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正
(重慶社會科學院 法學研究所, 重慶 400020)
我國中亞戰略實施背景下中資企業及華人華僑保護問題研究
丁新正
(重慶社會科學院 法學研究所, 重慶400020)
摘要: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地區,地理位置和地緣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可以預計,我國在中亞的投資、中資企業及員工和華人華僑數量還將大幅上升。然而,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正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導致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在中亞遭遇到較大的困境。中亞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緩慢,社會矛盾叢生,民族矛盾復雜,宗教矛盾激烈,復雜的地緣政治角力,直接影響到中資企業及員工、華人華僑在中亞的生存發展。如何破解困境,既關系到我國中亞戰略能否成功實現和絲綢之路構想的成敗,也關系到能否打破美國、日本的圍堵,實現有利于我國的國家戰略意圖。
關鍵詞:中亞戰略實施;中資企業保護;華人華僑保護
中圖分類號:D996
文獻標識碼: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425(2015)10-0096-05
Abstract:Central Asia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Its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geo-strategic position are very important.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number of China’s investment in central Asia, 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ir employees and overseas Chinese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Howev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ituation is undergoing profound and complex changes, resulting in a greater dilemma owned by 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ir employees and overseas Chinese in central Asia suffere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Social conflicts have tensed the complex ethnic conflicts, religious conflicts intense, complex geopolitical struggle directly.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ir employees and overseas Chinese in central Asia are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slow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re social contradictions, complex ethnic conflicts, intense religious conflicts and complex geopolitical struggle. How to crack the dilemm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Chinese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can be successfully achieved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ilk Road vision, but also related to whether we have the ability to break containment from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in favor of our country to achieve strategic intent.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Strategy of Central Asia and Protection for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and Their Staff, Overseas Chinese
Ding Xin-zheng
(Institute of law, Chongq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ongqing 400020, China)
Key words: China’s strategy of central Asia;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protection; overseas Chinese protection
一、問題的提出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地區,有地理上的概念和政治上的概念,本文特指由前蘇聯獨立出來的5個國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該區域南接伊朗、阿富汗,北接俄羅斯,西邊隔里海與俄羅斯、阿塞拜疆相望,東接我國新疆。面積400萬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3月人口約6 470多萬,居民以突厥語民族為主。中亞5國曾屬于前蘇聯,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后紛紛獨立為主權國家。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中亞多數國家經濟不景氣,輸出棉花、能源、礦物等較典型的初級產品,個別國家如哈薩克斯坦在采礦、冶金業等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相對比較發達。該地域的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湖里海,通過運河可直接與東歐相連。總的來看,中亞5國地理位置和地緣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中、美、俄、歐等重要力量不斷角逐。該區域同處古絲綢之路,區域合作普遍需要加強。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4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得到了各國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我國與中亞5國聯系緊密,交流廣泛。在人文交流方面,截至2013年9月,我國在中亞設立的孔子學院已有10所。在經濟交流方面,到2012年我國與中亞5國雙邊貿易額為4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大約是建交之初的100倍。我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最大貿易伙伴,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12年底,中國對中亞5國直接投資存量為78.2億美元,中亞5國對我國直接投資約5.2億美元。哈薩克斯坦已成為我國第三大投資目的國,我國已成為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大投資來源國[1]。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促成了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哈薩克斯坦卡沙甘油田、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電站燃煤機組建設、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熱電廠改造等一大批關乎當地國計民生的大型合作項目[2]。可以預計,我國在中亞的中資企業及員工和華人華僑數量還將大幅上升。
