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類型·審美·資本·媒介:對2014年中國電視劇研究的分析*

2015-02-20 15:40:50金丹元周旭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文化

■金丹元 周旭

類型·審美·資本·媒介:對2014年中國電視劇研究的分析*

■金丹元 周旭

2014年度電視劇研究成果呈現出多元化的景象,本文主要以國內重要的學術期刊、報紙以及學術會議上所發表的關于電視劇研究的文章為具體考察對象,并從電視劇的類型模式、人文價值、審美特征、產業發展、文化傳播等層面對本年度電視劇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力圖歸納出本年度電視劇研究的動態、熱點和重點,為電視劇研究和創作尋求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電視劇;類型模式;人文價值;產業發展;文化傳播

無論是從電視劇的產量,還是從電視劇的類型上看,2014年中國電視劇均呈現繁榮之景,這無疑為電視劇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考察2014年電視劇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從微觀的角度對當下熱播劇的類型屬別、人文價值、產業發展、文化傳播等具體現象進行爬梳和總結;另一種是從宏觀的角度對電視劇的藝術特征、敘事模式、美學風格等進行理論層面的建構。本文主要以《現代傳播》《中國廣播電視學刊》《電視研究》《當代電影》《當代電視》《中國電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匯報》等重要學術期刊和報紙上的關于電視劇研究的相關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梳理、總結出2014年度電視劇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問題,以期能為電視劇創作和研究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一、模糊的邊界:對當下電視劇主要類型及其新發展的思考

電視劇類型研究一直是學界所關注的重要課題。2014年中國電視劇在堅守古裝歷史劇、家庭倫理劇、軍旅劇、都市愛情劇等傳統類型的基礎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比如古裝歷史劇出現了像《宮鎖連城》《古劍奇譚》《美人制造》等具有穿越、玄幻、神話元素的作品;家庭倫理劇出現了像《二胎》《食來孕轉》《保衛孫子》等偏重于育兒類題材的作品;而都市愛情劇則向職場劇轉化,出現了諸如《產科醫生》《愛的婦產科》《產科男醫生》《離婚律師》《青年醫生》等有較高收視率的作品。面對電視劇類型的多元化和一些新的發展現象,本年度電視劇類型的研究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對當下電視劇的主要類型及其類型特征的分析,渴求建立更加完善和科學的電視劇類型理論。電視劇類型研究的核心問題就是電視劇類型理論的建構和類型劃分標準的確立,經過學者們多年的探索,電視劇類型理論的構架基本成熟,如張智華教授的專著《電視劇類型》不僅從概念、內涵、成因等方面對電視劇類型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廓清,還通過對電視劇類型和電影類型的比較分析,提出電視劇可以劃分為青春偶像劇、情景喜劇、一般喜劇、武俠劇、破案劇、諜戰劇、言情劇、倫理劇、科幻劇、魔幻神怪劇、歷史劇、古裝劇、軍旅劇等13種類型,并對各種電視劇類型的主要特征進行了具體分析。此外,本年度也有不少學者從既定的類型對電視劇做了專門性研究。如關于家庭倫理劇,高衛紅的《家庭倫理劇的社會文化訴求》、路娟的《中國當代家庭倫理劇的文化反思及價值回歸》、蘇揚的《家庭倫理劇的審美追求與思考》、武繼賢的《家庭倫理劇的倫理價值取向研究》以及汪振城的《當前我國電視劇家庭倫理劇研究成果述評》等文章均對家庭倫理劇進行了文化與審美層面的反思,揭示出了當下家庭倫理劇在社會文化訴求、倫理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家庭倫理劇的創作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文化導向作用。關于歷史劇,論文《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經典解構與意義共享》從歷史經典的解構與多義敘事、審美精神的交流與共享、大眾消費的世俗與宰制三個維度對當下歷史劇的文化特性及商品屬性做了較為深入的剖析。而文章《“顛覆”不是歷史劇的應有品格》明確提出歷史虛無主義浪潮席卷了當前文藝界,歷史不再是絕對真實可信的事實,歷史不過是劇作家和導演表達自我的媒介。同樣,學者陳友軍則從歷史氣氛與細節的真實、歷史氣氛與藝術本質的真實、歷史氣氛與藝術意境的超越三個層面討論了歷史劇中歷史氣氛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并指出歷史氣氛是一個關于藝術創作的內涵和外延的美學問題,一部作品少了藝術“氣氛”光環的環繞,就會顯得暗淡,也會影響受眾對一部電視劇的認知和判斷①。的確,當下歷史劇的創作在大眾文化和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大多使用戲說、戲仿、反諷、拼貼的創作方法,導致歷史的斷裂和缺失。因而,如何處理藝術創作與歷史故事、歷史文化之間的關系是當下歷史劇創作所要直面的重要課題。

