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風暴結束了。”俄羅斯財長西盧安諾夫在2014年12月25日高調宣布盧布危機結束,希望給民眾送上一顆定心丸作為圣誕大禮。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2015年1月19日,匯率仍徘徊在1美元兌換64.6657盧布。
“2014年盧布就像坐過山車,從1美元兌30盧布一路跌到兌80盧布,然后反彈到現在,太瘋狂了。”俄羅斯商業咨詢通訊社記者弗拉季米爾·巴甫洛夫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感慨,“很多人都擔心俄羅斯會重演1998年葉利欽時代的噩夢。”當年,剛放開國內資本市場的俄羅斯受亞洲金融海嘯沖擊,盧布匯率暴跌71%,“金盧布”變成了“木盧布”。
2014年年底,俄羅斯政府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11月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萎縮0.5%,這是該國經濟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月度下滑。另外,俄政府預測,2015年俄羅斯GDP可能下降4%。
2014年,普京和俄羅斯過得都十分艱難。因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受西方制裁,之后又陷入馬航墜機迷霧,隨即接連遭遇國際油價下跌,盧布貶值危機……等系列打擊。
“從根本而言,俄羅斯有兩個敵人,一是本國脆弱的經濟結構;二是已經形成的看空俄羅斯的市場預期。尤其是第二個敵人,幾乎是無影無蹤。當然這種預期的形成是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也是最近一年多來,國際政治博弈的總決賽。俄羅斯經濟已經進入全球市場體系,且嚴重依賴美元,當市場已經看空并拋棄俄羅斯之后,貨幣暴跌也就難以避免了。”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學者孫興杰如此評論。
但長期關注經濟問題的弗拉季米爾·巴甫洛夫認為,不必要過分解讀盧布危機,這更不是俄“經濟崩潰”的預兆。
2014年下半年,俄烏邊境的槍炮聲還在不時響起,“盧布保衛戰”同樣驚心動魄。
盧布對美元匯率從上半年的30至35比1一路狂跌,12月15日一度擊穿80比1,對歐元匯率也超過100比1,創下自1999年4月以來最高紀錄。
盧布大跳水即刻引起政府警覺。俄總理梅德韋杰夫先后于16日和17日兩次召開金融經濟形勢會議,應對盧布貶值。梅德韋杰夫指出,盧布被低估已影響到國家正常的經濟運行。俄財政部隨后決定向市場出售70億美元外匯結余資金,以遏制盧布繼續貶值。
拋售外匯之外,俄央行還出臺一系列措施穩定匯率,包括把基準利率提高650個基點(從10.5%上調至17%)。
此番加息幅度超過了今年5次加息幅度的總和。“就阻止盧布崩盤而言,央行這次大幅加息的嘗試足夠了。”聯博資產管理公司分析師斯拉瓦·布留索夫分析說。
金融專家指出,加息是把雙刃劍,會對經濟復蘇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大幅抬高了企業融資成本。“但當務之急是避免盧布匯率崩潰,這是一個非常舉措。”布留索夫說。經濟學家斯特芬·萊茵霍德也認為,2014年12月15日盧布暴跌已觸及俄官方底線,央行大幅加息的決定“至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扭轉盧布匯率頹勢。
就盧布匯率攻防戰,普京在記者會上評價道,政府和俄羅斯中央銀行總體而言應對得當,“但是我認為一些措施本應該更果斷些”。12月18日普京在年度記者招待會上依然硬氣,成竹在胸,他力挺政府和央行,意味著暫不會大幅調整貨幣政策。
俄央行第一副行長尤達耶娃也表示,央行會向俄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外匯,要在實現外匯市場供求平衡,使匯率近期恢復穩定;俄羅斯不會出現債務違約,外界無須擔心俄金融機構和企業無法按期償還外債。彭博社報道,由于俄央行承諾動用外匯儲備支持銀行保衛盧布,俄外匯儲備創下六年來最大跌幅,一周內外匯儲備減少157億美元。另外,俄央行斥資800億美元外匯儲備購買本幣。
俄政府救市的舉措收到效果,莫斯科交易所去年12月17日盧布匯率明顯反彈。最高時1美元可兌換60.25盧布,1歐元可兌換74.6盧布,比前一交易日明顯上升。
