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劍
(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第三中學)
1.“四課”:即備課、上課、聽課、評課。
2.“四課”模式——“十點、二法、三火花”:就是在備課、上課、聽課、評課時,都緊緊圍繞并應用“十點、二法、三火花”這個統一的模式進行。
(1)“十點”指的是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要抓住的十個點:知識要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關鍵點;疑點;興奮點;疏忽點;知識生長點;創新點;亮點。
(2)“二法”指的是兩種方法即“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體現與優化。
(3)“三火花”指的是“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創新火花”的閃現與點燃。
在“四課”模式的應用中,許多老師對于如何閃現與點燃“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創新火花”感到困惑。那么,如何閃現與點燃“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創新火花”呢?舉例加以說明。
【案例呈現】如下是某老師在一次聽課、評課教研活動中的一個片段實錄。
【出示例題】如圖所示,有一個容器由兩個正方體構成,上部分正方體的邊長為10 cm,下部分正方體邊長為20 cm,則這個容器裝滿水后放在水平的地面上,容器壁的厚度和容器的重量忽略不計。求:(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分別是多大?(2)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各是多大?(g=10N/kg)
【學生演板解題】(此略)
【教師點評并示范解題】解:容器的容積V:(求解過程略,下同);水的質量為:m;水受到的重力為:G;容器底部的面積:S;(1)p=ρgh=3×103pa;F=pS=120N;(2)F=G=90N;P=2250pa
【教師小結】通過本題的求解,我們可以體會到固體壓力、壓強與液體壓力、壓強的差異及其求解方法的差異。
【案例分析】筆者認為:教師對于例題的編擬閃現了“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創新火花”,但在例題的教學中沒有很好閃現三火花,也沒有充分利用本例題的教學來點燃學生的三火花。
筆者認為,對于本例題的教學,可以進行如下最優化設計:
1.在出示例題后,首先提出如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大小會不會相等?(2)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強大小會不會相等?
2.在學生解答本題以及老師示范解答本題后,發現:(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大小不會相等;(2)“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強大小不會相等;這時老師再提出如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1)為什么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大小不會相等?(2)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強大小不會相等?(3)對于上述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分析后再進行交流與評估,老師再進行綜合點評與闡述與歸納,讓學生明確產生相關差異的原因。
3.再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1)本題中的第二問還有什么求解方法?(2)在容器壁的厚度和容器的重量忽略不計的情況下,什么樣的容器裝滿水后放在水平的地面上,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大小才會相等?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容器對地面的壓強大小才會相等?

上述諸問題的設計與解決,定性分析判斷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不但能反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探索真相的欲望,而且又能反復制造一個又一個的興奮點,寓能力培養于知識教學中,寓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于落實知識與技能、優化過程與方法之中,不但有助于反復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智慧火花與創新火花”,同時又能反復閃現老師的“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創新火花”。
羅天旻.“四課”一模式:“十點、二法、三火花”在中學物理教學教研中的應用.華東六省一市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