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志成鑄造有限公司 (442700) 汪國昌
定位精度放大效應在零件加工中的應用
■湖北丹江口志成鑄造有限公司 (442700) 汪國昌
摘要:通過對具體零件的加工分析,介紹定位基準與定位精度的放大效應,通過加大定位基準相對于基點的旋轉半徑,減少定位誤差,使工裝定位更加準確。

定位是零件加工中的重要環節,定位基準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零件的工序安排和加工質量,所以零件在定位基準選擇時除遵守六點定位原則外,還必須遵循一定的定位基準選擇原則。筆者根據多年的經驗,以實例對定位精度放大效應在零件加工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所要加工的零件是汽車發動機上的重要起動件,屬于中型盤類零件,零件不同區域有要求不同的孔或螺紋孔,外圓有58個信號槽,其結構、尺寸及位置精度如圖1所示。外圓周上58個信號槽相對基準G、H、A的位置度為φ0.2mm,φ(6.1±0.05)mm的銷孔相對基準A、B、F的位置度為φ0.2,其余各孔的位置度相對較大,一般容易保證。

圖1
該零件在數控車上進行內外圓及端面的車削加工,在加工中心上鉆各孔、攻螺紋及銑圓周上的各槽。各孔和所有螺紋加工是在一臺加工中心一道工序完成,銑槽是在另一臺加工中心上增加第四軸分度一次完成圓周上58個槽加工。
原工藝方案為:10.粗車摩擦面端端面及內外圓→……→80.鉆孔攻螺紋→90.銑外圓周上58槽→100.清洗防銹包裝→110.入庫。
按常規思路一般會按上述流程安排工藝,因為銷孔是圓周槽的基準,但以該方案加工,除外圓周上58槽的位置度φ0.2mm始終無法完全保證外,其余都能滿足圖樣質量要求。由于各孔的加工是在一臺加工中心上一次完成的,該工序是以基準A、B定位,螺紋孔端面壓緊,12×φ18mm孔、φ(6.1±0.05)mm銷孔均符合基準統一原則,雖然相對于12×M10×1.5mm的螺孔加工出現基準不符,但它們的基準加工時仍然是以基準A、B定位加工出來的,不僅螺孔遵守最大實體原則,而且位置度公差達到φ0.41,所以各孔均能滿足圖樣要求。
90序加工外圓周上58個槽時,以基準A和內孔φ(50±0.25)mm及銷孔φ(6.1±0.05)mm定位,在加工中心上以第四軸進行圓周分度,用自行設計的成形盤銑刀加工。試制中該58個齒槽的位置度基本沒有合格的,于是將中心定位孔的定位銷改為可脹心軸,但仍不能滿足圖樣要求。經認真分析,認為兩銷中的中心孔雖用了可脹心軸,但銷孔仍用固定銷,它與銷孔間為間隙配合,由于該間隙的存在,使圓周上58個信號槽的位置存在誤差,且由于小孔距中心尺寸為R56mm,信號槽中心距中心尺寸為R246mm,則信號槽距中心距離是銷孔距中心距離的4.39倍,那么信號槽的位置度即為銷孔位置度的4.39倍,若銷孔與定位銷的間隙為0.05mm,則信號槽的位置定位誤差將為246×0.05/56=0.219 6(mm),該定位誤差已經超出了圖樣的要求,而加工中除定位誤差外,還有機床、夾具和刀具等誤差,所以由于放大效應的存在,注定這種加工方法不能滿足圖樣位置精度的要求(見圖2)。當銷孔與定位銷的間隙為0.05mm時,信號槽位置度誤差為0.219 6mm,已經超出了圖樣位置度0.2mm的要求,而為便于裝件,銷孔與定位銷的間隙最小為0.05mm也是正常的,加之銷孔的公差為0.1mm,所以銷孔與定位銷的間隙一般會大于0.05mm,故該定位方法的定位誤差從理論上來說會大于0.219 6mm。

圖2 位置度誤差示意圖
根據上述分析,零件的定位誤差存在放大效應,據此可以將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調整,將80序和90序進行調整,即80.銑外圓周上58槽→90.鉆孔攻螺紋,其余工序不變,這時先加工出58個槽,然后再以槽定位加工孔和螺紋,這樣當槽的定位誤差為0.2mm時,銷孔的定位誤差僅為0.045 5mm;螺栓孔的誤差為0.056 1mm;誤差較大的螺紋孔誤差也僅為0.182 9mm。經上述改進工藝加工的零件基本能夠滿足圖樣要求。改進后80序、90序的夾具如圖3、圖4所示。
在零件加工工藝安排時,既要考慮加工工藝選擇的一般原則,還要結合零件結構尺寸,充分考慮定位基準與加工的尺寸關系,避免將定位誤差放大,造成零件加工尺寸精度超差,特別是結構尺寸較大的零件,更要注意定位誤差的放大效應對零件精度的影響。

圖3 80序夾具及設備圖

圖4 90序夾具及設備圖
參考文獻:
[1] 孫光華. 工裝設計 [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2] 張耀宸,馬占永. 機械加工工藝設計實用手冊[M]. 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3.
專家點評
實際加工中,有些誤差是無法徹底消除的,只能通過改變定位基準的精度和位置來縮小誤差。文章介紹了定位基準與定位精度的放大效應(加大定位基準相對于基點的旋轉半徑,減少定位誤差),使工裝定位更準確。
收稿日期:(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