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言
閱評之頁
《紅旗文稿》是一本什么樣的刊物
文/安言
《紅旗文稿》是《求是》雜志社主管主辦的政治理論半月刊。作為黨的理論宣傳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的重要補充和延伸,《紅旗文稿》在思想理論領域為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做了大量艱苦執著的工作,發揮了正確思想理論的導向作用。
自2009年全面改版以來,《紅旗文稿》堅持以“抓住事物的本質,闡揚徹底的理論”為宗旨,勇于站在思想理論的前沿,搏擊社會思潮的風浪,呼應黨的意志和人民的心聲,直面理論熱點,緊扣社會脈搏,批評歪理邪說,解疑釋惑,團結鼓勁,為黨和人民鼓與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鼓與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鼓與呼,在國內乃至國際的思想界和廣大干部群眾中贏得了高度的關注和廣泛的好評。《紅旗文稿》的發行量也從改版前的2萬冊擴大到5萬冊。每期重點文章都在互聯網上被廣泛轉載,刊物的知名度高企。值得一提的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的劉云山同志還把自己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強》,署名云杉分三期在2010年《紅旗文稿》第十五、十六、十七期進行連載。
近六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逐步深化,國際國內社會思潮風云變幻,面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舉什么旗、走什么道路的重大問題,《紅旗文稿》編輯部堅持正確辦刊宗旨,堅守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對社會思潮中重大思想理論問題敢于亮劍,對于思想領域的模糊認識敢于辨析,對于錯誤言論更是敢于進行批駁和糾正,發揮了引領社會思潮和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
特別是近年以來,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較為突出的問題,在政治方面,出現了鼓吹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動搖黨執政的思想理論基礎的傾向;在經濟方面,出現了鼓吹新自由主義、私有化,企圖改變中國現行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傾向;在文化方面,出現了用西方的話語體系否定黨的理論和實踐,與我們爭奪干部群眾的信仰和人心的傾向;
在歷史方面,出現了解構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新中國歷史的傾向……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新的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互聯網時代,也是一個需要主流輿論引領潮流的時代。針對互聯網的輿論生態以及國內歷史虛無主義和西方“西化”“分化”的圖謀,《紅旗文稿》連續刊發了一系列關于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優勢和國際經驗教訓的文章,從國際國內有關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不同視角探討和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和價值,引導人們正確看待黨的歷史、正確看待國有企業、正確看待地主階級和土改運動、正確看待憲政民主和普世價值等理論熱點問題,在讀者和網友中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2013年,《紅旗文稿》第七、八、十期發表的三篇文章《統籌兩個輿論場 凝聚社會正能量》《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憲政和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較》在網絡上引起海嘯般的反響,三位作者均因此遭到人肉搜索,網絡輿論生態到了極其危急的時刻,誰替共產黨說話誰就要遭到拍磚、謾罵甚至人肉搜索,網絡上充斥著解構歷史、嘩眾取寵、真真假假的文章,那些批判共產黨、反對現行體制和政府的人,反而像英雄一樣受到一些網民的頂禮膜拜。甚至有些人還干起了吃著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的勾當。這種情況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從某種程度上肯定并說明了《紅旗文稿》敢于站在意識形態領域第一線的重要性。
2014年,《紅旗文稿》除了繼續就上述重大選題進行宣傳外,還重點就民主和法治、歷史虛無主義、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黨的優良傳統、學術和網絡話語權等問題刊發了許多重要文章,受到了廣大讀者和網民的廣泛轉載和好評。其中,王偉光的《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并不輸理》、李艷艷的《 維護微博意識形態安全必須糾正的幾種傾向》等多篇文章被熱炒,在網絡世界再次掀起驚濤巨浪。
一些公知、個別網絡大V攻擊《紅旗文稿》的觀點,甚至一些網站也惡意篡改《紅旗文稿》文章標題,斷章取義地選取文章中的一些敏感詞做標題或發表博文,企圖用“文革”語言給《紅旗文稿》打上極左的標簽,以此來迷惑網民,繼而夾帶私貨達到闡發自己觀點的目的。然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紅旗文稿》由于堅持正確的方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有人用“火”了來形容《紅旗文稿》。不可否認,現在《紅旗文稿》除了在網絡上的巨大影響力,在宣傳領域、在思想理論界、在高校都成為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甚至有人說,如果你對憲政問題、對普世價值問題、對歷史虛無主義問題、對國有企業等理論問題有任何的迷惑,買一本《紅旗文稿》精選集(2009年以來每年出版一本)看看,就啥都清楚了。
作為一個理論的愛好者,希望看到越來越多像《紅旗文稿》這樣的有責任感、敢擔當的刊物活躍起來,激濁揚清,給思想理論界一片清新的空氣,一個清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