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楠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聽力理解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聽力在現今的英語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很多學生的聽力水平仍然很差。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因素可能是聽力課中的傳統教學方法對聽力理解收效不大。本文把英語專業學生在聽力理解中進行學習策略訓練的效果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研究英語聽力理解中學習策略的使用是否比不使用任何學習策略會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本文研究對象為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2013 級學生共60 人,平均年齡18 歲。這些學生在進校時隨機地被分為兩個班。該實驗進行前對他們進行了一次英語聽力測試,確認兩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相當。一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組,另一個班的學生作為對比組。在聽力課堂中,教授實驗組使用各種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包括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以及社會/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對比組的學生不進行學習策略訓練,仍以傳統教學方法給他們授課。隨聽力課的進行逐步收集數據。
2011-2012 年大學英語四級聽力考題2 套。
探究聽力理解中學習策略的使用能否對英語專業的學生產生良好的效果。
假設進行學習策略訓練后的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并不優于不進行學習策略訓練的傳統教學模式。假設進行學習策略訓練的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優于不進行任何學習策略訓練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比組的聽力教學步驟:按照常規教學方式授課,不涉及學習策略的學習和訓練。實驗組的聽力教學步驟:除了進行正常的聽力教學活動外,還教授學習策略的知識,訓練學習策略的運用。
本實驗開始前進行了一次聽力測試,以檢測學生的聽力水平。測試內容為2011 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聽力。2014 年第一學期學生共有4 個月的聽力課,截至學期末,實驗組完成全部學習策略的學習和訓練。然后,兩組進行了一次實驗后測試,測試內容為2012 年6 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與測前考試難度相當。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社會科學統計軟件)進行處理,以0.050作為數據分析中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水準。最后,對兩組的測試結果進行了比較如下:

表1 兩組的聽配對檢測

表2 經獨立樣本T 檢驗,兩組測前和測后比較
從表1 可見,經過該實驗,兩組學生的聽力水平比實驗前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對比組:T=4.292,P<0.001<0.05;實驗組:T=9.467,P<0.001<0.05。從表2 實驗前測試結果可見T=0.289,P>0.05,兩組實驗前測試的分值沒有很大的差距,也就說明了兩組在實驗前聽力水平相當。而從表2 實驗后測試結果可見,實驗組和對比組的差別較大,分別為T=1.725,2.620,P=0.047<0.05,顯然,經過學習策略訓練的實驗組比對比組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經過數據分析得出了研究結論:該項實驗后,兩組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實驗組的總體表現明顯好于對比組。原因正是對兩組不同的授課方式所致,即英語聽力課中進行學習策略學習和訓練和不進行學習策略學習和訓練的差異。聽力課中進行學習策略學習訓練后效果明顯更好一些。總而言之,有學習策略訓練的聽力教學方法比以往沒有學習策略訓練的傳統教學方法更加行之有效。因此,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應該重視語言材料輸入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