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你所不知道的故宮

2015-02-13 20:31:44陳薇
中國新聞周刊 2015年4期

陳薇

2015年,故宮博物院90歲了。它的身份極為特殊:既是全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筑群,歷經興衰榮辱,氣勢恢宏,肅穆莊重,又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年接待觀眾數量超過一千萬的博物館,常年熙熙攘攘,不堪重負。

它始終神秘而高冷,顯得與周遭的發展格格不入。至今,游客只能在門檻外看到空蕩的宮殿和少數的珍寶;仍有約一半的宮殿或尚未修繕,或作為庫房、辦公場所,而閉門謝客。只有從網上流傳的零散照片中,得以一窺那里的神秘、蕭瑟與蒼涼。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故宮變得活潑而生動。它似乎不再甘心只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了,它想接點地氣,更接近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萌萌噠”雍正一夕之間爆紅微信朋友圈;龍“壯壯”與鳳“美美”第一次以卡通形象代言。

2015年,故宮還將開放慈寧宮、東華門、端門等多個區域,屆時開放區域將從整體面積的52%增加到65%,并計劃將在2020年最終增加至近80%。這些古老宮殿的背后,這個過去的紫禁城,如今面向全社會的副部級文博機構,正一步一步在公眾面前褪去自己的神秘面紗,逐步完成從昔日皇宮到公眾開放空間的身份轉變。

這座占地112萬平方米的宮殿建筑群,共有35個部門、1500名正式員工,以及100余個合作單位,他們像齒輪一樣嚙合地工作,才能維系正常運轉。這座宮城里,所有能見的木椽門窗、條凳桌椅或看不見的金石珍寶、書畫碑帖、銅缸石山,以至于古樹名木、草坪綠地,都分別由不同部門專人維護和修整。

在這里,故宮員工的工作不但包括用紅外熱像儀和聲頻探測器,去尋找隱藏白蟻的蹤跡,也要為了復活一張失傳已久的古老紙張,而遠下南方;連故宮里的流浪貓們,都有專門賬本,記錄著為它們絕育所花的費用……

在觀眾的視線之外,有太多的事情在這座城里悄然地進行。你以為你看到了故宮,其實,你看到的,只是故宮很小的一部分。

開放哪些宮殿

“寡婦院”慈寧宮90年來將首次開放

從故宮建院起,慈寧宮在89年間從未開放過。它位于故宮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修繕之前,它曾是國家文物局的辦公室,一度成了庫房。大小雜物堆放其中,殿前野草長到半米高。

現在的慈寧宮,黃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頂。2尊銅仙鶴、4座鎏金銅香爐,陳列在殿前月臺上。宮殿面闊7間,開著菱花隔扇門窗。殿前御路兩旁,一簇簇草根在石縫間露著頭。淡藍無云的天空下,這座宮殿被襯托得典雅沉靜。

清朝順治年間,孝莊文皇后成為慈寧宮的第一位清代女主人,慈寧宮自此成為太后、太妃們集中生活的“寡婦院”。不過,因孝莊文皇后威望太高,以至于后來的太后們都不愿入住慈寧宮。

1769年,當乾隆皇帝的母親孝圣太后80歲,年齡已高過孝莊太后去世時的年紀,乾隆皇帝才將慈寧宮重新“裝修”,將屋頂的單檐結構升級為規制更高的重檐,并將后寢殿后移,成為今日形制——這場245年前的修葺,也是距今最大的一次。

這一次,慈寧宮重新進行全面修繕。工程啟于2007年4月,這是故宮自2002年開始的百年大修工程的一部分,大修預計要到2020年才全部結束。從1911年清帝遜位以來,這是故宮最大規模的修繕。建國后的小修小補,都沒有涉及到木結構這樣的大問題。

大修的主要施工單位之一,是故宮古建修繕中心(即現在的修繕技藝部)。修繕中心相當于故宮的“物業”,平時負責歲修保養,同時承擔大修工程。更重要的是,負責營造技藝和工匠的傳承。

一架西二縫七架梁,引起了現任故宮工程管理處副處長王輝的注意。這縫梁變形嚴重且多處開裂顯得松松垮垮,梁頭加固的鐵釘已銹蝕,為此,修繕之前就安放了支頂,以免出事。中國木建筑中,梁是架在立柱上面的橫跨件,承受著上部構件與屋面的所有重量,是上架木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情況下,損壞到如此程度的梁架都需要更換。

