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岳強 包英美
新形勢下鄉鎮農機站發展探討
董岳強1包英美2
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增長,鄉鎮農機站作為最基層的農機管理與推廣部門,為發揮農業機械效能和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多年的基層農機管理工作經驗,結合浙江省武義縣實際,為了更好地發揮鄉鎮農機站職能,激發鄉鎮農機員積極性,就基層農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作簡要的探討。
鄉鎮農機管理站是宣傳執行國家有關農機化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的最基層機構,承擔著農機管理、安全監理、新機具和新技術的推廣、人員培訓、農機作業與維修服務、機具調配等職能,具有較強的公益性,直接面向農民群眾,是農機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武義縣鄉鎮農機站是鄉鎮事業綜合服務中心下設的從事農機管理與推廣的機構,人員身份為全額事業編制,隸屬于鄉鎮人民政府主管,業務上接受縣農機管理站的指導。全縣18個鄉鎮都設有農機管理站,共有農機管理員26名,人員平均年齡43.8歲(其中50歲以上13人)。
2.1管理服務體系不健全
鄉鎮農機管理站現有管理服務組織不健全,原有的村級農機管理和服務組織已經不存在,缺少農機維修等服務組織,造成服務體系內部脫節。鄉鎮農機服務體系還存在服務內容單一、范圍不廣、缺乏活力等問題,很多工作難以較好地開展。
2.2專職不專,主業變副業
沒有真正按“三定”方案執行,鄉鎮農機管理人員普遍存在專職不專、主業變副業現象。由于鄉鎮農機管理員身份關系在鄉鎮,屬鄉鎮直接管理,而縣級農機管理部門只是業務指導,導致農機員多以鄉鎮中心工作為主,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農機工作,有的鄉鎮農機員以從事行政工作為主,或抽調到其他業務崗位,農機管理職能履行困難。
2.3從業人員業務素質不高,不能適應農機化發展
的要求
目前鄉鎮農機站的農機員多是上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的,年輕的則參加工作不久,年齡結構老化、斷層嚴重。由于人員參差不齊、文化素質不一,老的一批多是半路出家,新的大多也不是農機專業的,基本只掌握拖拉機、收割機等普通機具一些較淺的理論知識,對新設備的技術內容知之甚少,普遍存在業務不精通、缺乏系統的業務學習與培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機化發展要求的現象,與農機化發展需要和用戶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2.4缺乏政府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
購買樣機、搞試驗及示范推廣等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政府對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機化推廣應用的投入有限,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缺乏,給農機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影響了農機化的發展。
3.1加強隊伍建設
一要加強農機站自身建設。制定完善各項工作考核制度、明確職責,根據考核情況綜合調配全縣鄉鎮農機員,讓鄉鎮農機員干事有激情、有目標,激發農機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推動整個農機管理目標的實現。二要保證農機員崗位的穩定性。爭取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理順業務主管部門與鄉鎮政府、鄉鎮中心工作與業務工作的關系,真正做到“三定”,切實穩定農機員隊伍,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從事農機業務。三要提高農機員的綜合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作風,造就一支作風過硬、品德優良、知法懂法、精通業務的基層農機管理服務隊伍。四要加強對從業人員業務知識的繼續教育和知識更新。通過業務培訓使農機員及時掌握農機化法律、法規、政策及新機具、新技術,了解并懂得常用農機具的保養和維護常識,并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切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轉變觀念,加強服務
一要改變以前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轉變角色,在做好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上增強為農服務意識。利用好現有農機購置補貼、水稻機插及油菜機收作業環節補貼等政策,加大農機推廣力度,做好農機農藝、農機畜牧及農機與其他產業的有機結合文章。二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借助農機經銷企業、生產企業及職業院校的力量積極開展農機手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廣大機手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及操作能力、維修能力。三要大力培育新型服務主體。引導農機大戶組建農機合作社、農機服務組織、農機作業公司,鼓勵和支持他們打破一家一戶的土地界限,開展聯合作業、跨區作業,實現農機具利用最大化。四要協調農機生產企業及經銷商做好“三包”服務。履行各項“三包”承諾,讓農戶購機后能放心使用,切實解決機手的后顧之憂。
3.3爭取政策支持與保障
一要保障農機推廣工作經費。上下聯動積極爭取相關扶持政策,保障農機推廣工作經費,建立農機推廣激勵機制,激發農機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二要對農機服務網絡建設進行專項扶持。對農機維修網點建設、農機零配件儲備供應等農機服務給予專項扶持保障,同時積極向上反映農機作業用油的保障與補貼機制,以取得有關部門的支持,為農機戶供油提供綠色通道,避免農機季節性用油購買難的問題,做到優先、優惠供應。三要爭取多方資本投入。正確引導農民加大對農機化的投入力度,同時積極爭取工商資本投入農機化事業,各級部門應對工商資本投入農機化事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四要加大新機具的引進與推廣投入。在省購機補貼的基礎上,地方政府應對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農機具的購置加大累加補貼,對一些薄弱環節予以重點扶持,逐步解決農機化發展的“瓶頸”,推動新機具的示范與推廣。五要探索形成長效農機保險政策。通過上級業務部門與保險公司溝通,根據不同農機具的特點探索建立農機保險政策,同時爭取農機具保險政府補償機制,加大農機保險的覆蓋面,以消除安全事故帶來的風險。
作者信息:1武義縣王宅鎮事業綜合服務中心;2武義縣泉溪鎮事業綜合服務中心:3212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