第二,對當下新的電視劇類型、子類型現象進行學理上的反思,試圖尋求解決電視劇類型劃分的新方法。近年來,隨著電視劇的不斷發展,電視熒屏上涌現出了許多新的電視劇類型或子類型,電視劇類型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已然無法再用傳統的類型劃分標準來為其命名和歸類。為此,電視劇類型研究所面臨的最為迫切的任務就是對當下的電視劇類型進行重新劃分和歸類。如論文《論類型電視劇的類型邊界模糊現象》以《甄嬛傳》為例,認為當下的電視劇不僅出現了許多新的“子類型”和“雜糅型”作品,電視劇類型的邊界也變得日趨模糊,并提出當下電視劇類型邊界變得模糊的主要原因是電視劇作為大眾流行文化消費產品以及電視劇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文章《當前電視劇類型模式的發展與大眾文化的精神圖景》也認為電視劇類型的不斷發展,是進入消費主義社會之后大眾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由此可見,上述兩篇文章都將電視劇類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大眾文化和電視產業的發展。但筆者認為當下電視劇出現新的類型,甚至反類型現象,除了電視劇作為大眾文化產品的商業訴求外,更重要的是離不開觀眾的選擇和偏好。正如郝建教授所言:“敘事性影片制作的成規是來自工業和觀眾之間的一種張力和不斷進行的協調,而工業是在滿足觀眾對日常生活經驗的儀式化濃縮的無言要求的同時,力求使生產過程經濟化。”②同樣,文章《類型學話語的建構與重申》在評價張智華教授《電視劇類型》的基礎上,對電視劇類型的相關深層次問題也展開了獨到的分析。如果說上述幾篇論文旨在探討當下中國電視劇出現類型變化的主要原因,那么論文《2010—2013年我國省級衛視電視劇類型競爭的實證研究》則通過近四年省級衛視黃金時段電視劇類型的抽樣數據,從家庭倫理、都市言情、喜劇、青春偶像、諜戰、涉案、武俠、戲說歷史、穿越、現代戲劇、近代歷史、革命軍事、古裝、宮廷14種類型,對我國省級衛視黃金時段電視劇的類型比例、整體垂直多樣性和水平多樣性進行了實證研究。

總之,在大眾文化、電視劇產業和電視劇觀眾共同助推下,2014年中國電視劇類型呈現出多元化、雜糅化、新型化的特點,電視劇類型之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傳統的電視劇類型模式和分類標準已然不能完全闡釋新的類型問題。如此,電視劇類型研究迫切需要探求新的類型模式和標準來化解理論上的困境。當然,從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不少研究者已做出了這方面的努力,他們試圖建構更加完善、更加系統的類型理論。但筆者認為,關于電視劇類型的研究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和聯系實際的方法來處理,否則就會導致類型理論與實際現象的脫節,從而失去自身的闡釋張力。