但是,真正把梁體拆開后,王輝發現,事情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那縫梁的長方形截面,長700mm,寬520mm,整個梁體是由兩根大小相似的舊楠木梁拼合而成。在清中期以后,楠木梁就很少見了,這顯得異常珍貴。

這意味著,乾隆年間大修慈寧宮,是在單層檐的基礎上改造成雙層檐,木構件沒有全部換掉,且當時粗壯楠木已難以采集,不得已利用了兩根從別處拆下的前朝舊楠木料。

“當時看見這個,我們就決定,把它保留下來,絕對不能換。”王輝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故宮大修的設計和實施,都嚴格遵守文物建筑修繕原則:“不改變文物原狀”,按照原形制、原結構、原工藝、原材料進行修繕施工。王輝的理念是,原始構件是承載歷史信息的。原始構件保留得越多,古建的文物價值才越高。

這縫七架梁被保留下來。在拼合梁之間,施工者更換了幾個硬木榫卯,用特制的木材粘接膠將梁粘牢,再將粘結膠高壓灌注到裂縫中。同時,梁體上下部還加了“U”字型鋼板,輔以不銹鋼螺栓緊固,這叫“粘鋼加固”,俗稱“穿鐵鞋”。此外,還做了防腐處理。“加固處理后的這縫梁,我認為上百年是不會有問題的。”王輝說。

其實,不換新梁還有著現實考慮。故宮面對的難題是,根本找不到足夠大小的新木料。明初修故宮時,用的是金絲楠木;清代時,因楠木生長緩慢而采集困難,改用松木。如今,別說直徑一米的楠木梁了,大徑級紅松、長8米以上的紅松木都要從俄羅斯等國進口。

木材匱乏,以至于之前維修武英殿時,不得不在大梁內包上工字鋼芯,將不夠長不夠粗的木材進行包鋼拼合,才能滿足截面尺寸的要求。在市場上,黃土都是稀缺物品,好的黃土一噸價格過百元,快趕上水泥價格了。

瓦、土、石、木、彩畫、油漆、搭材、裱糊這八大作,概括了故宮古建修繕的主要工序。上世紀50年代,著名古建專家單士元先生聘請了10位在八大作技藝上赫赫有名的老工匠及徒弟,組成了故宮最早的工程隊,人稱“故宮十老”。

最多時,工程隊達到四百多人。如今,故宮修繕技藝部的技術人員不到40人,是“故宮十老”的第三代徒弟。古建專家、研究館員李永革便是其中之一。1975年,20歲的他退伍復員后來到故宮,被梁思成先生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深深吸引,從此跟著師傅們學習木作。如今,他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北京故宮)”的代表性傳承人。

皇家建筑的工藝技術,包含著繁復而細致的奧秘。用來保護木構件的地仗,由巖石顏料、桐油、磚灰、豬血、麻布等古老材料構成;一塊磚,以斧子、刨子、磨頭、扁子、刀具等反復砍制打磨,最后以尺度量,每一塊磚的尺寸都要精確到毫米。

這些講究自有其道理。比如,故宮大殿的屋頂,都不是一根斜直線,而是一根向下凹、有弧度的曲線。這條曲線由幾條折線所組成,形成緩急不同的坡度。這是為了下雨排水而設計的,“吐水疾而流遠”,當大雨來臨時,雨水可以順勢躥出去,而不是沿著檐面徘徊,侵入琉璃瓦的縫隙造成漏雨。

而故宮的整個排水系統,至今仍是明清時期修建的排水明溝和暗溝,新中國后僅修建了污水管線。歷經將近600年,許多地下管網仍在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縱橫交錯的明溝暗渠,雨水很快可以流走。無論多大的雨,在故宮內也不會發生積水現象。

經常用到的生石灰,過細篩后經水潑,發脹做成“潑漿灰”。“拿水就往上潑,炸開就完事;還是你拿著尺子搗、小水慢慢地炸開,出來的是不一樣的勁兒。”李永革說,生石灰炸開的快慢、以及用水量的大小,都直接影響著潑漿灰的性能。

他們為了這次大修,泥水匠常用的鐵抹子,還專門去河北定制。市面上常見的鐵抹子是大方頭的,單手壓不上勁,故宮定制的是雙梁抹子,形狀像帶尖頭的小船,雙手用力更從容,壓得更實。

