻在司法層面整體消失了。他們是否享有,又如何享有可訴的、可操作的休息權?這正是我國休息權實現中存在的真實的困境。*參見李海明:《論勞動法上的勞動者》,《清華法學》2011年第2期。

假如我們的論點是休息成為一項道德權利,那么結論似乎對休息權實現中的主體困境除了道義上的支持以外,并沒有從制度本身去尋求問題發生的原因。如何去解釋休息權主體困境產生的原因?筆者認為,只能從法律權利制度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論證。

因此,就我國的休息權主體困境來說,分析的切入點應該是對現實法律制度中的權利主語進行辨析。筆者曾在拙文《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一文中探討休息權的主體問題,筆者認為“我國憲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享有休息的權利。從歷史的角度看,‘勞動者’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是作為階級概念來使用,它代表著無產階級勞動人民,與之相對的是資本家、地主等剝削階級。但改革開放使得我們的社會更加多元,國家的重心也從‘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響應國家號召開始經商創業。同時隨著國家逐漸鼓勵和發展私有制經濟、保障公民個人合法財產,勞動者也逐漸有了自己的財產。可以發現,勞動者一詞在我國實際上經歷了一個逐漸去政治化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使用的勞動者范疇與憲法立法者當時使用的‘勞動者’范疇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一項基本權利只屬于一部分人,那么這項權利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特權。作為基本權利的休息權平等地屬于每一個人,就意味著不應按照他所從屬的階級來決定他是否享有這項權利。所以,從哪個層面來理解憲法條文中的勞動者,就是辨析休息權主體的關鍵。”*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馬惠娣、魏翔編:《中國休閑研究2014》,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第7-8頁。

“現在人們已經很少在政治層面使用階級斗爭的語氣來使用勞動者一詞,這體現了我國法治的進步。但即使從中立的立場使用勞動者一詞,也仍然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這是由勞動的含義決定的。勞動一詞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勞動可以指人類的一切有意識的活動;狹義的勞動主要指人利用生產資料獲得物質生活來源的活動。所以‘勞動者’一詞也具有廣義和狹義兩層含義。廣義的勞動者可以指所有進行有意識的活動的人;狹義的勞動者則指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人。在狹義上理解憲法中的勞動者,就意味著只有‘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人’才享有受憲法保護的休息權。這與基本權利的普遍性相矛盾。假如一個人沒有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就斷定他不享有休息的權利,這顯然是有失公允的。因為作為基本權利的休息權平等地屬于每一個人,同樣意味著不應按照他所從事的活動的性質來決定他是否享有這項權利 。”*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第8頁。關于憲法層面的勞動者概念,參見王德志:《論我國憲法勞動權的理論建構》,《中國法學》2014年第3期。“所以,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我國憲法條文中的‘勞動者’,才更接近休息權作為憲法基本權利的本質。之所以說只是‘更接近’,是因為我們認為對主體做任何附加條件的限制都或多或少違背了憲法保護的普遍性。一個人是否從事有意識的活動與他是否享有權利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前者描述的是行為能力,后者描述的是權利能力。所以,作為憲法基本權利的休息權其主體應該是該國的每一位公民,而作為基本人權的休息權其主體應該是每一個自然人。”*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第8頁。這部分對“勞動”與“勞動者”的論述主要目的在于辨析權利主體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第三部分中關于馬克思主義中的“勞動”與“異化勞動”的論述主要在于探討休息權的內在矛盾。

在理論研究中,由于研究視角的不同,休息權的主體也會產生相應不同。勞動者、公民、自然人這三個范疇在特定的場合中都可以用來指代休息權的主體。可以認為,作為道德權利的休息權,其主體是所有自然人。但是在不同學科或者不同的研究視角下,休息權的主體會被特定化,*參見考夫曼對研究客體的劃分。[德]阿圖爾·考夫曼、溫弗里德·哈斯默爾:《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鄭永流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5頁。例如:(我國)勞動法視野下的休息權是一項法律權利,它的主體是勞動法律關系中的勞動者;*解決我國現實中“非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是否享有、如何享有休息權?”的關鍵,在于分析我國《憲法》《勞動法》中“勞動者”“勞動關系”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意義與價值。只有辨明勞動關系、人事關系、雇傭關系等相近法律關系的聯系與區別,才能回答為何我國法律只保護了一部分人的休息權,進而為更全面的保障所有人的休息權發現潛在的研究方向。囿于篇幅限制,本文不擬就此展開,留待以后專文討論。一國憲法視野下的休息權是一項憲法基本權利,它的主體是該國的公民(以及按照屬地原則所應當包含的其他人);法哲學視角下的休息權是一項基本人權,它的主體則是每一自然人,不論其國籍、職業、年齡等。所以,當代社會中,休息權的主體不再局限于勞動者,而是每一個人。但在不同研究視角下,主體才被特定化為具體的群體。換言之,作為道德權利的休息權更多的是一種與健康權、生命權類似的人格權,它平等地屬于每一個人;我國現行法律層面的休息權則更多的是一種基于“勞動關系”而產生的身份權,它屬于“勞動關系”中付出勞動的一方當事人。*這里之所以使用帶雙引號的勞動關系,是因為勞動關系在我國有特定的含義,它有時僅指《勞動法》所調整的特定法律關系(或稱狹義的勞動關系)。然而在理論上,休息權基于的社會關系并非狹義的勞動關系,而是廣義的勞動關系,即出賣勞動的一方與購買勞動的一方之間圍繞前者的勞動時間與自由時間如何分配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國現行制度中存在的勞務關系、人事關系等都應當成為休息權所調整的對象。在休息權問題上,以狹義的勞動關系取代廣義的勞動關系,正是我國公務員、律師等群體在司法救濟層面整體消失的理論根源。

