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梁志忠(臺灣) 特約撰稿人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今者黃麗淑逐夢“游漆園”,引蝴蝶飛舞其中,畫蝴蝶于漆藝中。是蝴蝶游藝于畫中?抑莊周逍遙于園中?黃麗淑以行動實現莊周夢蝶,工坊取名“游漆園”,讓來訪的友人遐想“我亦蝴蝶、蝴蝶亦我”之意境,探討漆藝人生哲理。
游漆園是所有漆工藝者夢寐以求的香格里拉,坐落在臺灣藝術大道中潭公路,九九峰對面小巒層疊、云霧飄渺往坪頂半山腰中。園區中央規劃三個高低落差的動態水池,池內自然生態異常豐富。園區內遍植臺灣本土種的花草樹木,綠木扶蘇,宛如人間仙境。其魅力來自于背后這位默默耕耘、努力不懈的臺灣工藝之家、漆藝大師——黃麗淑。
黃麗淑出生在臺灣屏東里港,父親從事的是馬達修護,憑著對于馬達的專業,用兩只黑手拆解、換上零件后重新組合,總能讓顧客面帶笑容地搬回家。小時候,黃麗淑常在功課告一段落時在紙上涂鴉;也喜歡在吃完柚子后,用柚子皮做車身和車輪,然后用線香串起即是一輛拖車。從小黃麗淑的愛涂鴉與弄工藝,即展露對于工藝美術的天分,考上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后,從此踏上漆器工藝、教學相長的“不歸路”。

五福臨門

火樹銀花
1972年,黃麗淑從臺灣藝專畢業后回到屏東縣里港鎮擔任中學美術老師,婚后隨夫婿翁徐得定居草屯,并進入臺灣省立竹山高中美工科,為因應美工科竹編教材而向竹編藝師黃涂山學習竹編,因而對于竹材應用有深入了解。
4年后,黃麗淑進入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設計組,專事竹木工藝產品設計開發和輔導廠商。為了提升產品設計能力,黃麗淑還學習藤編技術,她把竹藤結合設計花器與吊燈初試鶯啼,即榮獲“臺灣省手工業評選展”佳作和優良獎。
因輔導廠商得獎獲得前往日本觀摩的機會,黃麗淑發現,上了漆的花器猶如蝴蝶穿上彩衣,溫潤的手感與優雅的藝境,讓人有驚艷的悸動,當下思索自己的創作作品如果能有天然漆的加持,不但可提升作品的雅致又可以長期保存,由此埋下了日后學習漆藝的機緣。
1984年,黃麗淑開始追隨民族藝師陳火慶學習漆藝。她領悟力極高,又認真學習,所以盡得老師的真傳,更開闊了創作領域,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修養比技術重要,那是一門技藝的精髓,一個擁有高超技藝者其無形的修養,更是令人欽佩而效仿。
1996年,臺灣“文建會”籌劃辦理傳統技藝保存傳習業務,黃麗淑把多年來從事漆器田野調查的資料和洪文珍、徐得一齊策劃“漆器藝人陳火慶技藝保存與傳習規劃”。這個為期一年的傳習計劃,獲得“文建會”所屬的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開創了臺灣在光復后第一次對漆工藝人才的培訓。
基于對漆工藝的熱愛和探討,結合多媒材的可行性。1997年,黃麗淑遠赴日本東京學習漆器修復和學習蒔繪;1998年,再赴日本沖繩研習漆器的堆錦技術;同年,到福建學習中國傳統漆器技法,跟少數民族學習藤材單螺旋纏繞法,跟神佛師傅學習漆缐與貼金箔。

悠

春曉
為擴展創作題材,使作品走出傳統束縛,黃麗淑結合木、竹、藤、漆等復合媒材,創作主題亦從周邊生活體驗中尋找。由于與生俱來的敏銳觀察力,加上扎實又頂真的傳統技藝和不斷接收國內外訊息,使得黃麗淑的每件作品完工時,總有驚艷的效果出現,再加上不時地追求突破和創新,作品常獲評審團的青睞而得獎。1983年至1989年間,陸續榮獲全省美展美術設計組第38屆優選獎;第40屆基隆巿政府獎,第42、43、44屆連續第一名;于1989年 榮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資格”的殊榮;1991年,榮獲日本神川縣“設計大賽 '91 石川”銀賞獎;1993年至1996年,每年都榮獲臺灣“行政院文建會”主辦的民族工藝獎、佳作獎;2000年,榮獲“行政院文建會”主辦的民族工藝獎其他類三等獎。
1999年,黃麗淑從工藝研究所退休之后,開始致力于漆藝的教學與推廣,除了在臺南藝術大學及云林科技大學擔任兼任教授之外,還深耕社區到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傳授基礎的漆器技藝。2000年“九·二一”大地震,南投縣13個鄉鎮觸目所及,到處斷垣殘壁,令人柔腸寸斷。黃麗淑有感于國姓鄉災民災后心靈創傷,于2004年特地認養了“福龜社區生活重建社區”,在組合屋教導災民如何制作漆器,轉移傷痛,心靈重建,以漆器創作成果重拾災民信心。其間,黃麗淑把歷史建筑“糯米橋”的圖案設計在器物表面,目前糯米橋漆器已成為國姓鄉的地方特色工藝,很多游客到國姓鄉旅游時都會買回家當紀念品。

大張夏日彩妍
與此同時,2005年,黃麗淑被“文建會”授予“臺灣工藝之家”頭銜,并有大量作品被文化資產局委托研究,有作品存于現為臺灣文獻館的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官邸。2003年和2009年,有作品進入“高雄巿歷史博物館漆器類典藏研究”。2007年,參與“逆境奮起:國姓鄉打造客家文化園區”,教導國姓婦女參與地方漆器制作。2010年,應邀于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舉辦“黃麗淑的漆藝世界”個展。近年來,連續3年承辦臺灣文化部門與南投縣文化局合辦的“黃麗淑老師漆藝傳習計劃”,并且于2012年在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舉辦“蓬萊敘事——黃麗淑漆器教育師生聯展”。
黃麗淑天生是做漆的料,對天然漆不會過敏,一輩子與漆結緣,對漆藝的傳承和推廣有滿腔的使命感。創作是個人意念的展現,與愛好者產生對話,共享漆器敘述的故事,此種心靈的共鳴比自己的創作更有意義。
游漆園時刻扮演著漆藝愛好者的夢想家園。有了游漆園黃麗淑如魚得水,游漆園的綻放如艷麗的蝴蝶,天天吸引著愛漆人士的到來。

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