至于彩畫,更是八大作里的特殊工種。其他工種都稱“師傅”,只有彩畫匠稱“先生”。

木結構、彩畫,都包含著豐富的封建等級信息。比如彩畫,等級最高的是和璽彩畫,有龍有鳳,用在外朝大殿、內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級較高的宮殿。旋子彩畫次之,以渦卷瓣旋花構成,一般用于次要宮殿或寺廟中。等級最低的是蘇氏彩畫,來源于蘇州園林,御花園中最多。

2011年5月,包括11處建筑的慈寧宮區修繕工程正式竣工。工程共使用木材300多立方米,磚頭2.5萬塊,琉璃瓦2萬多件,另有9.3乘9.3厘米規格的金箔12.5萬張。

展覽如何陳設多用自然光、因殿制宜

接下來,該到展覽部負責設計、改造慈寧宮了。展覽部是統籌故宮博物院在院內舉辦各種展覽,進行全院陳列展覽專業研究的業務部門,負責協調全院陳列展覽的總體規劃、調整和實施。

大修之前,慈寧宮就被規劃為以雕塑為專題的展覽館。慈寧宮所在西部宮區,因太后太妃們居住而佛堂眾多,彌漫著宗教氛圍,而雕塑文物中又以宗教類文物藏品居多,因此,將慈寧宮辟為雕塑館,頗為相宜。

由故宮器物部保管的雕塑文物有一萬件左右,上自戰國、下至明清,均有收藏。器物部雕塑組挑選出了410件展品。最多的陶質130件,石質129件,金銅質80件,另有木、玻璃、泥等,最少的銀質、鐵質各1件。展品體量差距很大,最大的近四米,小的僅有一二十厘米。

故宮內的展覽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原狀陳列。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以及西六宮等處,反映著前朝、后寢的原狀;第二類是常設展覽。出名的有珍寶館(寧壽宮區)、鐘表館(奉先殿)、書畫館(武英殿)等等,分門別類地進行陳列;第三類是專題展覽,如“明永樂宣德文物展”“故宮文物南遷史料展”“蘭亭特展”等等。

雕塑展即為第二類常設展覽。整修一新的慈寧宮,正殿室內約500平方米,空間高大、豁亮,將成為最重要的展陳空間;東西暖閣、前后院都可以輔助展覽。最終,根據藏品構成,以及慈寧宮的空間結構,展覽確定為五大部分:古代雕塑精品、古代陶俑、古代佛像、古代陵墓雕刻和曲陽修德寺佛像陳列。

2014年9月22日,乾清宮宮門在上午9點準時被打開,除塵工作開始了。宮內安靜得只能聽到工作人員的呼吸聲、毛刷的嚓嚓聲和吹風器的呼呼聲,肅穆的乾清宮漸漸地放下了身段,變得親和溫順了。攝影/董潔旭

其實,對于展覽設計來說,慈寧宮并不是合適的展覽空間。甚至,整個故宮都不是。“雖然總面積大,但故宮宮殿都是被隔斷的五六個屋子,展覽內容必須中止、隔斷,這對內容設計、故事講述就有局限。”展覽部副主任孫淼博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另外,故宮宮殿都是木質結構,門窗不密封,每月都刮進厚厚的土。在另一處建設中的午門雁翅樓展廳,解決方案是在房中蓋房。然而,這類鋼結構密封玻璃房,自重較大、造價很高,不適于在古建筑中廣泛應用。

對自然光的利用也是難題。自然光中的紫外線損害文物,但是,不利用自然光,便不能突出故宮古建筑的原始風貌;利用自然光,宮殿中不同位置的光照度差異很大,如何平衡協調也要費一番心思。

孫淼博士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慈寧宮曝光量分析圖譜。這是一張包括正殿及后寢殿的平面圖,室內的不同位置,因自然光強度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最亮的是紅色,如預計一樣,出現在房間入口。較暗的呈綠色、黃色,最暗是深藍色,出現在四個角落的廊房里。

包括這張圖譜在內,展覽部完成了一份測試研究報告。他們做實驗,一層一層貼窗戶紙,以測量現場進光。結論是,可見光透過率在20%左右比較合適——看得見自然光,室內還是暗環境。