由此可見,究竟在道德權利層面還是法律權利層面來論證“休息何以成為權利”,從理解論題的角度和觀察現實的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證明休息成為道德權利,可以從倫理上對休息權的理論研究和法律實踐提供重要的指導,但其本身并不能回答現實中休息何以成為一項真實的法律權利。所以,對于諸如現實中不同的權利主體在休息權的享有和實現上存在的真實差異這類問題,只能通過研究休息如何從人的生存發展需要逐步演變為制度化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成為一項具備可訴性和可操作性的真實的法律權利來回答。

二、合道德性或合法律性

前文論述了證明“休息何以成為權利”的關鍵在于證明休息如何成為一項真實的法律權利。因此,論證的依據也應當圍繞合法律性(而非合道德性)來展開。藍文的論證依據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人權屬性、歷史過程、正義價值。筆者認為,該三點在證明休息權合法律性命題的證明力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地方。

首先,休息權的屬性不完全等同于休息權的人權屬性。當我們用休息權的人權屬性來論證休息權如何成為法律權利時,便會產生一些看似矛盾的問題。例如:藍文將勞動者休息權的人權屬性歸納為:必要性;自主性;單一性。從休息權的人權屬性出發,這種歸納是可以成立的。但從休息權的法律屬性出發,差異便顯現出來。例如“單一性”就不符合司法實踐中人們對休息權的認識。

藍文認為“由于時間是單向的、不可存儲的,一旦過去就再也無法追回”,所以勞動者休息權是“不可替代的,不能被拋棄或被轉讓”的,是單一性的。*藍壽榮:《休息何以成為權利——勞動者休息權的屬性與價值探析》,第87頁。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卻并非總是如作者所言。例如,我國《勞動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了工休替代辦法,對于企業因生產經營特點不能實行標準工時制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在這種情況中,勞動者可能會連續工作很長時間,然后將再集中休息一段時間。又例如,我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了延長工時的報酬支付辦法,對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法定休息日加班、法定節假日加班三種情況規定了高于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第三款也有類似的規定。這說明,法律是允許通過調休和提高報酬兩種方式對休息權進行替代或補償的。

休息權究竟是“單一性”的還是“可替代性”的或“可補償性”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在于,究竟是從道德權利還是法律權利的角度來看待休息權。換句話說,藍文在休息權屬性這個問題上看到的更多是道德權利。而作為一項法律制度的休息權,它不僅要保障權利人的休息權,它還有肩負著平衡勞資關系、平衡經濟發展的任務。所以,休息權的法律屬性決定了休息權的可替代性或可補償性。因此,休息權的屬性不僅包括其人權屬性,更應當包括法律屬性。

其次,歷史發生的原因蘊含在歷史過程當中,但歷史過程本身不是歷史發生的原因。藍文在論述完人權屬性后,接著用較大的篇幅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休息權從18世紀至今的發展過程。盡管歷史分析也是實證分析的一種,休息權制度化的過程也是歷史過程的一部分。但歷史過程本身并不是歷史發生的原因。所以,休息在歷史上已經成為一項法律權利,并沒有直接解釋休息成為法律權利的原因。

休息成一項法律權利的證明力實際上來自于其制度化的過程中,因此我們在歷史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便會發現:從18世紀至今,無論在任何階段,休息權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斗爭(或者是中性詞:博弈)。這意味著現實中的休息權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并非如“神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一般毫無阻礙。從道德權利到法律權利之間,經歷了無數次的壓迫、反抗、罷工、協商,休息才逐漸從對生存和發展的渴望轉變為了現實制度,最終被憲法法律確認為一項法律權利。這里蘊含著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作為法律權利的休息權,并非僅僅與主張休息的人群有關,它不僅是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平衡雇員、雇主、國家三者之間協同發展的重要法律關系。它通過調節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等方式去平衡雇員的生存發展與雇主的經濟利益,以及國家的社會責任等之間的關系。簡而言之,作為法律權利的休息權產生的初衷并非僅僅在于保護人的自由時間,還在于平衡勞資之間的緊張關系。