二、多元的視角:對當下電視劇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的審視

由于電視劇廣泛的社會受眾和強勁的文化傳播力,電視劇對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社會風尚等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從某種層面講,被布迪厄稱之為“象征性實踐”的電視劇話語生產,不但可以建構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觀,還可以建構人們的生活模式、處世觀念、知識體系,甚至個人信仰。現實和歷史表明,電視劇創作與社會文化建設是緊密相連的,是彰顯時代精神和書寫人們生活的重要手段。因而,關于電視劇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的研究一直是電視劇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縱觀2014年度電視劇研究成果,學者們對電視劇的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的研究集中表現為以下兩種范式。

第一,對本年度電視劇的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進行綜合性研究。本年度電視劇人文價值與審美特征的研究呈現多元化的態勢,既有對電視劇主旋律文化內涵的剖析,也有對電視劇大眾文化表征的批判;既有對電視劇審美價值導向的解構,也有對電視劇日常化審美敘事模式的建構。論文《當前電視劇創作的文化特征與問題反思》通過對當下革命歷史劇、古裝歷史劇、現實題材劇文化內涵的分析,認為當下中國電視劇依然存在著缺乏藝術精品、題材類型單一、漠視觀眾權益等問題。尹鴻教授從“輕故事”“輕敘述”兩個層面,對當下電視劇的文化發展走向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指出由于受網絡傳播和廣告消費的影響,當下電視劇創作主流已經從以中老年受眾為核心轉向對中青年受眾的關注,電視劇文化變得更加年輕、更加輕松、更加娛樂,更加具備現代都市文化的特點,電視劇的藝術氣息、文化氣息、現實主義精神、社會擔當、歷史責任感等似乎有所下降③。文章《媚俗表征下電視劇視像文化生態審思》從返歸傳統文化、價值引導和現實關懷、日常敘事和生活倫理三個層面論述了拓展當下電視劇美學內涵的方法與途徑。同樣,文章《“雷劇”高收視率的文化悖論》則認為越雷越有市場的創作亂象,讓大多以盈利為目標的電視劇制作機構陷入兩難處境:一方面,電視劇高收視率意味著高回報、高附加值,也意味著電視劇產業乃至電視劇播出機構的高利潤;另一方面,“雷劇”高收視率無疑擠壓了正常的藝術創作,甚至導致不“雷”的正劇淪陷,電視劇產業生態結構危機的隱患。的確,在價值觀混亂的當下,電視劇創作不能只片面地追求高收視率和商業利潤,而應更重視電視劇內在的人文價值和藝術格調,以提升中國電視劇的整體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的品位。

第二,對本年度某種電視劇類型或某部電視劇的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進行個案性分析。如論文《“中國夢”的現世影像表達——論現世題材電視劇創作與“中國夢”的文化機理》以現實題材電視劇為例,從文化基因、大眾表達、時代解讀、價值內涵四個方面闡釋了現實題材類電視劇創作與“中國夢”之間的緊密關系,具有極強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經典解構與意義共享》一文,則從歷史經典的解構與多義敘事、審美精神的交流與共享、大眾消費的世俗與宰制三個維度解讀了歷史題材類電視劇的審美特征。論文《新世紀中國知青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反思》認為在“精神缺失”的當下,知青精神的回歸不得不說是一件應景而又富有深遠意義的事情,融合多種情感的知青精神正是浮躁社會所缺失的積極向善的人生理念。《論當代婚戀電視劇中的文化政治》一文,又從性別差異、角色差異、城鄉差異等層面論述當代婚戀類電視劇中所蘊含的文化政治。文章《“三農”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品格》不僅對“三農”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歷時性的梳理和總結,還認為當下“三農”題材電視劇存在著平面化、小品化和泛喜劇化等創作問題。《國產現代青春題材電視劇中的青年亞文化》一文,則對當下青春題材電視劇中青年亞文化的意義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認為在電視劇中表現青年亞文化,不但有利于引發受眾產生共鳴,發揮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還有利于建立青春劇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上述幾篇文章分別從歷史類、知青類、婚戀類、“三農”類以及青春類五種題材類型較為細致地分析了當下電視劇主要的文化現象和審美特征,為電視劇的創作和發展提供了文化、美學層面的導向。而仲呈祥教授則對《百年潮·中國夢》的人文價值進行了具體分析,認為《百年潮·中國夢》這部作品不僅有助于我們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而且也為中國特色的電視政論片創作提供了新鮮經驗,為調控當下多少有點失衡的電視文化生態做出了重要貢獻④。同樣,《中國紅與國家形象的構建——以電影〈紅高粱〉與電視劇〈亮劍〉為例》《國產醫療劇的新標桿——論電視劇〈產科醫生〉的成功之道》《電視劇〈離婚律師〉——一次社會景觀的即時解碼》《電視劇喜劇的新探索——論尚敬新劇〈小寶與老財〉》《從〈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成功播映談主旋律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等文章,也都分別對具體的作品進行了文化和審美分析,揭示出當下熱播劇的價值取向和審美風格。