至于玻璃,設計組建議,使用能夠隔離紫外線的夾膠玻璃,并將紅外線透過率控制在10%以下。此外,還需要滿足防爆、防侵入要求。

2013年5月4日,一名年輕人徒手擊碎了翊坤宮一塊建國前安裝的玻璃,使一件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跌落受損。為此,故宮為重點展室更換了一百多塊防砸玻璃。

從安全角度出發,故宮一些原狀陳列的大殿內至今沒有通電,只靠自然光照明。另一些常設展覽的大殿,雖然有照明設備,但依規定,故宮關門后必須斷電,依靠空調或排風換氣設備保持溫濕度控制,一直是最麻煩的問題之一。

這次慈寧宮的展覽設計,同樣遇到這個難題。設計組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盡量將對溫濕度較敏感的木雕、泥塑等文物采取柜內陳列,使用性能優良的展柜,控制柜內外空氣交換量,柜內加裝不需要電力調控的調濕裝置,營造相對穩定的柜內小環境。

至于那些高達兩三米、對溫濕度不那么敏感的石雕,則很可能以裸展的方式,呈現于公眾面前。

沒有通電的原狀陳列大殿,其實也可以照明。在養心殿、坤寧宮大婚洞房兩處,首次嘗試了光纖照明。光纖與光纖終端只傳輸光,本身不帶電、不發熱,還可以隔絕紫外線,安全無害。

至2014年底,慈寧宮的展室設計已進入招標階段。它將經歷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用透光率20%的夾膠玻璃、第一次使用密閉性能更好的頂升式展柜、第一次使用能減少屏幕反光的低反射玻璃。

與此同時,對珍寶館的改造升級也提上了日程,開始規劃設計。

有多少“寶貝”?單普查照片底片需要三年

最近,還有一組“清宮穿越照”在網上走紅。微笑的婉容,倚在御花園禊賞亭的欄桿上,旁邊卻是打電話的觀眾;燕禧堂前,溥儀抱著柱子玩懷表,一旁有觀眾拍照……90多年前的末代帝后,與現實人物拼接而成,引起熱議。

拍照者是故宮《紫禁城》雜志的工作人員,所選照片都來自清宮舊藏。不為人知的是,故宮藏有清宮遺存老照片18000多張,還有29箱玻璃底片。對這些照片和底片的辨識、登錄、數字化采集工作,將是故宮未來三年內的普查清理工作之一。

對文物的清點,故宮前后進行了5次。最早一次是在1924年11月,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后,清室善后委員會在委員長李煜瀛的帶領下,對故宮存物開始點查。為預防偷盜,這些委員們用帶子扎緊袖口,使兩手在寒風中無處可藏。

他們自創了一套方法:以宮殿為單位編千字文號,從入口左側起逐件編號、依序登錄。第一個點查的是乾清宮,編成“天”字。他們首先看到左邊一個木踏凳子,就把它列為天字第一號文物。于是,《故宮物品點查報告·第一編第一冊乾清宮卷一》中記載:“天字一至二,二層木踏登二個。”那次清查,最終共統計物品9.4萬余號、117萬余件。

首查乾清宮,因當時紫禁城的外朝與內廷被一分為二,只有內廷才是故宮范圍。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后,依照《清室優待條件》,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內廷部分。外朝則被收歸國有,先期成立了古物陳列所。1924年,溥儀被逐出宮禁,新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故宮。

至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時,仍然只包括內廷部分,神武門是唯一出入口——這也是今天故宮博物院的匾額仍在神武門上的原因。

直到1948年,古物陳列所才與故宮博物院正式合并。

之后,故宮還陸續進行了4次清點。幾乎每次,都會清理出一些“非文物”,不同時期種類各異,包括茶葉、皮件、貂皮等等。據公開報道,1973年,在上級部門同意后,故宮還將3000套清代乾隆時期的御林軍鎧甲每件折價5角,賣給本院員工做為福利。不過,院方規定,員工買到的鎧甲不得保留原狀,一定要拆開,取用其中的絲綿。

藥材、食品、布匹等都被公開處理過。出入紫禁城的腰牌,從玉泉山往宮里送水的插旗水車,也沒人太把它們當回事。長期以來,故宮一直比較看重繪畫書法、青銅珍寶等藝術價值高的文物,而對宮廷文物、生活器物不那么關注。

