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磊 呂品姬
1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殼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安寧莊路1號,100085
2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漢市洪山側路40號,430071
利用該指標對觀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價時,自檢內精度α越小,觀測數據質量越高[1]。
中國大陸地殼形變觀測臺網中,鉆孔四分量應變觀測自2007年開始迅速發展,截止到2014-09已有近40套YRY-4型和20多套RZB型鉆孔四分量應變儀運行。為了客觀評價鉆孔四分量應變觀測資料的質量,唐磊等[1]曾對比分析相對標定自檢內精度、相對標定系數平均值、面應變相關系數等,通過不同的求偏差方法改進相對標定自檢內精度。此種評價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不同臺站的觀測數據質量。
一般情況下,某臺站觀測數據的相對標定自檢內精度值越小,則兩組面應變一致性越好,說明該臺觀測數據越符合四分量應變觀測的自檢特性,觀測質量越好。但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發現,每月對地殼形變臺網中的鉆孔四分量應變進行質量評價時,部分臺站的自檢內精度指標顯示觀測質量較好,每月繪制的兩組面應變曲線趨勢變化一致性也較好;但繪制時間尺度較長的觀測曲線時,卻發現兩組面應變趨勢一致性較差,個別臺站甚至出現兩組面應變趨勢反向的狀況。初步分析認為,此種情況可能與分析數據的長短有關。另外,在利用四分量鉆孔應變數據進行應變換算、時頻特征分析、同震響應等地震研究時[2-4],應對觀測數據進行相對標定處理及自檢分析。為了正確使用不同時間長度的數據和客觀評價觀測數據,本文對年、月、日3種不同時間尺度的四分量觀測數據進行自檢分析,并結合兩組面應變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進一步探尋四分量觀測數據質量評價指標,改進不同時間尺度數據使用前的自檢分析方法。
邱澤華等[2,5]根據四分量鉆孔應變觀測的特點,提出鉆孔四分量應變觀測實地標定的方法,根據一定的假設來對元件觀測值進行校正。令

其中si為各元件的觀測值。根據四分量鉆孔應變特性,應該有:

將實際測值代入式(2),設定任意一個ki=1,可以反演得到其他ki。分別給定不同ki=1,可以得到4組ki(i=1,2,3,4),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反演結果。ki都應在1附近取值,特別是探頭與圍巖的耦合處于理想狀況時,所有ki都等于1。我們稱對ki的這種反演為實地相對標定,稱ki為相對校正系數。利用該指標對觀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價時,ki越近于1,表明觀測數據質量越高。
利用相對校正系數進行四分量觀測數據評價時,只能判斷單個元件的觀測數據。為了評價一套儀器4個元件的觀測數據質量,在相對標定基礎上,提出自檢內精度[1]。根據研究,對于理想情形,相對校正系數都應等于1[2,5-6]。由4個元 件的標定系數求出均值和偏差,仿照潮汐因子內精度概念,定義:

其中,α為自檢內精度;S是偏差,這里的偏差是相對于4個元件校正系數的均值來計算的;R為4個元件相對校正系數均值的絕對值。為了適合k值設定,計算偏差時改用4個相對校正系數相對于1的偏差:

利用該指標對觀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價時,自檢內精度α越小,觀測數據質量越高[1]。
鉆孔四分量應變觀測可以得到面應變1(分量1+分量3)、面應變2(分量2+分量4),直接通過原始數據得到一組面應變。將原始數據進行相對標定后也可得到一組面應變,每組面應變都可計算一相關系數:

其中,r表示相關系數;S13表示“分量1+分量3”,即面應變1;S24表示“分量2+分量4”,即面應變2;N表示數據個數。利用該指標對觀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價時,兩組面應變相關系數越接近1,觀測數據質量越高。
選用甘肅高臺地震臺2013年連續觀測的分鐘值、整時值、日均值和5日均值數據,對年時間尺度的四分量觀測數據質量進行分析。表1為利用3 種處理方法計算的質量評估結果。分析可知:1)由5日均值計算的4個元件的相對校正系數更接近1,自檢內精度值最小,校正前后的兩組面應變相關系數更接近1;2)由日均值和5日均值計算的自檢內精度值近似相等,元件相對校正系數和面應變相關系數差別也很小;3)不同數據類型計算的元件相對校正系數、自檢內精度、面應變相關系數與數據采樣率有關,采樣率越低,3種質量評估結果反映的數據質量越好。
圖1為由不同類型數據的計算結果繪制的2013年相對校正前后的兩組面應變觀測曲線。結合表1可知,4種數據類型繪制的兩組面應變相關性非常高,說明高臺地震臺的觀測數據非常符合四分量鉆孔應變觀測原理。

表1 2013年高臺地震臺四分量鉆孔應變臺觀測資料質量評價結果Tab.1 The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of Gaotai station in 2013

