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特,張 松,宋秋艷
(玉溪市人民醫院,云南 玉溪 653100)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1]。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能及時發現臨床用藥安全隱患;為新藥使用評價、藥物遴選提供依據,確保用藥安全;加強醫務人員對藥品不良反應與用藥不當的鑒別能力,避免醫療糾紛[2]。現對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251例藥品不良反應進行分析,探討其發生的規律和影響因素,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為臨床醫師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通過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上報的數據,采用回顧性方法,從患者情況、報告類型、藥物分類、ADR臨床表現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結 果 一、患者情況:25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20例,占總患者數47.81%,女性患者為131例,占總患者數52.19%,患者年齡分布為6個月~81歲。患者年齡分布,0~10歲為36例,占總報告數14.34%;10~14歲為62例,占總報告數24.70%;14~20歲為8例,占總報告數3.19%;20~40歲40例,占總報告數15.94%;40~60歲57例,占總報告數22.71%;60歲以上48例,占總報告數19.12%。
二、ADR報告類型:ADR報告類型及構成比詳見表1。

表1 251例ADR的報告類型及其構比
三、ADR的藥品類別:ADR報告涉及藥物108種,其發生以抗感染類藥物為主,發生例數131例(49.81%);其次為抗病毒藥物17例(6.46%),心血管系統類藥物15例(5.70%),神經系統藥物14例(5.32%)。詳見表2。

表2 引起ADR的藥物類別及其構比
四、給藥途徑:251例ADR報告中,靜脈滴注237例(94.42%),口服給藥7例(2.79%),靜脈注射3例(1.20%),皮下注射2例(0.80%),局部注射、肌肉注射各1例(0.40%)。
五、ADR上報科室:2012年共有43個科室參與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監測范圍已覆蓋全部用藥科室,共有32個科室上報ADR報表,其中以兒童輸液室上報數量最多,上報63例(25.10%),其次為兒童呼吸科18例(7.17%),消化內科17例(6.77%),腫瘤科、成人輸液室各16例(6.37%)。
六、發生ADR例數≥3的藥品:251例ADR中,克林霉素磷酸酯藥品不良反應最多,共計19例,具體為嚴重的不良反應1例,8例新的一般的不良反應,其次為注射用炎琥寧、五水頭孢唑林鈉。詳見表3。
討 論 一、年齡與ADR發生的關系:本次收集251例ADR報告,統計發現,ADR多發生于14歲以下未成年人(39.04%) 和4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患者(41.83%)。多發生于14歲以下未成年人原因可能與兒童生理結構尚未發育完全,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與成人相差甚遠相關[3]。發生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可能與中老年患者多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往往需要聯合用藥相關,另外老年人各器官代謝能力降低,造成了體內藥物代謝緩慢[4]也是其高發的原因之一,同時老年患者伴隨增齡,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降低,表現為代謝水平下降,耐受能力降低和個體間差異擴大,藥物易在體內蓄積,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亦更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對于兒童和老年人要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證,盡量選用對肝腎損害小的藥物,同時藥物使用劑量不能過大,按腎功能減退程度酌情調整用藥,并注意掌握時效、時量關系特點[5]。
二、各類藥物與ADR的關系:從表1可以看出在251例ADR病例中,由抗感染藥物引起的ADR高達125例,占49.80%,在引起ADR的藥物中居首位,這與國內其他報道相似[6,7],首先,這與其使用量大有關;其次,頭孢菌素類藥物皮試符合率不高,經常出現皮試結果假陰性、假陽性,也是此類藥物ADR多發因素之一。因此,建議臨床醫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嚴格掌握藥物適應證,合理選用抗菌藥物。而濫用抗菌藥物不僅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而且可能給患者帶來嚴重的ADR,增加耐藥菌株的產生[8]。
三、給藥途徑與ADR的關系:251例ADR病例中,以靜脈滴注發生不良反應最多,占94.42%,其次為口服給藥,占2.79%。靜脈滴注ADR高發的原因分析可能為:1、靜脈滴注基本在醫院或診所進行,對不良反應的監測容易發現;2、靜脈給藥時,藥物直接進入人體,無肝臟的首過效應,因此其對機體的刺激較強;3、靜脈滴注注射劑多為保持穩定性而加有緩沖液、防腐劑或其他添加劑,這些也有可能使患者發生不良反應[9]。
四、我院科室與ADR的關系:2012年共有43個科室參與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監測范圍已覆蓋全部用藥科室,共有32個科室上報ADR報表,上報科室率達74.42%,說明我院對不良反應認識較高,但仍存在不足,需加強對未上報科室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不良反應知曉率。

表3 發生ADR例數≥3的藥品及構成比
五、上報率較高的藥品:克林霉素磷酸酯藥品不良反應最多,共19例(新的一般8例占42.11%,嚴重的1例占7.48%),2012年1-6月,收集到克林霉素磷酸酯16份(新的一般7例占43.75%,嚴重的1例占6.25%),臨床藥師通過對藥品不良反應病歷回顧性分析,書寫了《合理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從不良反應發生的機制、特點、臨床使用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反饋致醫務人員,在用藥過程中做好用藥監護,減少ADR發生,促進臨床合理用藥。通過加強對克林霉素磷酸酯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后,7-12月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下降,通過加強對克林霉素磷酸酯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次為注射用炎琥寧,其發生不良較高的原因與:1、該藥在我院使用頻率高,使用人群集中在兒童群體;2、有效成分復雜,炎琥寧為穿心蓮提取物經酯化、脫水、成鹽精制而成,所含有效成分復雜,人們對其有效成分的藥理、毒理、療效等方面的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在缺乏科學、有效的內在質量控制方法下極易引發抗原、半抗原引起的過敏反應[10]。
綜上所述,藥品不良反應有多種因素相關,例如患者的個體差異、藥品的性質、給藥方式等,在臨床上應注意個體化給藥,尤其是對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群要重點監測,在應用抗感染藥物時應在其療效基礎上高度關注ADR,在選擇給藥方式時,應在保證療效前提下盡量避免使用注射劑,效果不佳情況下再依次考慮肌肉注射和靜脈給藥。如果必須靜脈用藥,在用藥過程中,尤其是靜脈滴注開始后的30min內,應密切觀察病情,及早發現,及時處理,避免發生嚴重后果[11]。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1號) [S].2011.
[2]熊毅,羅怡.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在醫院藥學服務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08,6(14):115-116.
[3]楊麗君,鄧劍雄,林國良,等.323例兒童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08,5(2):108-113.
[4]譚萬平,何平惠,楊朝暉.老年病人合理用藥[J].現代醫生,2006,22(3):445.
[5]凌春燕,管媛媛.老年人藥物不良反應及合理用藥干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7):942-943.
[6]LIUBH,YANGSX.Retrospective analyses of 205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J].Chin JNew Drugs(中國新藥雜志) ,2005,14(8):1076-1079.
[7]ZHANG AQ,BA1 YG,LIUL.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4[J].Chin JHosp Pharm(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40(9):644.
[8]蘇蕾,羅新,李香荷.13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云南醫藥,2014,35(3):367-369.
[9]鄭策,梅丹,王蘭,等.關注制劑中輔料的不良反應[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9):644.
[10]周越.141例炎琥寧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2012年第七次中美英醫院藥學服務高峰論壇,2012:295-299.
[11]黃艷芳.298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2:1972-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