分析人士認為,盧布歲末年初出現反彈,是受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和俄石油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出售外匯支撐;此外,隨著圣誕假期到來,金融市場不少投機者鳴金收兵,也給盧布以喘息之機。
但對于“盧布復蘇”,無論俄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人們無法給出積極預期。
截至2014年12月19日,俄外匯儲備已由年初的5096億美元降至3989億美元,自2009年1月以來首次跌破4000億美元。俄外匯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等。
普京表示,俄羅斯有足夠外匯儲備保持經濟平穩,但是俄央行不應該單純依靠“燒錢”以穩定匯率,政府必須采取其他措施。
其他措施包括“加強非正式資本管制”。普京去年12月初在國情咨文中明確指出,俄羅斯不會放任盧布匯率成為金融投機對象,“俄政府清楚這些投機者的身份,并有對他們施加影響的手段,現在該是使用這些手段的時候了”。現在來看,俄央行大幅加息措施就是普京口中的“手段”,而更嚴厲的資本管制或許將是普京“盧布保衛戰”的下一步。
“老百姓讀不懂經濟數據。令民眾擔憂的是物價上漲。俄通脹率已飆升并可能將保持在10%以上。這是個可怕的數字。”弗拉季米爾·巴甫洛夫說。
“即便是在最壞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也將在兩年內退出危機。”普京12月18日召開年度大型記者招待會做出保證,“俄羅斯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俄央行已在提供外匯流動性,盧布匯率終將企穩。”他還承諾,俄羅斯會保護私有財產,不會強迫出口企業賣出外匯以支持盧布。
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教授謝爾蓋·德拉捷夫看來,地緣政治因素是盧布貶值的首要因素。克里米亞“脫烏入俄”,是俄羅斯和西方交惡的導火索。
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支持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是造成烏克蘭危機的主因,因此自2014年3月以來對俄進行多輪經濟制裁,涉及國防、金融、能源等俄經濟主要領域。目前,還看不到取消跡象。
“普京給自己挖了個坑,出不來了。”一名歐盟官員對路透社表示。
2014年9月4日,北約威爾士峰會召開,制裁俄羅斯成了西方諸國領導人討論焦點。“未來大家會記住這天,因為它是新冷戰的開始。”德國《明鏡》周刊這樣定義21世紀的這場罕見的“東西之爭”。
在9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聯大講話中就將俄羅斯、埃博拉疫情和伊斯蘭極端組織并稱當今世界三大威脅。
當月,世行再度下調未來兩年俄羅斯經濟預期,2015年由1.5%下調到0.3%,2016年則由2.2%降到0.4%。
3個月后的11月15日,澳大利亞布里斯班G20峰會,當晚10點,在布里斯班希爾頓酒店8層,德國總理默克爾原本計劃與普京進行一次秘密的、輕松的、不帶翻譯和助手的、心對心的交談。普京年輕時在東德當過特工,德語流利;默克爾在東德長大,得過俄語奧林匹克比賽冠軍。在目前歐洲各國領導人中,普京與默克爾有更多共同語言。自執政以來,默克爾一直扮演著普京與西方之間“和平締造者”的角色。2014年8月23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對媒體說,近兩個月來,默克爾和他通了近20次電話;但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自危機爆發以來,默克爾至少30次與普京通電話商談。
“與美國的決絕相比,歐洲對俄態度還是曖昧的,尤其是德國,默克爾對美國監聽事件仍十分氣憤,也不想疏離俄羅斯。”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教授謝爾蓋·德拉捷夫分析說。有媒體提醒說,歐元區核心國家德國和意大利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所占比例都在20%至40%,奧地利甚至達到60%至80%,遠超24%的歐盟平均水平。
但據英國《衛報》披露,這場長達4小時的馬拉松談話最終卻變成一場“腳趾對腳趾,繩索對繩索,充滿火藥味兒的爭執。”
“俄目前的經濟困境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一些西方國家為給俄施加經濟制裁,不惜違反聯合國憲章等準則。目前俄金融經濟形勢仍保持在正常軌道。”普京說。