當前的問題在于,由于外部勢力滲透干涉,國際和地區形勢正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我國與中亞5國既有實現共同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外部勢力的挑戰。同時,中亞5國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面臨民族矛盾叢生、宗教矛盾激烈、大國地緣政治不斷角力、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緩慢等困境,直接影響到中資企業及員工、華人華僑在中亞的生存發展和安全問題。基于此,對中資企業及員工、華人華僑的保護就提上重要議程。如何破解困境、尋求突破,既關系到我國中亞戰略能否成功實現和絲綢之路構想的成敗,也關系到能否打破美國、日本的圍堵,實現有利于我國的國家戰略。
二、中資企業及華人華僑在中亞遭遇的諸多問題
1.中亞各國經濟社會轉型緩慢
中亞各國經濟社會轉型緩慢,社會矛盾叢生,影響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的生存發展。前蘇聯解體后,中亞各國進入艱難的經濟政治轉型期,轉型的方式無論是激進的還是漸進的,都經歷了從混亂到滑坡再到谷底最后回升的歷程。由于各國對經濟轉型目標的設想不切合實際,使經濟轉型付出了巨大代價。近年來,中亞國家與中國的關系日益緊密,經濟合作規模擴大,大型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增加[3]。
然而,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在中亞國家快速增多的同時,各種矛盾沖突也逐步增加。譬如,中資企業投資的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州阿萊區的肯孜爾-布拉克煤礦,擁有40臺采煤設備,奧什州90%以上的用煤為該企業生產。當地居民為了要求政府將此煤礦收歸國有,進行封路,導致從中國方向來的200多輛貨車被堵途中,無法駛往目的地,給從中國向吉國零售批發的商人以及貨車業主造成損失。諸如此類事件,固然有當地復雜的政治背景、民族背景及狹隘地方主義等原因,也有中資企業在海外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如只重視生產,忽視了與當地政府特別是當地居民的溝通。而當地一些政客為了選舉,或一己私利,往往會夸大中資企業及員工對當地就業、生態環境以及國家安全造成的不利影響。實際上,早在2011年12月,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就利用“礦工網”對肯孜爾-布拉克煤礦因發生礦難推高奧什州的煤價事件進行大肆渲染炒作,對有關中資公司的形象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4]。
2.中亞民族矛盾復雜
中亞的民族矛盾相當復雜,影響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的生存發展。究其原因,其一是中亞國家民族結構復雜,中亞5國均為多民族國家。從19世紀沙俄征服中亞各國開始就向這里大批移民,20世紀20年代蘇俄革命勝利后蘇聯政府又有計劃地向中亞這些加盟國移民,中亞各國日益多民族化。其二是20世紀90年代初中亞國家獨立后由于實施突出主體民族地位政策,導致主體民族與其他民族的矛盾叢生。主體民族與俄羅斯人之間矛盾突出,中亞地區俄羅斯人的一些要求得到了俄羅斯政府的支持,導致問題更加復雜。三是歷史上遺留的跨境民族使中亞國家之間民族矛盾復雜化。在中亞國家主體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民族界限原本并不嚴格,但是自20世紀20—30年代,在以民族區域自治為基礎的蘇維埃聯邦制國家成立和發展過程中,蘇聯政府通過行政命令方式在中亞重新劃分民族邊界和行政區域,鼓勵各民族自由遷移,從而形成更加復雜的跨境民族問題[5]。這種復雜的民族矛盾,影響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的生存發展。
3.中亞宗教極端勢力猖獗
中亞宗教極端勢力猖獗,威脅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的安全。蘇聯解體以來,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3股惡勢力在中亞迅速滋長,形成強大的破壞力量,不僅給中亞地區的政治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沖擊,而且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中亞周邊區域構成重大威脅。近年來中亞安全形勢受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勢的影響,宗教極端勢力大有復蘇之勢,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成為當前影響中亞傳統安全的最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中資企業和華人華僑在中亞的生存發展。這些宗教極端勢力有非常明確的政治目標: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哈里發國家,東突極端勢力提出建立東土耳其斯坦。中亞國家獨立后出現的宗教極端組織把“圣戰”作為建立伊斯蘭國的主要手段,制造流血沖突事件[6]。特別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3國分割的費爾干納盆地及其附近山區,成為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活躍的地區。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烏伊運)、伊斯蘭解放黨(又稱伊扎布特)、東突等是中亞極端組織的代表[7]。這些極端組織近年來加大了排斥中資企業及其員工和華人華僑的力度,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的安全面臨的威脅增大。
4.中亞的地緣政治復雜
中亞地緣政治歷來復雜,導致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容易受到傷害。“9·11”之后中亞地緣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美國以反恐的名義進駐中亞。此外,全球化、民主化等國際政治趨勢使國家之外的其他國際勢力也積極介入中亞政治。中亞地緣政治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格局出現了新的特點,譬如:在大國關系層面,逐漸恢復元氣的俄羅斯力圖恢復前蘇聯時代的勢力和影響,但難以避免與美國的戰略發生碰撞;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勢力,乘機推行以政治和戰略為主要目的的“大中亞”戰略,但受到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的抵制;俄羅斯雖然與中國合作,抵御美國勢力的滲透,但同時又暗中防范中國。中亞各國小心翼翼地搞大國平衡,導致我國的戰略也具有多面性。而且,除中亞各個國家之外,外來大國、國際政府間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甚至極端組織等都活躍在中亞政治舞臺[8]。在這種復雜的地緣政治角力格局下,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往往遭受夾板氣,容易受傷害。
三、對策:實施中亞戰略與保護中資企業及華人華僑權益并行
1.在國家戰略層面進行全方位謀劃
