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開峰
10月24日,由藏天下雜志社承辦的“2015首屆中國收藏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興偉石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期刊學會會長石峰,全國人大新聞局原局長、國務院參事郭瑞,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健,中國新聞社原社長郭招金等文化及新聞部門的相關領導、專家、收藏家等出席論壇,并見證了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藏天下》雜志北京編輯部揭牌儀式。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在致辭中說,什么是收藏?我曾經在一個研討會上講過:收藏是人們有目的地系統地收集、整理、研究、鑒賞、弘揚人類社會創造的和自然界存在的帶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品的自覺行為。一項收藏就是一個時期或某一門類歷史文化的縮影。收藏是彰顯民族文化魅力、彰顯文化實力、增加正能量的重要實踐成果。因此,保護收藏就是保護文化,保護藝術,保護歷史。
羅伯健認為,近些年來,民間收藏熱潮高漲,收藏家、收藏愛好者隊伍日益龐大。迅速發展之下,必然出現收藏隊伍魚目混珠,收藏水平參差不齊,過度的投機與急功近利者不在少數,收藏目的也就變得不那么單純了。新常態下,理性的收藏投資文化理念與規范逐步形成,收藏者應該更加理性地開展收藏活動,不再是為單純追逐經濟利益、不再幻想一夜暴富、不再是為請客送禮。要讓收藏回歸本原。

參會嘉賓合影
北京文物總公司副總經理馮天書說,收藏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內涵。只要有心,普通物件也能做成大產業。有了收藏的起點,有了合理的規劃,加上一些金融、網絡的助力,收藏就會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
鴻蘊瀧元執行董事秦耀認為,我們現階段的廣大收藏家面臨一個困惑就是我們資產變現難的問題,現階段的收藏情況變現能力并不理想,我也參觀過很多博物館,近10億的藏品是沒辦法直接變現或抵押的,這樣的話對金融行業的我們來說是非常可惜的。
全國政協委員、興偉集團董事長王偉認為,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作為企業家賺更多的錢,是為了更好地踐行社會責任,實現人生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而收藏文化,正是人類每一次進步的一個個鮮活的符號。
王偉說,如今,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石館的興偉石博園,在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之后,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更要有民族擔當。記得當年接待臺灣政要連戰、吳伯雄到園里參訪時,我就覺得兩岸的文化同源同宗,雖現有海峽隔著,但隔不斷文化情緣,因此,興偉石博園下步將加大同海峽對岸的交流合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盡企業家盡有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