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桂鋒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2013山東卷理科綜合生物試題:第I卷,選擇題,第6題】
用基因型為Aa 的小麥分別進行連續自交、隨機交配、連續自交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隨機交配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根據各代Aa 基因型頻率繪制曲線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答案】C

A.曲線Ⅱ的F3中Aa 基因型頻率為0.4
B.曲線Ⅲ的F2中Aa 基因型頻率為0.4
C.曲線Ⅳ的Fn 中純合體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線Ⅰ和Ⅳ的各子代間A 和a 的基因頻率始終相等
此題是選擇題的壓軸題,考查遺傳定律的應用,涉及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跳躍性強,思考的空間很大,會用掉考生較多的時間,對考生獲取信息能力、圖文轉換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不愧為最后一道生物選擇題的分量。但仔細分析來看,該題依然是考查了最基本的知識點,信息量大成為最大的障礙。掌握這一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可以節約時間。下面就本題解題方法總結如下: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個體之間的交配。
隨機交配——指各種基因型的個體自由交配,個體之間交配機會均等。
識坐標——理解坐標圖中縱、橫坐標的含義,找出縱、橫坐標的關系。本題橫坐標為交配代數,縱坐標為Aa 基因型頻率,表示的是子代Aa 基因型頻率隨著交配代數的增加而出現的變化情況。
明關鍵點——明確曲線中的關鍵點(起點、終點、轉折點、交叉點)所表示的生物學意義。本題涉及四種交配模式:“連續自交”“隨機交配”“連續自交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隨機交配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根據題意四條曲線的起點值均為1。
分析走勢線——觀察并分析曲線的走向、變化趨勢,理清各段曲線的變化趨勢及其含義。
由圖1:AA 概率等于aa 概率,在Fn 中Aa 基因型頻率為(1/2)n,純合子(AA、aa)自交,子代均為純合子(AA、aa),則Fn 中Aa 基因型頻率為(1/2)n。

圖1

圖2
由圖2:連續自交并淘汰隱性個體Fn 代中Aa 基因型頻率=Aa/(AA+Aa)=2/(2n+1)。
如果一個種群符合下列條件:①種群是極大的;②種群個體間交配是隨機的;③沒有突變產生;④種群之間不存在個體的遷移或基因交流;⑤沒有自然選擇。那么,這個種群的基因頻率(包括基因型頻率)就可以一代代保持平衡,這就是哈代—溫伯格定律。公式可以表示為(p+q)2=p2+2pq+q2。其中p 為顯性基因頻率,q 為隱性基因頻率。
因此,根據哈代—溫伯格定律可知,Fn中A 基因頻率為1/2,a基因頻率為1/2。Fn 中AA 概率為1/4;Aa 概率為1/2;aa 概率為1/4。
P:根據親本基因型Aa,A 的基因頻率p 為1/2,a 的基因頻率q 為1/2。
F1:AA 基因型頻率為p2=1/4,Aa 基因型頻率為2pq=2×1/2×1/2=2/4,淘汰aa 個體,統計F1基因頻率A 為2/3,a 為1/3。
F2:AA 基因型頻率為p2=4/9,Aa 基因型頻率為2pq=2×2/3×1/3=4/9,淘汰aa 個體,統計F2基因頻率A 為3/4,a 為1/4。
F3:AA 基因型頻率為p2=9/16,Aa 基因型頻率為2pq=2×3/4×1/4=6/16,淘汰aa 個體,則F3中Aa 基因型頻率=(6/16)/[(9/16)+(6/16)]=2/5。
A.曲線Ⅱ的F3中Aa 基因型頻率為0.4
解析:Aa 基因型頻率為2/(n+2)=2/(3+2)=0.4
B.曲線Ⅲ的F2中Aa 基因型頻率為0.4
解析:Aa 基因型頻率為2/(2n+1)=2/(22+1)=0.4
C.曲線Ⅳ的Fn中純合體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解析:曲線Ⅳ:
Fn中純合體比例=1-Aa 基因型頻率=[1-(1/2)n],
Fn-1中純合體比例=[1-(1/2)n-1];
Fn中純合體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了[1-(1/2)n]-[1-(1/2)n-1]=(1/2)n
D.曲線Ⅰ和Ⅳ的各子代間A 和a 的基因頻率始終相等
縱觀近幾年來高考試題中出現的圖表題,有的來源于教材,有的是在總結規律過程中形成的圖表,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重視教材中圖表的理解,又要有所拓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許多知識都可以量化,涉及一些計算,解題方式的數學化越來越明顯。因此,教學中要設立計算專題,將“生命基礎的有關計算”“生物代謝的相關計算,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的相關計算”“生物的遺傳、變異、進化相關計算”等知識整合起來,理順這些知識中的數量關系,并且注重規律的總結,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能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物學問題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