“過去的老門鎖,就放窗臺上扔著。門外用來墜門簾子的石墩,幾乎遍地都是。你說這些是文物嗎?”梁金生這樣問《中國新聞周刊》。梁金生一家四代人都在故宮工作,他本人從泥水匠到文物管理處長,至2008年退休,一直是故宮寶貝的“大內總管”。

更典型的例子是老照片。故宮的清宮遺存老照片和玻璃底片,多拍攝于20世紀初,主要是與溥儀相關的人物影像,也有重要歷史事件以及繪畫、書法等各類文物圖片。然而,“當時文物分類中就根本沒有考慮到照片,何況還是年代很近的清末民國。”梁金生說。

1955年,故宮制定了《故宮博物院文物分類大綱》,曾將院藏文物分為21類96細類。2004至2010年七年藏品清理過程中,故宮逐步確定了現行的分類方法: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漆器、琺瑯器、玉石器、雕塑、織繡、陶瓷、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鐘表儀器、珍寶、宗教文物、武備儀仗、帝后璽冊、銘刻、外國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獻、古建藏品共25類,每類下分細類;級別分為珍貴文物(包括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一般文物和標本。這套分類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文物編號方式也有了變化。 1962年,為了查賬核對,由現文物管理處的前身、保管部總保管組發放“故”字號,即“凡院藏文物的舊藏部分和1949年以前新收部分,一律并編‘故字”。發放字號,依照各組完成清點的先后順序。

當時,保管部下金石組的雕塑庫首先完成建賬,所以“故00000001”,是一尊“‘石叟款銅嵌銀絲觀音菩薩立像”。

同時,以入院先后為順序,“解放以后的新收部分一律并編‘新字”。毛澤東、張伯駒等人捐給故宮的書畫,都歸為“新”字號。新字號文物中也有原來的清宮舊藏,比如,溥儀出宮前典當給銀行的、因各種原因流散在外的文物,最后也部分歸入故宮。

至于“書字號”,是最近一次清理時給“古籍類”藏品的登記號。如今,故宮還打算啟用“建”字號,來整理和保存與古建筑相關的文物藏品。前述的墜簾墩、木隔扇等,都很可能被歸入其中。

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歷史上的第5次藏品清理。這次清理歷時7年,將文物數量精確到個位:故宮博物院在冊的文物共有1807558件(套),其中,最多的是古籍文獻,60萬件;其次是瓷器,36萬6千件,織繡18萬件,銅器16萬件,書法7萬5千件,繪畫5萬3千件,等等。

故宮藏品有多豐富。一個數字足以說明,全國文博系統的珍貴文物共計401萬件,故宮就擁有168萬件,占到4成以上。

第5次藏品清理還有一些沒有徹底整理的文物,如清宮老照片、甲骨、明清尺牘、舊存瓷器文物、石碑、文物箱柜架等。值得一提的是,還有2箱乾隆御稿。故宮書畫部打算用3年時間,將它們冠號、定名、制作卡片、采集影像。

乾隆是最愛寫詩的清朝皇帝。當宮內開始安裝進口玻璃時,他甚至寫過一首題為《玻璃窗》的小詩,第一句很是口語化:“西洋奇貨無不有,玻璃皎潔修且厚。”

如今,這些乾隆御稿,分成313個文物號。這源于故宮獨特的計件方法。御稿多是以年份成卷成摞地包扎好的,于是一卷計為一個文物號。類似的還有銅錢,成串沒流通過的,就是一件,給一個文物號;散放的,單獨給號。

最多的是一批絲繡,一個文物號里有四千多件;乾隆青花大盤,一個號里有三百件一模一樣的。

不過,故宮館藏文物并非“只增不減”。古器物部管理的國際禮品、國內禮品中,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化學藥品、石油樣品、硫磺、洋蠟燭等,約67件(包、瓶),有潛在危險且不適合長期存放,將來可能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后,退出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管理序列。

故宮寶貝到底有多少?數字仍在變化中。藏品普查清理,故宮將在未來三年內繼續。

揭秘藏寶地庫?像懸棺,上下三層100余間

“保管庫就是搬家工。”梁金生至今記得,剛進入故宮保管組時,他總是穿著藍大褂工作服,成天把文物搬來搬去。早年,文物都存放在地面宮殿、庫房里。上了年紀的木建筑不適合儲藏文物,密閉性差,漏風漏雨,不得不經常把文物騰出去后,進行簡單維修。