“他們恐懼俄羅斯,這是根深蒂固的偏見。”這是普京對西方重重重壓的解讀,對此,他在三個多小時的記者招待會上針鋒相對,拋出“熊論”,“我們熊本應靜靜地坐著休息,享受漿果和蜂蜜,但他們卻想把我們鎖起來,想把熊的牙齒和爪子都拔掉;但如果熊沒了牙齒和爪子,什么都做不了,就變成毛絨玩具了。這和克里米亞沒關系,我們要做的是捍衛主權、獨立,捍衛生存的權利。”他同時指明,“牙齒和爪子”比喻的是俄羅斯核武器。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學者孫興杰撰文指出,經濟制裁切斷了俄羅斯大型企業和銀行到歐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渠道。俄羅斯的能源企業高度依賴國際資本市場,未來12個月,俄羅斯有1200億美元債務到期,如果資本市場依然關閉,俄羅斯違約的風險越來越大。歐美最開始經濟制裁的時候,俄羅斯的官員還以戲謔的心態調侃,持續近一年的制裁,尤其是7月份以來的嚴厲制裁,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俄羅斯的大型能源企業發行債券,由俄羅斯銀行購買,也稀釋了盧布的信用。
政治因素之外,國際油價連續下跌推動了盧布貶值。長期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形成規律:美元越強勢,油價越下跌,而油價越下跌,盧布就越貶值。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因為國際石油市場上油價的不穩定,會使很多投資者將投向石油期貨市場的資金轉而投資美元;同時,油價下跌又使俄羅斯經濟的吸引力降低。因此,只要國際油價維持每桶90美元以下,俄羅斯就無法取得“盧布保衛戰”的勝利。
石油價格對俄羅斯太重要了,預算的一半以上來自于石油。“油價下跌對產油國帶來了短期的沖擊,但是長期來說能夠將頁巖油等高成本的石油產品擠出市場,這也是沙特拒不減產的原因所在……對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經濟底子不太雄厚的產油國來說,油價暴跌的短期沖擊已經帶來了難以招架的后果。”孫興杰評論說,“油價一路走低,其幅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調整供需的力度。資金開始從原油市場逃逸,進一步加劇了油價的跌勢。從110美元的高位朝著50美元俯沖,何處能止跌,沒有人知道。”
俄羅斯經濟學家黑斯坦洛夫說,過度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是俄經濟主要問題,而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建立在高油價基礎上的俄財政面臨困境,政府無法償還全部外債,這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俄經濟前景的擔憂。
普京在記者會上也表示,這次經濟挑戰將促使俄向經濟多元化發展,減少對能源出口的依賴。“當前的外部狀況對我們而言是鞭策,將促使我們走上創新發展道路……經濟將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適應在低能源價格下生活和工作。”
也有觀點認為,俄羅斯疲軟的經濟形勢破壞了盧布的國際形象,使人們看不到盧布升值的可能。當前,俄通貨膨脹空前高漲,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俄央行希望通過提高基準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而這進一步加大了企業融資難度,阻礙經濟增長,很有可能會使俄羅斯經濟陷入滯脹狀態。
“在油價走勢仍然撲朔迷離、西方對俄制裁不可能輕易取消的情況下,俄羅斯和普京將帶著巨大的經濟困境進入2015年。”美國《福布斯》雜志總結道。
“突然之間,那種穩定感或者政治進程仍然可控的感覺再次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那種普京是一位掌控一切的魔術師的感覺正在消失。”《莫斯科共青團報》的評論說出了很多旁觀者的感受。
俄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說,在一項針對俄羅斯人受盧布匯率波動影響程度的調查中,45%的俄羅斯人認為盧布波動嚴重影響了生活,仍有17%的人認為影響較小,16%的人稱盧布波動不會影響生活。

2014年12月17日,莫斯科,當地居民前往商店采購。俄羅斯央行加息6.5%,但盧比匯率于當地時間16日跌至歷史最低點。圖/IC ?
