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
論關牧村聲樂藝術風格的形成特點
王露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
女中音是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聲部,具有特殊的藝術特色。關牧村是中國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她嗓音優美厚實、生活樸實艱苦和對民族聲樂的執著追求最終成為大眾熱愛的“人民藝術家”。文章主要對關牧村聲樂藝術風格的形成及特點進行研究。文章主要從關牧村歌唱的方法、唱技巧、歌曲的情感、歌曲的藝術處理四個部分重點論述。整篇論文寫作中主要運用了資料收集法和文獻總結歸納法,從書籍、論文、報道、采訪等處獲得。再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加以自己的理解與歸納,進行系統的寫作。
關牧村;聲樂;特點
關牧村,我國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祖籍遼寧沈陽,滿族人,1953年出生于河南新鄉的牧村,以村為名取名關牧村。受母親的影響,從小關牧村就喜愛音樂,之后不管是家庭的變故及生活的艱苦下都堅持聲樂藝術。1977年后任天津歌舞團演員,天津歌舞劇院演員。1987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199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獲碩士學位。她演唱的《金風吹來的時候》曾獲“全國農村歌曲演唱”一等獎,《一支難忘的歌》獲“全國優秀影視歌曲獎”;在全國首屆藝術節中獲得“金唱片獎”;在第十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最高藝術成就獎”。她參與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演出,為50多部電影、電視劇、藝術片配唱主題歌;先后主演音樂故事片《海上生明月》,歌劇《宦娘》、《屈原》。她多次出訪日本、美國、瑞典、丹麥、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參加藝術交流和演出,促進了中國與這些國家與地區的音樂交流和文化交流。
她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愛心活動等,擔任了中華慈善總會的“慈善大使”、中國紅十字會的“博愛大使”等,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天津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天津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全國青聯常委,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天津市青聯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青聯副主席,第七至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由于她的演唱具有獨特的風格,她演唱的歌曲有著很高的藝術地位及審美的價值,也由于她的藝術態度貼近人民群眾,她的藝術立場注重社會的責任,她的為人處世謙虛與低調,對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被人們尊敬地稱為“人民的歌唱家”。
關牧村醇厚優美的嗓音,著名音樂指揮家李德倫說:“關牧村的聲音好像琴弦鑲在大地上的大提琴,由天使的手撥動而發出的美妙旋律,國際上也難找到這種聲音。”她的聲音具有能讓人記下來的力量,有著很高的辨識度。也就是這樣獨特的音色,讓觀眾們對她的歌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幼時由母親發現她有音樂天賦和獨特的聲音條件,便一直支持她走音樂道路。在工廠時,她的歌唱讓工人們喜愛,工人們都覺得她的聲音很有特點,音色也有著聽其聲知其人的特色。經過家庭的變故與生活的磨礪,使得她的聲音變得更加深沉,更加的富有感情。在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后,在沈湘先生的悉心指導下,運用美聲的發生方法及技巧,更加巧妙的使她聲部融合,在保持她特有的音色下,使得她的聲音更加的完整系統化。音域加寬了,音色更加明亮柔和了,聲音更加柔和委婉,更讓人細細品味,這樣她那獨特鮮明的音色更加穩定了。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的期間,關牧村本著學習吸收更多的知識前提下,不管是演唱民族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都用自身獨特的音色演繹,在她獨特聲音下演唱出來的作品也更加讓人印象深刻。關牧村的聲音本身具有不可被模仿和代替的音色,加上后天的生活經歷和對藝術的感覺,讓她能更加深入的去表達聲音及情感,達到聲音與情感并融的效果。先天的條件及后天的磨練,形成她獨特鮮明的聲音條件。這樣才能讓大眾對她的歌聲印象深刻。