如是觀之,本年度對電視劇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的研究成果是非常豐富的,既有概述式的綜合性研究,也有專門性的個案分析。研究者們從具體的作品、類型以及綜合性的電視劇現象著手,歸納、提煉出當下的電視劇文化現象和審美特征,為能創作出蘊含人文價值、藝術品格的優秀電視劇提供了文化和美學層面的參考。

三、資本的邏輯:對本土電視劇產業發展和域外經驗的管窺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市場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劇市場,每年超過400多部、2萬余集的電視劇生產量,吸引了大量民營資本的介入,一時間各種影視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電視劇創作呈現出一派繁榮之景。但就整個電視劇產業發展狀況而言,我國的電視劇產業正處于一個大動蕩、大變革時期,依然存在著行業發展不成熟,產業鏈不完善,單部電視劇質量不高,翻拍劇扎堆,缺乏原創精品等問題。因而,本年度關于電視劇產業發展的研究基本上是圍繞本土電視劇產業發展現狀與困境,以及海外電視劇產業發展經驗的借鑒兩個議題展開的。

第一,對本土電視劇產業發展現狀與困境的分析。在眾多關于當下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研究成果中,論文《當前我國電視劇產業的困境與出路》從電視劇產業發展的現狀、困境以及出路三個層面,對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認為中國當下電視劇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協調政策與市場的關系、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制播合作以及推動產業升級。文章《淺析我國電視劇產業現狀及問題》在分析我國當前電視劇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非常明確地提出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市場供過于求、產品質量偏低、題材缺乏創新、制作方資金短缺等問題。《新時期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一文,也指出優秀電視劇作品產量不足、電視劇產品市場回報困難、電視劇產業融資等,將是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過程要長時間面臨的困境,而克服困境的辦法就是既要提高電視劇產品的質量、拓展電視劇的銷售市場,還要擴大電視劇產業的融資規模、創新電視劇產業的融資模式、降低電視劇產業的融資風險。上述三篇文章都對我國當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困境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較可行的發展策略,對我國電視劇的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論文《新世紀以來政策法規下的電視劇產業流變》則認為,國家政策、法規的落定與電視劇產業化運營是交相輝映,我們應該注重熱播劇對電視劇政策、法規走向的反作用力。文章《電視劇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外部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和內部環境兩個層面,對省級衛視購買和引進電視劇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獨到的闡釋,認為省級衛視的電視劇購買、引進應該對自己的播出平臺有一個明確的定位,要選擇適合自身風格的電視劇,量體裁衣、打造品牌效應。《中國電視劇產業國際化現狀及其相應措施管理》一文,對中國電視劇產業的國際化現狀、產業鏈比較以及相應措施做了詳細分析,作者認為近年來境外市場對我國電視劇的需求雖有所增加,但我國電視劇創作的國際化觀念還沒有形成,在電視劇題材的選取、電視劇的營銷以及電視劇的衍生產品等方面,與美、日、韓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為此,我們必須通過樹立全球眼光、整合投資資源、培養專業團隊、建立國際性的營銷平臺,把國產電視劇推出國門,走向世界。

