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媛(宜興214221)
集玉之風范,呈壺之神采
——“玉璧提梁壺”藝術特征之漫談
宗媛
(宜興214221)
紫砂壺能夠在歲月的更迭中長盛不衰,離不開一代代制壺人的傳承和努力,歷代制壺名家層出不窮,他們的名字本身便是紫砂世界里璀璨的星辰,是值得后輩學習的動力。顧景舟,被譽為“紫砂泰斗”,是近代杰出的紫砂陶藝人,其與生俱來的造詣,孜孜不倦的潛心專研,造就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與精湛的制壺技藝,在壺藝創作中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同時,他對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考古等領域亦頗有研究,使得作品富有高品位的文化素養,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和收藏價值?!坝耔堤崃簤亍保ㄒ妶D1)是顧景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此壺為其取“提璧壺”之造型,歷經長期反復推敲而創作完成,其融入了玉文化元素,在形態與裝飾上亦精益求精,充分展示出大家風范。
圖1 玉璧提梁壺
我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中國玉器誕生于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玉器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它的人文價值也達到了巔峰,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始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玉的地位極高,它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滲透也非常廣泛,而紫砂壺藝也吸收了玉器的精華,將紫砂和玉的特質互為交融。“玉璧提梁壺”充分汲取玉文化元素,不僅僅通過造型呈現,更由外入內,傳遞玉的神采精髓。
紫砂壺的造型最具明顯的表現力,“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千姿百態,不拘一格。顧景舟先生在這把“玉璧提梁壺”中完美地進行了造型方面的獨到演繹,風韻顯著,其構思巧妙、制作精良,每一根線的始終、每一接合的過渡、每一棱角的銳鈍都很用心。壺身呈扁圓珠狀,寬肩束足,圓中見方,大氣而有張力;壺嘴呈一個向上伸展的優美曲度,細長雅觀,雖為六棱形,卻線面轉接流暢自如、舒出自然、比例適度,彰顯出古雅之韻;提梁呈扁方形,虛實有度、挺括有力,與壺身上下對應,充分顯示出空間感強;壺蓋與壺口嚴絲合縫、整齊劃一;壺鈕則造型新穎、頗具新意,其呈圓孔狀,內凹于蓋面中央,而壺蓋表面則裝飾半圓體凸起,小巧、圓潤,布局規整嚴謹,立體感強烈,與扁圓形壺蓋巧妙對應,神似一塊完整的古代玉璧,惟妙惟肖。整壺造型簡潔、圓潤、端莊、明快,比例諧和、柔中寓剛,神、氣、韻俱佳。
與此同時,此壺壺肩處有顧景舟先生親自鐵筆篆刻“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戊辰龍年三月”,字體遒勁、老道自然,其布局與造型相得益彰,其文意表達了積極達觀的人生情懷,賦予了作品濃厚的文化底蘊。陶刻是紫砂壺的重要裝飾技法之一,講究以刀代筆、以刻代繪的特征,對創作者的文化素養、技術水平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紫砂陶歷史上,制壺和陶刻往往是分工進行的,而顧景舟先生則雙管齊下,充分體現了其創作的全面性。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稜栄拧め屍鳌份d:“肉(周圍的邊)倍好(中間的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庇耔蒂x予了國人美好的情感寄托,以玉比德的觀念更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并與君子文化相結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玉意識更是華夏民族的思想建樹,成為中國玉文化的豐富思想和精神內涵?!坝耔堤崃簤亍币宰仙皦厮囌Z言的形式,以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詮釋了玉文化精髓,從而呈壺之神采,使情與器完美共鳴,使每一個人在品茶、讀壺的過程中,都能領略到高尚情操的熏陶。顧景舟先生一生致力于紫砂陶藝術的研究、創作和傳承,其兢兢業業、不媚世俗、嚴于律己的人生態度正是君子風范的代表,令
后人折服,他的藝術人生就如同一塊完美無瑕的玉,深受世人敬仰,其創作的“玉璧提梁壺”,正是其一生情懷的濃縮,使整把壺更具感染力,欣賞此壺,人們仿佛能夠感受到顧景舟先生不凡的人格氣場。
顧景舟先生創作的“玉璧提梁壺”,以玉文化為主旨線索,以獨具創意構思的壺型裝飾貫穿始終,表現出濃郁的文化藝術特征,而其個人魅力也構成了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后人學習。對于當代制壺人而言,我們應學習顧景舟先生的藝術修為和人格素養,并將其融入到實際創作中,更好地傳承紫砂藝術、服務大眾。
收稿日期: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