關牧村獨特鮮明的聲音條件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個作品體現了她自然舒適的音色,給人以舒暢柔和的感覺;《小河淌水》是一首典型的中國民歌,歌曲是女高音歌曲,關牧村用她獨特女中音的嗓音去演唱,體現出她柔美細膩的音色;《打起手鼓唱起歌》中輕快愉悅的旋律下,體現出了她輕巧彈性的音色;在這些作品中都能充分的感受到關牧村那獨特的聲音條件。著獨特的音色讓她的歌唱藝術更加具有藝術價值,同時也體現出她獨特女中音音色的審美價值。
關牧村在有著獨特的嗓音條件下,把本身音色深沉、醇厚的基礎上,在訓練中進一步的加強聲音的明亮度,讓聲音更加的飽滿。她靈活的把三個聲區結合起來,讓胸聲區厚實飽滿,中聲區自然柔美,頭聲區明亮開闊。她充分的運用自身的聲音特點,將聲音處理與情感表達巧妙的結合。她音色豐富的條件下,才可以更好的演繹作品中的不同情感,讓歌曲更加生動形象,情感表達更加的細膩。她在訓練中努力的加強氣息的聯系,使得氣息長而穩,在演唱歌曲時能更加的連綿柔和,整體感更強。在長期的科學練聲中和她對歌唱的執著鉆研下,她的音域越開越寬廣,能駕馭更多的聲樂作品,高音明亮,低音扎實,兩種音色能自然的轉換,這樣在演繹作品時就能很輕松的駕馭歌曲的難易度,進一步的突出了她在歌唱技巧上的高水平。她的高音輕巧、明亮而有彈性,低音則結實渾厚,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音色自由運用,讓她在作品的表現中充滿了豐富的表現力,充分展現了她寬廣的音域和出色的歌唱技巧。
文如其人,歌如其聲。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成長環境的影響下,內心就有著不同的情感。那么她表現出來的東西就會更加真實。關牧村有著不尋常的生活經歷,思想感情都比別人早成熟起來。從小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經歷也使得關牧村得性格有著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特性,生活經歷讓她的情感深沉細膩。這樣的情感與生活經歷使得她的歌曲耐人尋味,有著豐富的內涵,她把自身得人情感與歌曲的情感很好的融合起來,用心靈在歌唱。她的歌聲中讓人們感受到得不僅僅只是旋律感,更加有生活的展現,有著人生的態度的表現,有著對生命的堅定。她不喜歡很表面做作膚淺的作品,她喜歡深刻,有內涵的歌曲。她曾表示:矯揉造作的不唱,無病呻吟的不唱,華麗膚淺的不唱,粗制濫造的不唱,給多少錢都不唱。這樣的藝術態度讓她更加受人們愛戴,更加體驗出她淳樸的生活態度與高尚的藝術修養。
《一支難忘的歌》是電視劇《蹉跎歲月》的主題歌,劇情描述的是知青一代在革命動亂的年代里的愛恨故事。當時,有很多的歌手都嘗試過這個作品,都不是很令人滿意,關牧村在演繹這個作品時,切合實際的融入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現知青們上山下鄉的坎坷歷程和彷徨心聲,感動人心。關牧村在演唱這首歌曲時,帶著她自身經歷過的苦難坎坷,準確的把握這個作品的傷感又有著希望的情感。

作品前兩句“青春的河流像條河,歲月的河啊匯成歌,匯成歌,匯成歌。”譜子上這段的是比較快的節奏,而關牧村在演唱時,把節奏舒緩的拉伸了,讓旋律更加的舒暢和流動,讓人們在聽時能更加的具有耐人尋味的感覺。在后面的樂句節奏上又明顯的加快,形成一定的節奏上的對比,讓作品的聽覺效果更加有強度,讓人們對這個作品的整體更具有印象。詞作者葉辛更是欣賞這樣的情感表達的藝術處理。他曾在報道中說過,是關牧村唱出了他作品的深刻內涵和情感,并給予高度的評價。這充分說明關牧村用自身的情感和內涵演唱出了這首歌的靈魂。