第二,對域外電視劇產業發展經驗的反思與借鑒。近年來,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跟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為此,部分學者寄希望通過對美、日、韓電視劇的研究,來尋求可以指引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的方法或路徑。如論文《美國電視劇產業的營銷新趨勢》,對新媒體時代美國電視劇的營銷機制和策略進行了較為全面地探討,文中提到美國電視劇的盈利模式已從傳統走向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新型模式,通過尋求新的影視應用程序讓電視進一步數字化,推動電視劇的“社交性”和“體驗性”升級,在增加與觀眾互動的基礎上,不斷滲透進新媒介和游戲領域,阻止電視劇觀眾的流失。《從中美電視劇產業鏈主體比較看國產電視劇的創新》一文,通過對中美電視劇產業鏈主體的對比分析,不但揭示出美劇熱產生的基礎性原因,還認為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應該加快制播分離、加強對收視率的重視、建立廣泛的創意來源,尋求電視劇藝術性與商業性間的平衡,樹立自己的電視劇品牌。上述兩篇論文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對美國電視劇產業的營銷和中美電視劇產業鏈主體的比較,既找到了中美電視劇產業發展之間存在的差距,也為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同樣,論文《韓國政府對韓國電視劇產業國際化經營的支持》以熱播劇《來自星星的你》為例,從政府頂層設計、法律制定、國家預算支出、行政事業管理、對節目的再制作、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分析了韓國政府對韓國電視劇產業發展的支持措施。文章《從韓劇熱播現象透視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則把當下韓劇熱播的原因,歸納為現代高科技電子產品的普及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體現、當下社會發展大環境的迎合以及制作精良和對美好愛情的歌頌等,給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啟示。《中韓電視劇的產業互動》一文,試圖從韓劇產業擴張機制和中國電視劇發展機制需求兩個方面,來論述中韓電視劇產業之間的互動關系,為中韓電視劇產業合作提供了某些建設性的意見。

通過對本年度相關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到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正處于轉型期,尚存在著優秀電視劇作品產量不足、電視劇產品市場回報率低、電視劇產業融資困難、多媒體分流觀眾等問題。由此,我國電視劇產業發展既要立足于本土,又要重視域外經驗,在追求產業利潤的同時也要彰顯人文價值。但就整體情況而言,推動我國電視劇產業形成良性的產業結構、完成產業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空間,才是解決當前電視劇產業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