最麻煩的是潮氣,濕度大的時候,地面上能長出毛來。后來,故宮添置了吸潮器,運轉1個小時,300平方米的空間,能吸出兩到三大桶水。

偶爾,黃鼠狼一類的小動物還會鉆進庫房里。

深感故宮地面庫房條件太差,有人提議建設一個地下文物庫。第一期工程在1990年完工,到1997年第二期工程建成,兩期合計建筑面積達22000平方米。

“形象地說,地庫就像一個懸棺。”梁金生說。地庫是一個鋼筋混凝土架空結構,“田”字形,底部被柱子撐起,六面都不接觸泥土。地庫上下三層,大小庫房100余間,藏有文物近97萬件。

地庫實現了恒溫恒濕,由計算機控制的空調系統,保證溫度常年控制在14.5℃至16.5℃之間,濕度則設定在45℃至55℃之間。不過,空調是內循環系統,最近地庫升級改造將加裝空氣凈化設備。

文物庫的入口處備有大型的熏蒸消毒機,文物在入庫前要經過“風淋”式消毒,防止蟲蛀和霉變。出庫時有一個“緩沖間”,部分紙質、絲織類等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的文物從恒溫恒濕的地庫里拿出來,得在緩沖間放個一兩天,適應了外面的天氣了,再進行包裝、運輸。

出于防火考慮,地庫里全是淺黃色鐵皮柜,只是大小樣式有所區別。不過,現在看來,鐵皮柜的通風度不夠好,如果夏天將溫度高的文物入庫,個別會出現水汽凝結的現象。這對于書畫類文物來說,有些糟糕。

“將來故宮地庫的改造,方向是為漆器、書畫、木器等營造各自不同的小環境。”梁金生說。

對于地庫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文物安全。庫房裝的是15~20厘米厚的銀行金庫門,由鑰匙和密碼雙重開啟。鑰匙存放在保衛處鑰匙房,由故宮保衛處警衛隊管理,領取者憑借《領用鑰匙單》,領取鑰匙。

地庫總庫門的身份識別,依靠一臺掌形儀。再往里走,各地庫門密碼,由具體負責各個庫房的文物管理處、宮廷處、古書畫部、古器物部掌握,地庫警衛人員一無所知。文物管理處指定一個工作人員負責制定密碼——而這位制定密碼的人,任何情況都不能單獨領用庫房鑰匙。

公開出版的《故宮博物院規章制度匯編》一書中注明:制定后的密碼一式三份,一份交給各部門庫房保管員,一份交給各部組長,最后一份放入信封,送到鑰匙房封存。遇有特殊情況(如非上班時間庫房報警)等,鑰匙房封存的密碼才能啟用。一旦啟用,第二天立即作廢,更換新密碼。如果掌握密碼的人調離崗位了,密碼也將立即更換。

地庫里有24小時錄像及監視系統,有獨立的中心控制室,獨立的配電、消防等一整套系統。地庫保管科一共29人,包括專門的電工、空調維修工、電梯維護工,“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地庫運行都不和外界有任何聯系。”地庫管理科副科長劉增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這處地下寶藏里,大的庫房,有14萬件錢幣、2萬多件織繡、4萬多冊圖書;放得少的,只有一百多件鐘表、琺瑯、金器。至于不容易搬入地庫的家具、雕塑、匾聯等文物,則存放在地面庫房。

故宮的非開放區里,除了辦公場所,還有不少作為庫房。比如,御膳房放了386件家具,紅本庫(存儲皇帝批示的奏章)里有2790件銘刻,等等。每個庫房都配備了兩名以上專職保管員。進庫時,必須有兩人或兩人以上保管員同行,且同進同出。

其實,故宮的各個原狀陳列宮殿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庫房”。養心殿西暖閣有612件原狀陳列文物,坤寧宮則有133件。全封閉原狀展室中的藏品和室內環境,由宣傳教育部展室管理科負責保管和定期保潔;像三大殿等處的半封閉式展室,則由展室管理科辦理交接手續,交由開放管理處負責日常對地面、桌面等處的除塵保潔。

是否存在“鎮館之寶”故宮人最愛《清明上河圖》

2012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走馬上任后,曾計劃為媒體、學校、員工、公眾講座 500場,眼下,這個數字已經超出。不過,他還是有些憤憤不平:“我講了這么多,還有人問我,‘是故宮文物多還是臺北多?”

