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祖禹
花開烏蒙
■趙祖禹

早春剛過,接到好幾個外地朋友電話,咨詢到“世界最大的天然花園”畢節百麗杜鵑風景區觀光的時間、線路、氣候狀況。我告訴他們,景區現在已有三分之一杜鵑花盛開,未來三周將看到方圓250平方公里、色彩紛呈、氣勢磅礴的杜鵑花怒放。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當地彝族人家叫“索瑪花”,是“迎客之花”的意思。杜鵑花是我國三大天然名花之一,被譽為“高山玫瑰”,是畢節市市花。“水蜂巖蝶俱不知,霜紅凝艷數千枝”,就是古人吟詠杜鵑花的經典詩句。
畢節的春天,總是乍暖還寒,晚上看電視還得打開電暖爐。一個周末的上午,偶然上屋頂幫妻子晾曬衣被,看見畢節人民公園里那無數翠柏掩映之間,有一片白里透紅的煙霞,驀然想起,公園的西府海棠開了!
靜看一朵朵花兒無聲的綻放,欣賞她無窮的魅力與芬芳,感悟如歌的歲月似水流淌,你的心中可曾浮起絲絲感傷?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賞花的感覺取決于賞花人的心境。同在唐朝,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劉希夷感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孟浩然惆悵“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我時常被北宋詞人晏殊那超越時空而富于哲理的詠嘆所震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人生際遇總是充滿無窮的矛盾,但歡樂或者痛苦,尋找或者失去,沒有一帆風順,也不會一路荊棘,除了風霜雨雪,還有彩霞艷陽,惠風和暢!南宋陸游寫下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讓多少客居異鄉的游子心中泛起綿綿不絕的鄉愁,我倒覺得過于煽情了。
海棠花屬薔薇科,為落葉小喬木,大部分從開花到花落,花朵顏色都有一個由深變淺的過程,畢節公園這一片海棠花就是由粉紅變為
白色。海棠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雅號“解語花”,有“花中神仙”美譽。當然,因為系木本,其氣質、韻味及凝聚的文化內涵,絕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秋海棠可比。據我所知,這種海棠共有四品,即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貼梗海棠在我們烏蒙山區常見,我也曾在威寧自治縣雪山鎮妥打自然保護區見過成片的木瓜海棠,唯獨沒有見過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清香艷麗,耐寒性強,是海棠中的上品。據說北京頤和園的西府海棠聲名顯赫,我到過春天的北京,沒有踏進春天的頤和園,也不喜歡看那大家閨秀似的花。還是在咱們西部小城公園里,流連海棠花海,看花瓣如雪片飄落,任光陰在這春日的午后或者黃昏悄悄流逝,回憶人生過往,回憶那些為理想發奮苦讀、為事業奮力拼搏的青春好時光,感覺幸福也像花兒一樣,是如此干凈和簡單!
畢節公園這片西府海棠,是大自然對畢節人民建設生態文明的豐厚饋贈,是一場關于春天的視覺、嗅覺和精神的盛宴!我已連續四個春天徜徉其間,觀花賞花,品味生活,提振精神,感悟人生。
中學時代收集古代奇詩,發現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是愛花之人,這位先生許多詩詞跟酒和花有聯系。最為有名的一首回文詩就是關于賞花的: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老蘇看了一天花,居然喝醉了,還能騎馬回來,不用打卡考勤,隨意休閑,又可免醉駕之虞,那時的公務員真瀟灑啊!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古代許多文人具有海棠情節,蘇東坡算是典型的海棠粉絲,從他這首《海棠》詩看得出詩人對海棠是何等癡迷!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南宋詞人李清照這闋《如夢令》,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無奈。作為丫鬟或者傭人的卷簾人,肯定沒有發現經過一夜狂風疏雨,海棠花會有什么變化,因此回答“海棠依舊”。只有多愁善感的詩人李易安才會感覺,并且給予糾正:“曉得不,海棠肯定綠葉茂盛,花漸凋零!”
“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貴賽江南”!杏花春雨已經不是江南的專利,古人的預言終將成為現實。
春去春會來,烏蒙花再開。畢節試驗區的百里杜鵑已成為5A級風景名勝區,金沙縣萬畝金色的油菜花,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李花、櫻桃花、土豆花,是試驗區幾百萬各族人民同步小康的幸福花!
(作者為九三學社畢節市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