圖1 高臺地震臺2013年四分量應變觀測校正前后面應變曲線Fig.1 Plane strain curves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of Gaotai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correction in 2013
選用高臺地震臺2013-01 連續觀測的分鐘值、整時值、日均值和5日均值數據,對月時間尺度的四分量觀測數據質量進行分析。表2為根據不同數據類型計算的觀測數據質量評估結果。分析可知:1)由整時值計算的4個元件的相對校正系數更接近1,自檢內精度值最小,校正前后的兩組面應變相關系數近似于1;2)由其他3種類型數據計算的質量評估結果相對較差,不能客觀反映該地震臺的數據質量。
圖2 為由不同類型數據計算結果繪制的2013-01相對校正前后的兩組面應變觀測曲線。結合表1的面應變相關系數可知,整時值繪制的兩組面應變相關性非常高;相對校正前,日均值和5日均值繪制的兩組面應變相關性較低,校正后兩組面應變相關性較高,觀測曲線幾乎重合到一起,說明利用鉆孔應變觀測數據進行相關應變換算前,對觀測數據進行相對標定十分必要。

表2 2013-01高臺地震臺四分量鉆孔應變臺觀測資料質量評價結果Tab.2 The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of Gaotai station in January 2013

圖2 高臺地震臺2013-01四分量鉆孔應變觀測校正前后面應變曲線Fig.2 Plane strain curves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of Gaotai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correction in January 2013
選用高臺地震臺2013-01-01 連續觀測的分鐘值、整時值數據,對日時間尺度的四分量觀測數據質量進行分析。表3為根據兩種數據計算的觀測數據質量評估結果,圖3為2種數據繪制的相對校正前后兩組面應變觀測曲線。分析可知:1)由整時值計算的4個元件的相對校正系數結果更接近1,自檢內精度值最小,校正前后的兩組面應變相關系數幾乎等于1;2)整時值繪制的兩組面應變相關性非常高,校正后繪制的兩組面應變觀測曲線幾乎重合到一起;3)分鐘值繪制的兩組面應變相關性也較高,但元件相對校正系數偏離1較多,不能客觀反映觀測數據質量。

表3 2013-01-01高臺地震臺四分量鉆孔應變臺觀測資料質量評價結果Tab.3 The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of Gaotai station in January 1,2013

圖3 高臺地震臺2013-01-01四分量鉆孔應變觀測校正前后面應變曲線Fig.3 Plane strain curves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of Gaotai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correction in January 1,2013
1)對較長時間尺度四分量觀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價時,自檢內精度計算應選用連續觀測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數據;對較短時間尺度四分量觀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價時,應選用整時值數據。
2)利用四分量應變觀測數據進行應變換算、地震研究時,應首先對觀測數據進行元件相對校正[2,3]。對長期四分量應變觀測數據進行元件相對校正時,應利用日均值或5日均值數據;對短期四分量應變觀測數據進行元件相對校正時,應利用整時值數據。
[1]唐磊,邱澤華,宋茉.鉆孔四分量應變觀測自檢內精度分析[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0,30(增刊II):36-39(Tang Lei,Qiu Zehua,Song Mo.Self-Test Accuracy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10,30(Supp II):36-39)
[2]邱澤華,闞寶祥,唐磊.四分量鉆孔應變觀測資料的換算和使用[J].地震,2009,29(4):83-89(Qiu Zehua,Kan Baoxiang,Tang Lei.Conversion and Application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Meter Data[J].Earthquake,2009,29(4):83-89)
[3]劉琦,張晶,池順良,等.2013年蘆山Ms7.0地震前后姑咱臺四分量鉆孔應變時頻特征分析[J].地震學報,2014,36(5):770-779(Liu Qi,Zhang Jing,Chi Shunliang,et al.Tim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at Guzan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2013 Lushan Ms7.0 Earthquake[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14,36(5):770-779)
[4]劉琦,張晶,晏銳,等.高采樣率四分量鉆孔應變同震響應分析[J].中國地震,2013,29(1):57-67(Liu Qi,Zhang Jing,Yan Rui,et al.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Response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Meters with High Sampling Rate[J].Earthquake Researth in China,2013,29(1):57-67)
[5]邱澤華,石耀霖,歐陽祖熙.四分量鉆孔應變觀測的實地相對標定[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5,25(1):118-122(Qiu Zehua,Shi Yaolin,Ouyang Zuxi.Relative In-Situ Calibration of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05,25(1):118-122)
[6]闞寶祥,邱澤華,唐磊.泰安臺鉆孔差應變觀測的實地標定[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7,27(6):119-123(Kan Baoxiang,Qiu Zehua,Tang Lei.In-Situ Calibration of Borehole Shear Strain Meter at Taian Station[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07,27(6):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