四、媒介的藝術:對當下電視劇跨區域與跨媒介傳播的探討

電視劇是媒介化社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敘事載體,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敘說故事和消費故事的渠道。電視劇通過電視媒介授予信息傳播功能之后,產生了強大的生命力,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價值。因而從媒介藝術的角度來考察我國電視劇的跨區域、跨媒介傳播,不僅可以發掘電視的媒介屬性,還可彰顯電視劇的本質屬性。縱觀本年度的電視劇研究成果,可以發現進行跨區域、跨媒介傳播研究的成果雖算不上豐富,但卻是一個最新穎和最熱門的話題。如中國傳媒大學胡智鋒、劉俊不僅對“傳媒藝術”的概念、基本特征進行了界定和厘清,還對傳媒藝術與現代藝術、傳媒藝術與視覺藝術以及傳媒藝術與藝術傳播/傳播藝術的關系等進行了深入探討,⑤為電視劇的跨媒介研究提供一種嶄新的理論視角。同樣,中國傳媒大學潘可武副研究員也認為:“電視技術、電視的媒介特征,使電視劇獲得了不同于文學、戲劇和電影等其他敘事藝術的質的規定性,電視劇是一種建立在現代電視技術之上的媒介藝術”⑥。因而,確證電視劇的媒介本性,既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電視劇的創作、傳播和接收,又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其建立在傳播鏈條之上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在對電視劇的文化傳播以及跨區域文化傳播作研究時,論文《電視劇宣傳如何傳播主流價值觀》認為,電視劇在傳播與構建主流價值觀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視劇創作應堅持對受眾負責的原則,積極挖掘具有主流價值觀的作品,共同構建積極健康的主流價值觀。在《論電視劇視覺傳播中觀眾的主體性》一文中,作者指出人們不僅通過媒介認知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同時也通過對媒介的使用來建構自我的主體性。文章《國產電視劇跨文傳播的文化折扣現象及策略》則以《甄嬛傳》為例,從臺詞翻譯、故事情節、欣賞習慣三個方面論述了國產劇在海外傳播中的“文化折扣”現象,并指出在全球化語境下國產劇走出國門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培養優秀的翻譯人才、弱化過強的本土民族意識以及增加與其他民族文化的親和力。在《論中國電視劇在日本的傳播》中,作者不僅從歷時的角度對中國電視劇在日本的傳播狀況做了簡單梳理,還對中國電視劇在日本的有效傳播策略做了分析。此外,論文《論中國電視劇在非洲的傳播》《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熱播的啟示》也都較如實地分析了《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受青睞的主要原因以及對國產劇走出去的啟示。而文章《“星星熱”的跨文化傳播視角——從〈來自星星的你〉看韓劇在中國的流行》認為,韓劇在中國的流行,主要是因為文化的相似性和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從〈來自星星的你〉看國產電視劇的文化輸出策略》一文,則對韓劇熱進行了文化層面的冷思考,強調中國電視劇要走出去不僅需要借鑒韓劇的經驗,更多的是要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創作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優秀作品。同樣,《探索中國電視劇外拍“走出去”新范式》一文,以電視劇《溫州一家人》為個案,對國產劇的外拍模式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而在電視劇的跨媒介研究方面,一些學者指出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電視劇的傳播終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電視劇開始迎來了全媒體時代。論文《大數據時代面向全媒體的電視劇傳播》認為,在全媒體的多元傳播環境中,電視劇行業的從業者應該從觀念、理念、技巧等各個層面對電視劇的創作和營銷進行重新審視和調整,電視劇的敘事風格應與觀眾的欣賞習慣相適應。《試論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跨屏傳播》一文,則強調“在全媒體時代,網絡視頻、移動視頻等新媒體將和電視媒體一道,通過多屏聯動和跨屏體驗等方式,共同滿足和制造電視劇受眾的多元需求,從而使電視劇在嶄新的媒介環境中獲得新生”⑦。上述兩篇論文對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傳播方式、傳播途徑、制作模式、敘事風格等進行了概述和總結,研究視角比較獨特和新穎,為電視劇在全媒體時代的傳播提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建議。而另一些較有思辨性的文章,則從相對微觀的層面對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相關問題做了具體分析,如《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版權運營研究》一文,對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版權運營的現狀和運營策略進行了概述,認為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版權運營應樹立科學的運用思維、制定合理的版權占有和利用策略、構建適合自己的有效運營模式、建立健全版權運營的保障和支撐體系,并注重版權的品牌經營。⑧此外,張智華教授認為網絡發展的加快,不僅拓寬了電視劇的傳播渠道,還促使網絡劇、網絡電視臺的興起,進而推動電視劇植入廣告的發展和完善以及草根文化的流行。⑨曾慶瑞教授也對當下網絡自制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網絡自制劇如不改變自己“色、狠、野”的特點,不管它怎么強勢發展,頂多只能是一些人用來消閑的娛樂,而且是不很健康的娛樂。⑩同樣,文章《探究網絡自制劇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從網絡自制劇的話語表述、創作風格、題材內容、營銷機制等層面,對近年來網絡自制劇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作出了較合理的剖析,為網絡自制劇的產業發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如是,在全媒體時代,互聯網、新媒體對電視劇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傳播終端的改變,更多地還體現為電視劇的生產模式、運營模式和消費模式等方面的調整和創新。特別是近年來網絡自制劇、網絡電視等的出現,為電視劇走向大數據,走向多屏聯動和跨屏體驗等都提供了各種新的平臺。但是,目前對電視劇跨區域傳播和跨媒介傳播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甚至還顯得比較滯后,所以如何運用相關的電視劇理論來探索和深入研究電視劇的跨區域傳播、跨媒介傳播,是當下電視劇研究所遭遇的一個新課題。