最后,事物的價值可以證明它存在的意義,而無法證明它存在的原因。人的自由時間對個人與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因為休息對人有價值,所以應該去保護。換句話說,價值可以給我們提供保護休息的合道德性。然而這里卻有一個邏輯誤區,即認為只要論證了休息是符合道德的,就可以解釋休息何以成為一項權利。可以認為,休息的合道德性只能證明休息應該成為一項權利。而休息成為一項權利是個法律命題,它只能依賴于對勞資博弈、政策制定、法律生成過程中權利制度化的分析來獲得證明力。

究竟采用合道德性論證還是合法律性論證?這不僅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其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人權更多地站在休息者的角度來看待休息權問題。*休息問題不同于休息權問題,前者更多是關于休息者本人的,而后者則是關于權利人、義務人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在各種政策法律法規中,通常會傾向于法律關系中的一方(在我國通常是勞動者),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必然面臨諸多阻礙。*參見梁慧星:《勞動合同法:有什么錯?為什么錯?》2014年11月20日,www.legalinfo.gov.cn/index/content/2009-08/28/content_1145473.htm ,2009年8月28日。例如《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三條對工作時間做出的規定是以標準工時為原則,以特殊工時為例外;以按時休假為原則,以加班調休或補償為例外。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企業的員工是以加班為常態,不加班為例外。尤其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甚至將“凡是公司安排加班,勞動者均自愿參加”這類的條款寫進勞動合同,以此來規避法律責任,將加班常態化。“規定”與“執行”之間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休息權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因此,證明休息何以成為一項真實的法律權利,應當從其合法律性入手,即從休息的利益相關人之間的相互沖突、博弈與妥協,直至形成制度化的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去證明。這樣才能盡量避免休息權出現理想與現實兩張面孔。

三、偶然性或必然性

證明休息何以成為權利,是證明休息成為法律權利的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或蓋然性。藍文通過對休息權的人權屬性和正義價值論證了休息應該成為權利(道德權利),通過詳盡的歷史分析論證了休息已經成為一項權利(現實權利)。然而應該發生的事情并不一定必然發生。已經發生的事情又是如何發生?所以,在休息應該成為權利與實際已經成為權利之間的邏輯必然性是論題不可忽視的重要節點。

唯物辯證法將“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1頁。也就是說,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源于事物內部矛盾。所以,休息由人的生存發展需要(道德)轉變為制度化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的必然性——即休息權由道德權利發展為法律權利的必然性——也應蘊含在休息權內部矛盾中。那什么是休息權的內部矛盾?

筆者認為,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認識到作為法律權利的休息是一種社會關系,而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生理需求。“這種社會關系一開始表現在雇員與雇主之間的契約關系中;隨著工人運動的發展,部分內容被確定為法律關系,繼而形成了由雇員、雇主、國家三者構成的更為復雜的制度化的社會關系。”*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第4頁。任何權利的制度化過程,都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相互博弈的過程。*葛洪義等著:《我國地方法制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424-441頁。休息權的制度化,就是建立在雇員與雇主之間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的基礎上。雇員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一定的自由時間,而雇主為了追求利潤增長就要雇員提供更多的勞動時間,兩者便在時間分配的問題上產生了矛盾。但是,這種矛盾并不是單純的“勞動與休息”(或“勞動與不勞動”)之間的矛盾。

盡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認為休息與勞動是存在矛盾的,然而在休息何以成為權利這個問題上,將休息與勞動之間的矛盾作為休息權內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不僅不能解釋休息何以成為權利,甚至會影響到休息權的實現。“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如果將休息與勞動視為休息權的主要矛盾,那么休息能否得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人更看重什么,或者說休息與工作(或閑暇與金錢)哪個對人更具有現實的緊迫性。人們常說‘中華民族以勤勞為美德’、‘勞動最光榮’,在這種語境下,一個主張休息的人可能會受到來自的輿論壓力。”*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第10-11頁。尤其是在官方大力倡導勞動的情況下,“只求付出、不圖回報”的精神鼓勵了一部分人,他們工作特別努力,領導賞識這樣的人,他們會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但是對另一部分人來說,盡管他們完成了本職的工作,卻仍然會被認為是不夠勤勞,尤其是領導會認為這樣的人沒有可提升的空間。在一些場合中,按時上下班或拒絕加班的人會被上司甚至同事疏遠。于是,爭取休息的權利與個人發展形成了輿論或心理上的對立。“從政府的角度出發。經濟的發展是國家實力的重要表現。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很多針對企業的保護性法律法規、政策。這些文件中雖沒有提到可以犧牲雇員利益來保障經濟增長,甚至很多文件都會提及不得損害雇員利益,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政府等公權力機關很難完全站在雇員一邊去保護雇員的休息時間、縮短企業的用工時間。”*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第11頁。理論上,政府在勞資雙方中是中立的角色,它必須平衡各方利益,既要維護經濟發展,也要保障基本人權。但現實中往往并非如此,政府(以及掌管政府的官員)也存在自己的利益。在我國,“各級政府都將GDP的增長放在第一位,面對部分企業無視法律規定強迫工人超時工作,而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監管方式,無疑是在默許企業壓榨工人的自由時間,并以此來維系經濟的快速增長。在這種思維模式中,政府無疑是站在了企業一邊,而工人們對休息的要求則被認為增加了企業成本、減緩了經濟的增長。”*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第11頁。