不同的唱法,不同的表演風格,使得同一個作品的藝術效果有著巨大的差別。關牧村在演唱作品時,在藝術處理部分非常的注重,每一個作品都要很認真仔細的去深入的分析作品的內涵及情感,不論是歌曲的強弱變化、旋律線條、發音吐字等,都要經過細致的處理,追求好的效果,讓作品的感情與內涵能表現的淋漓盡致。關牧村在藝術的處理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并不是很單板和簡單的處理,而是在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深入的添加自身的情感。使得在演繹作品時能更加的具有內涵和獨特鮮明的藝術特色。她更加多元的去嘗試多種風格的藝術歌曲和藝術風格,演唱各種不同風格、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作品,用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體現演唱了一系列不同元素的作品,比如,歌劇《卡門》中卡門的詠嘆調《愛情像一只自由的鳥》等;中國經典民歌《蘭花花》等;流行歌曲《月朦朧鳥朦朧》、《綠島小夜曲》等,這不僅僅是用自己獨特的音色與歌唱的技巧去演繹不同的作品,而是用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處理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準確的把握不同作品的不同音樂形象。更充分的體現出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對作品高度的藝術處理及對作品的駕馭能力。
這里以《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為例,將關牧村對聲樂作品的藝術處理做個具體的分析與論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首歌有施光南創作,講述了新疆姑娘阿娜爾汗與小伙克里木兩人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作者將民族的音調與現代的節奏結合起來,假如現代新的作曲的寫作手法,使得歌曲不僅僅具有一般普通民歌的特色,更具有新鮮獨特的現代風味。關牧村在演唱《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時,用她獨特的音色加以明亮的高音和良好的氣息,很優美流暢的演繹了這個作品。給人們一種很視覺上很清晰自然的感覺。在這個作品里,作曲者不但多作品在音調與節奏上進行了巧妙地處理,還因為是民族與現代的結合,更使得作品有特殊的韻味。關牧村還進行了很細致的藝術處理,來使得歌曲整體聽上去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在重點的詞句中有著細微、巧妙的處理等等,都為作品增添了光彩。如“去到邊哨”的“哨”、“臨行時種下了”的“了”、“綠色的小苗”的“苗”、“在心頭纏繞”的“纏”、“心兒醉了”的“醉”等等。她用聲調的起伏、音量的大小等處理將樂句進行了巧妙地處理,更好的體現了這個作品的民族特色。“在心頭纏繞”的“纏”字的處理上,她用渾厚的聲音條件著重強調了這個字,充分體現了阿娜爾汗對遠方愛人的思念。“心兒醉了”的“醉”字的更是傳神,甜蜜深情的歌唱語氣,讓人沉醉在阿娜爾汗和克里木的美好愛情故事中。
關牧村不僅有優美獨特的嗓音,深沉豐厚的感情,她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和對藝術的熱情,一路上不斷地努力,追求更好的更有影響力的音樂,關牧村的演唱有一種自然美,廣大的觀眾也正是喜歡她的這一點。從美學觀點上看,歌唱自然就是美,刻意的做作就是丑。關牧村作為當代中國最成功的女中音歌唱家,她的歌唱藝術也同樣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也同樣受到聽眾的普遍贊賞和支持,為中國女中音聲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一弘.一支難忘的歌—關牧村藝術人生[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3.
[2]張錦華.聲樂表演教程(上冊)[M].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
[3]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4]宋陽.她在磨難中成才—訪問著名歌唱家關牧村[J].家長,1996(03).
[5]毛繼增.聲情并茂歌以傳情—聽關牧村的演唱[J].中國音樂,1981 (04).
[6]關牧村.永遠為人民歌唱[J].黨建,1998(06).
[7]劉峽.關于女中音聲部的研究[J].藝術教育,2005(03).
[8]顧景梅.談談關于女中音的聲部鑒定和聲區統一[J].人民音樂,1995 (12).
[9]于化.關牧村聲樂歌唱藝術的特點及對中國聲樂藝術的貢獻[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10]李靜.論關牧村聲樂藝術風格的形成及特點[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J616
A
1005-5312(2015)02-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