五、結語

囿于文章篇幅,本文僅能對2014年度電視劇的研究現狀做出一個全景式的勾畫,難免掛一漏萬。然而通過筆者對本年度電視劇研究成果的爬梳,發現學者們的研究和探討,主要是圍繞電視劇類型、電視劇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電視劇產業發展以及電視劇文化傳播、跨媒介傳播等幾個層面來展開的。關于電視劇類型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對具體電視劇類型的審美特征與文化內涵的分析中,也有少部分成果把著眼點放在新的電視劇類型或子類型上,期望建立一種更加完善和科學的電視劇類型理論。對電視劇人文價值和審美特征的研究歷來是學者們最為重視的課題,從電視劇整體的文化走向,到單部熱播劇的文化內涵都有所涉獵。而關于電視劇的產業發展、文化傳播和跨媒介傳播無疑是2014年度最熱議的話題,特別是電視劇的跨區域和跨媒介傳播,對電視劇生態環境的改變以及網絡劇、網絡電視平臺等新現象和新問題的出現,給學者們帶來了一些新的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

概言之,在本年度的電視劇研究成果中,大部分文章都能緊密聯系當下電視劇的發展現狀,對不同類型、題材電視劇作出了實事求是的批評和分析,體現出了學者們敏銳的學術眼光和針砭時弊的學術情操。非常值得一提是,本年度還出現了一些關于國外電視劇產業發展和跨媒介傳播的研究成果,這不但表明學者們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和全球化意識,更顯現出學者們銳意進取、勇于探索的學術品格。然而,就我們所掌握的科研成果來看,當下的電視劇研究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如有的文章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缺少原創性和創新性;有的文章一味地迎合當下某些文化現象,大勢吹捧,缺乏問題意識和批評精神;有的學者急功近利,對一些熱播劇追求簡單、粗俗、蜻蜓點水式的評論,缺乏學術內涵和理論深度;更有的學者則完全脫離電視劇的發展現狀,閉門造車、大放厥詞,所寫文章既無理論哲思上的針對性,又無實踐操作上的導向性。當然,瑕不掩瑜,本年度電視劇研究成果在學科視野、學理深度和學術創新性等方面,都是值得肯定和稱贊的。我們也相信在今后的電視劇研究中,只要我們能堅守規范的學術操守、嚴謹的學術態度,堅持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定能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為電視劇研究和電視文化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注釋:

①陳友軍:《論美學視野下古代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氣氛”》,《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年第7期。

②郝建:《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與類型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338頁。

③尹鴻、楊慧:《大時代下的“輕文化”——2013年中國電視劇創作備忘》,《電視研究》,2014年第3期。④仲呈祥:《闡釋中國夢的形象教材——贊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求是》,2014年第13期。

⑤胡智鋒、劉俊:《何謂傳媒藝術》,《現代傳播》,2014年第1期。

⑥潘可武:《論電視劇作為媒介藝術》,《河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8期。

⑦張紅軍:《試論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跨屏傳播》,《現代傳播》,2014年第1期。

⑧張宏偉、孫夢雨、黃金:《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版權運營研究》,《電視研究》,2014年第8期。

⑨張智華:《網絡傳播與電視發展》,《現代傳播》,2014年第4期。

⑩曾慶瑞:《網絡自制劇面面觀》,《當代電視》,2014年第1期。

(作者金丹元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旭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劉俊】

*本文系上海市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子項目“影視媒體與都市文化建構”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综合色婷婷|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色婷婷狠狠干| 亚洲青涩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在线小视频| 欧美日韩午夜|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熟女偷拍|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日本欧美午夜|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九九热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自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亚洲最新网址| 久草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成人福利在线看|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亚洲天天更新|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a级毛片在线免费|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99精品视频播放|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免费激情网站|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91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天|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高清|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五月激情综合网|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男人天堂伊人网|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国产va在线|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亚洲精品动漫|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