將休息與勞動的矛盾視為休息權內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對休息權的誤解。這一點從勞動的概念里可以進一步予以證明。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勞動應該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而在私有制的條件下勞動發生了異化。所謂異化勞動,即勞動產品與勞動對象作為異于勞動者的存在物存在,而不再屬于勞動者。在異化的勞動中,勞動者不再是自由自覺的活動,“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馬克思:《19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4頁。“如果人把他自己的活動看作一種不自由的活動,那么他是把這種活動看作替他人服務的、受他人支配的、處于他人的強迫和壓制之下的活動。”*馬克思:《19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60頁。所以,“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愿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馬克思:《19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55頁。可見,“人在自由自覺的活動時,選擇

休息或勞動都是人的自由意志的體現。但在異化勞動中情況卻發生了改變,工人與自己的勞動行為本身相異化,是否勞動以及何時勞動都受到了來自他人的控制,是否休息不再由工人自己自由自愿的決定。因此,并非休息與勞動,而是休息與異化勞動的對立才是休息權內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黃鎮:《休閑問題的法學鏡像》,第11-12頁。這與馬克思的時間理論是一致的:他將時間分為勞動時間與自由時間,并認為異化勞動使得勞動時間又分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剩余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是資本家壓榨工人獲取利潤的根源,它與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對矛盾,但是“工資”掩蓋了剝削以及兩種時間之間的區別。在休息權問題上,資本家占有工人過多的剩余勞動時間就是休息權遭到侵犯的本質。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1-104頁。

綜上所述,休息成為權利的必然性來自于休息與異化勞動之間的對立關系。換句話說,異化勞動出現以后,時間作為一種資源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出現了失衡,一部人的自由時間逐漸減少,而被另一部分人所占有;當失衡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便導致了罷工等一系列爭取自由時間的工人運動;為了調和人的休息與異化勞動之間的緊張關系,人們在矛盾、博弈、妥協中形成了制度化的時間分配方案(例如工時制度、產假制度等)。因此,休息成為法律權利的必然性蘊含在社會分工、私有制生產方式之中。

藍文對休息權的發展作了資料詳實的歷史分析,著力從應然層面論證了休息權的人權屬性與正義價值,對學術界之前的一些片面認識進行了充分的說理,將人們對休息與休息權問題的認識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學術界進一步研究休息與休息權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認同藍文對休息權人權屬性、正義價值與歷史發展等問題的判斷,因此筆者與藍文作者在立場上是一致的。而筆者的疑惑則主要來自于對論題內涵的理解與論證方式的選擇上。證明“休息何以成為權利”不僅是證明休息應該成為權利的合道德性與休息已經成為權利的現實性,而更重要的是證明休息通過制度化的方式成為法律權利的必然性。因此,筆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我國法律實踐,對“休息何以成為權利”這一重要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做一些補充性的說明和論證。希望借此機會為休息權問題的研究提供多一種可能的參考。

猜你喜歡
法律
見義勇為的法律保護
新少年(2023年9期)2023-10-14 15:57:47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為什么法律推理必須是獨特的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16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法律擬制與法律變遷
法律方法(2019年1期)2019-05-21 01:03:26
非正義法律之解釋與無效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1:38
《歡樂頌》中的法律“梗”
學生天地(2016年23期)2016-05-17 05:47:10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se亚洲|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91亚洲精品第一| 99国产精品国产|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国产偷倩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经典三级久久|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欧美色亚洲| 国产白浆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高清码无在线看|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无码免费试看| 欧美精品导航|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毛片在线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天堂| 国产久草视频|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正在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精品777|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精品福利国产|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 日本a级免费|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久久婷婷六月|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91视频首页|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乱论视频| 一级在线毛片|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