路透社發現,俄中產階層是“主要受害者”,因為“他們已經習慣大量購買奢侈品和到外國旅游,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每年到冬天,我都會帶著妻子和孩子去歐洲旅游,也去過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一般要長達一個月。但現在,我算了算,取消了這項預算,我擔憂未來,先把現實的生活過好吧。我現在正忙著安慰妻子和孩子,不能帶他們去度假了。”斯拉瓦·布留索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45歲的他是莫斯科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現在經濟不穩定,人們的麻煩也多,但愿我的生意恐不會太差勁。”他調侃道。
莫斯科一家旅行社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該旅行社出國旅游業務減少了三分之二。
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00至2010年十年間,由于油價持續上漲,俄中產階層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從30%上升到60%。但眼下,“那些買得起最新款智能電話,經常從宜家購買家具,以及非法國奶酪不吃的俄羅斯人,不得不面對現實。”
“相比較而言,盧布下跌對城市人口的影響較大,因為城市人更有可能購買外國產品以及到國外度假。較貧窮人口,受到的影響較小。他們通常沒有儲蓄,幾乎不去國外度假以及購買外國產品。”有分析說。
據俄經濟發展部預測,2015年俄羅斯人實際可支配收入將縮減2.8%,實際工資將下降3.9%。而莫斯科居民的收入已經下降。據莫斯科市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前9個月,莫斯科人的實際收入下降了5.3%,10月份下降了9.1%。在這種預測背景下,只有12%的雇主考慮為自己的員工提高工資,這比去年少二分之一。
“每個月的收入是不變的,但是食品、藥品、衣服、食品、汽油等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我該怎么辦?”一位莫斯科市民面對英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的鏡頭,情緒激動。
“工資不漲反跌,沒工作的越來越多,窮人越來越多,物價倒越來越高……俄羅斯正在失去方向,我想問政府,明天的面包會有嗎?”45歲的汽車司機德米特里·科斯塔抱怨道,他剛剛丟了工作。
“面對經濟困境,政府在想辦法,我們地方也在研究舉措。政府壓縮開支,各方面支出都盡量裁減,也影響到公務人員的福利。滋味不好受,但我們理解。”圣彼得堡市政府新聞秘書Larisa Sharakhina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014年圣誕前,據俄羅斯《獨立報》的消息,豬肉和糖的價格上漲25%,而魚類和海鮮的價格漲幅也超過15%。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12月第一周,蕎麥價格增長5.7%,而雞蛋、西紅柿、黃瓜和圓白菜價格的單周漲幅為4.3%至6.2%。
很多俄羅斯人發現,超市中往常來自歐洲的蔬菜、水果、海產品等不知不覺中被中亞、中東和中日韓等國的商品替代,比如,俄超市以前出售的中高檔水果基本來自波蘭、荷蘭等歐盟國家。如今,土耳其、巴西、南非、塞爾維亞等國的水果占據了柜架。
盧布貶值與西方“制裁戰”同步。作為回應,俄政府去年8月公布一份食品進口禁令清單,宣布未來一年內禁止進口原產于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的部分食品,包括牛肉、豬肉、魚類、禽類、乳制品、水果、蔬菜、堅果等。
此后,俄羅斯擴大國內食品企業生產規模,以及還從未被列入禁令的國家進口食品,以滿足國內需求。但是,不少新的進口來源地與俄羅斯相距遙遠,運輸成本增加,給政府控制食品價格上漲帶來難度。