在他看來,這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截至2013年6月,臺北故宮公布的典藏文物總數為696112件;故宮博物院則擁有藏品1807558件(套)。此外,臺北故宮69萬多件文物中,清宮檔案文獻和善本書籍就占了近54萬冊;而北京故宮的玉器、青銅、書畫等藏品數量遠超臺北故宮。

然而,臺北故宮的珍貴文物比北京故宮有名氣得多。人們常以臺北故宮的“東坡肉石、翠玉白菜、毛公鼎”為例,驗證臺北故宮“有寶無宮”、北京故宮“有宮無寶”的俗語。

“故宮博物院向來以客觀、深刻、理性的展現藏品體系為己任,從不刻意突出某一兩件文物,‘打造所謂的‘明星文物‘鎮館之寶,但絕不能因此就認為故宮博物院沒有珍品文物。”單霽翔說。

他并不認同所謂“鎮館之寶”的概念。打造“明星文物”的后果是,一是難以真實呈現博物館收藏體系、體現博物館整體價值,二是觀眾過多關注“明星文物”,對其他非“明星文物”熟視無睹、忽略不計,就不能全面、系統、真實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元性。

“對于博物館和觀眾來說,實在是兩敗俱傷!”他如此總結。

午門燕翅樓復建區域外觀已基本修繕完畢,從2 013年9月份開始,復建的燕翅樓就與游客們隔離開來。整體修繕完工后的午門燕翅樓將成為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展區。預計2015年將對觀眾開放。這里不僅展出故宮的珍稀藏品,同時還要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文物。攝影/董潔旭

如果一定要說,他寧可選擇出現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中的 15萬件藏品。那是從180余萬件藏品中精心選擇出的,將編輯出版500卷。

2013年,故宮在工作人員內部辦了一次“故宮人最喜愛的文物”評選活動,故宮職工和志愿者們最終投票選出了一份“百寶”名單。宋代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卷》高居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定窯白釉孩兒枕、馮承素摹《蘭亭序》卷、《伯遠帖》、角樓、大禹治水圖玉山、蓮鶴方壺、極樂世界圖軸、金甌永固杯、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和田黃三聯璽。

《清明上河圖卷》眼下正靜靜地呆在庫房里。它最近一次示人是2012年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國寶觀瀾——故宮博物院文物精華展》——那也是它最后一次出國了。

2012年6月26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禁止37件(組)一級文物出境展出,《清明上河圖卷》名列其中。37件中,有28件在故宮博物院,包括陸機《平復帖》、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卷、《伯遠帖》等等。

另外,根據故宮管理規定,凡屬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書畫藏品,展出間隔不得少于三年。這意味著,即使《清明上河圖卷》再次在國內展出,最快也在今年春天之后。

位居第二的定窯白釉孩兒枕,展陳在文華殿陶瓷館。《平復帖》、馮承素摹《蘭亭序》卷、《伯遠帖》,收藏于故宮庫房中。大禹治水圖玉山、金甌永固杯靜靜佇立在珍寶館的核心位置,迎接川流不息的觀眾……

故宮博物院原狀陳列展示文物4306件,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展出2869件,此外還有每年約20場境內外展覽。加在一起,同時展出的文物藏品數量近1萬件,僅占所有寶藏的1/180。即使如此,它們還總是因只走中軸線的導游的緣故,被游客們直接忽略掉。

有一次,在故宮鐘表館門口,單霽翔聽見一名導游高喊:“大家進去看看,五分鐘出來呀,就給五分鐘!”他有些生氣,但又無可奈何。的確,從“游”客到能真正用心體會文化之妙,和從“故宮”到“故宮博物院”一樣,兩者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第三页| 欧美精品1区2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裸网站|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91网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一区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 色视频国产| 午夜视频www|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欧美伦理一区|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日韩第一页在线|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亚洲啪啪网|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婷婷激情五月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 天堂成人在线|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妖在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91精品综合|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精品色综合|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四虎综合网| 九色91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青青国产在线| 国产久草视频|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永久色|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精品动漫| 亚洲成人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