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充分利用上合組織和亞信等平臺,依法保護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中亞國家同我國新疆山水相連,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古絲綢之路很早就成為我國與中亞連接的紐帶。中亞5國都希望加強雙邊及上海合作組織內團結合作,營造和平、穩定、安全的周邊環境[9]。因此,首先需要在我國國家戰略層面進行全方位溝通,建立和完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如建設信息絲綢之路,*“信息絲綢之路”的概念,幾年前學界就已提出。2015年兩會期間,有代表作了著重闡述,如根據中新網北京3月10日報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鐘天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規劃實施為契機,開辟以通信和互聯網產業為抓手的新型國際貿易之路——“信息絲綢之路”,推動通信和互聯網產業與高鐵、核電一起成為中國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龍頭。建立長期穩定的、高效的合作關系;傳承絲綢之路精神,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并就互設文化中心、增設孔子學院、加強民間特別是青年學生往來、建立友好省州(市)等達成共識,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建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落實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4國并出席亞信峰會時提出“五通”倡議,以點帶面,逐步形成良性的區域合作格局。在國家戰略層面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和亞信等平臺,在大國平衡中保護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實現中國在中亞利益的最大化。
另外,我國可以借鑒美國“巧實力”戰略,綜合運用軍事、外交、文化、援助等多種手段維護我國利益,拓展我國戰略影響力。同時,統籌國內外資源,依法保護我國在中亞的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權益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10]。
2.遵守當地法律和尊重當地風俗
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要遵守當地法律和尊重當地風俗,樹立正面形象。中國企業要反省,有沒有理順同當地政府和居民的關系,不要只顧挖礦開廠賺取眼前的利益。中國人應當做有良心的企業家。不講良心、不講道德、一味地朝錢看,到哪里都寸步難行。以上文提及的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州居民封路事件為例,要避免礦井糾紛事件發生,在中亞這樣一個有著復雜民族、宗教、地緣矛盾并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地區,確實很難,但可以努力使企業本土化,將企業融入當地社會,為當地增加福祉,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最大的社會效益,逐步減少這類事件發生的頻率,使中資企業在中亞地區逐步走上良性經營的道路。
3.國家要真正做好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的后盾
一是中國駐外使領館要大力支持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敢于和善于維權;二是在中國利益受到極端勢力、恐怖組織以及個別國家挑釁時,國家要敢于亮劍。
比如,我們駐外使領館要及時與國內有關部門保持溝通,跟當地的強力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定期舉行安全方面的會議,建立暢通的渠道,進行有效的合作,對中資企業和華人華僑時刻進行安防提醒。再比如,面對一些國家暗中攪局,搞大國圍堵,中國政府要敢于及時強力回應,必要時按照國際法和國家慣例,動用外交力量和國家武裝力量。
4.堅決打擊我國新疆與中亞的三股勢力
堅決打擊我國新疆與中亞的三股勢力,強力保護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華僑的安全。中亞國家以及與我國新疆交界地區,宗教極端勢力猖獗、花樣翻新、傳播形式多樣、打擊難度大,因此若想要堅決打擊我國新疆與中亞的三股宗教極端勢力,要做好長期的規劃和思想準備。
要充分認識到在新疆的“三股勢力”是三位一體的。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這“三股勢力”的核心目的是分裂,是獨立建國,宗教極端和暴力恐怖則是其手段。近年來“三股勢力”在我國靠近中亞的新疆暴力恐怖活動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襲擊事件的范圍擴大;二是千方百計想要擴大影響,爭取西方支持;三是以政府和軍警為襲擊目標。打擊“三股勢力”,我們要做長期的準備,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加大經濟發展力度,團結新疆各族群眾,壓縮“三股勢力”的活動空間。民族分裂和宗教極端既不是民族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在這場反分裂斗爭中,要引導鼓勵宗教向文化宗教、道德宗教發展,認真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我們的民族政策富有成效,但面對新形勢的發展,民族政策也要與時俱進,繼續優化[11]。
堅決打擊中亞各國及其周邊國家與我國新疆“三股勢力”緊密聯系的極端勢力。我國新疆地區與中亞接壤,如果中亞宗教極端勢力繼續對中亞滲透,而極端勢力的活動又得不到及時遏制。該地區的極端勢力就會更加猖獗,嚴重地威脅該地區的和平和我國新疆的政治穩定,特別是威脅我國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進。在我國與中亞5國以及周邊的巴基斯坦、阿富汗政府就反對“三股勢力”取得重要共識的基礎上,與這些國家聯手,加強國際和地區合作,通盤考慮亞洲安全問題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狀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12]。
參考文獻:
[1]王希.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約為建交之初100倍[EB/OL].[2013-10-1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15/c_117721451.htm.
[2]鐘四遠.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步入黃金期[EB/OL].[2013-09-22].http://money.163.com/13/0922/14/99CR6SEE00254TI5.html.
[3]J·阿倫斯.中亞國家經濟轉型的政治——制度基礎:來自中國的經驗[J].俄羅斯研究,2009(1):6-22.
[4]潘英明,柳玉鵬.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封路堵住中國200輛貨車[N].環球時報,2014-06-12.
[5]陳聯璧.中亞五國民族關系問題[J].世界民族,2001(2):33.
[6]蘇暢.論中亞宗教極端勢力的基本特征[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73-74.
[7]張娜,吳良全.費爾干納盆地的飛地問題——對20世紀20-30年代中亞地區民族-國家劃界的反思[J].世界民族,2013(1):29-31.
[8]陸俊元.中亞地緣政治新格局及其對中國的戰略影響[J].世界地理研究,2011(2):8-14.
[9]王毅談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EB/OL].[2013-09-14].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9/14/c_117365916.htm.
[10]尹振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人本主義刑法觀[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4):81-86.
[11]李慶勤,曹新玲.“我們要做一個長期的準備”——潘志平談堅決打擊“三股勢力” [N].新疆日報,2013-07-10.
[12]習近平.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4-05-22.
(責任編輯何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