“這不是盧布第一次貶值了。上世紀90年代盧布多次貶值,甚至暴跌,大家在銀行里的儲蓄都縮水,那時候更瘋狂,我們也過來了。請不要唱衰俄羅斯。”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教授謝爾蓋·德拉捷夫提醒說。
他在1月3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莫斯科一些商場和超市,面粉、蔬菜、肉類、禽蛋和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沒有持續暴漲,也少見排隊瘋搶的場景,“圣誕前漲價比較厲害。但生活必須品還要買的。現在,有的商品還在漲價,但有的沒有漲,有的還降了,比如有種酸奶,今天還比昨天便宜了一點兒,從35盧布降到33盧布。”
“紅場上著名的古姆百貨商場不斷上調商品價格,但很多貨架還是空了。這一高端商場以售賣世界知名品牌商品而聞名。”俄羅斯媒體說。
據《俄羅斯商業資訊報》報道,與高檔電子產品、進口服裝、箱包和化妝品一樣,汽車成了有實力的俄羅斯人和外國人搶購的對象。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11月俄羅斯人累計購買汽車約23萬輛,僅比2013年全年銷量少2600輛。但其中,豪華型轎車和商務車銷量增幅明顯,保時捷和雷克薩斯11月銷量分別暴漲55%和63%,奔馳和馬自達的銷量同比增幅也超過12%。
“當盧布貶值時,相較于把錢存到銀行,民眾更喜歡去購買奢侈的、大型的商品,在我們的概念里,明天可能變得更糟。”俄羅斯國家經濟學院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分析中心主任莉莉婭·奧芙恰洛娃分析說。
盡管銷量增加,但汽車進口商和經銷商的日子并不好過。近年來,歐洲、美國、中日韓的進口汽車在俄汽車市場上居于主導地位。盧布快速貶值,很多進口商和經銷商幾乎沒來及提高汽車售價,這導致他們在用外匯支付進口合同時遭遇困難。
俄羅斯疲軟的
經濟形勢破壞了盧布
的國際形象,使人們
看不到盧布升值的可能。
當前,俄通貨膨脹空
前高漲……很有可
能會使俄羅斯經濟
陷入滯脹狀態。
有的商家不想做賠本買賣。雷諾汽車及其合作伙伴日產汽車已將旗下AvtoVAZ出產的汽車價格上調8%。弗拉季米爾·巴甫洛夫在莫斯科一家奔馳汽車專賣店看到,每款新車的價格牌換成了寫著“暫停出售”的白紙。
蘋果手機也成了“受害者”。直到去年11月下旬,蘋果一直忍受盧布貶值沒有調價。半個月前才調整價格,將16G內存的iPhone 6價格從31990盧布上調至39990盧布。
很多外企都在調價。12月3日,麥當勞在俄羅斯餐廳食品價格平均上調1.3%。其中巨無霸價格上調2.2%。百事可樂公司、盧森堡化妝品公司等也都宣布2015年將加速提價……他們不會放棄龐大的俄羅斯市場。但增資計劃被擱置。德國最大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已經開始這樣做。12月16日,麥德龍首席執行官奧拉夫·科赫宣布,將無限期推遲旗下俄羅斯連鎖店上市計劃。
伴隨盧布持續貶值,以人民幣結算的俄羅斯代購悄然在中國新興的微商市場走俏。
俄羅斯財經網在去年年底報道稱,“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商場里擠滿中國人,他們如潮水般涌入化妝品、奢侈品柜臺,購買熱銷款,部分商品很快就出現斷貨現象。”
有調查稱,盧布持續貶值使俄部分奢侈品價格比中國國內便宜20%至50%。在國立莫斯科百貨商場里,一些商店內甚至換上中國營業員。而很多熱銷的產品,在國立莫斯科百貨商場和馬涅什廣場地下商場出現了斷貨現象。
謝爾蓋·德拉捷夫不關注外國淘寶客的狂歡。作為老知識分子,他憂患的是俄羅斯經濟的未來。
“西方制裁對俄經濟影響不是立竿見影,可能存在滯后效應,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影響可能更嚴重顯現。此外,許多商家現在還有相當數量的存貨,等存貨消化殆盡后俄國內物價可能會出現大幅上漲。如果盧布繼續貶值,物價漲幅失控,真正影響到大多數人的現實生活,那就是災難了。”謝爾蓋·德拉捷夫說,“我擔心的是過了這個冬天怎么辦,盼望油價止跌回穩,政府盡快拿出有效辦法,穩妥實施,安撫民眾,渡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