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凱,黃榮蘇
·衛勤研究·
我院在新兵進藏醫療保障工作中的做法總結
王英凱,黃榮蘇
新兵;高原;西藏;醫療保障;做法;總結
我院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擔負新兵進藏醫療保障工作,也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對高原病進行研究,60多年來,我院在高原病的認識、治療、分型、預防、流行病學、病理、實驗室檢查、發病機理、藥品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我院在新兵進藏醫療保障工作中也逐漸走向成熟,建立了系統的保障方案和完備的保障體系。醫院黨委始終堅持“姓軍為兵”服務方向,高度重視每年新兵進藏的醫療保障工作。根據每年新兵進藏的運送計劃,醫院提前成立“新兵進藏醫療保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保障工作的組織領導,依托我院全軍高山病防治中心的人員、技術和設備優勢,對具體工作進行安排部署。1987年,新兵進藏開始采用空運的方式進行,2006年開始采用鐵路和空運兩種方式并行,近年來“90后”新兵在性格、脾氣、價值觀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特點,為新兵進藏醫療保障工作增添了新的特點和難點。我院于2001年提出急性高原病(AHAD)立體預防理論,并于2009年建立完成較完善的AHAD立體預防體系,在2009~2014年的新兵進藏醫療保障工作中實際運用,效果顯著[2]。現將我院新兵進藏醫療保障工作的做法總結如下。
進藏前對新兵進行宣傳教育、心理疏導及預防用藥。我院分別在四川成都新兵集結點、青海格爾木火車站等平原新兵進入西藏的必經之處派駐醫療隊,為使進藏新兵在心理上有一個適應過程,醫療隊對進藏新兵進行高原環境、人文知識宣傳,通過觀看錄像、圖片、書籍及學習先進典型等方式,使每一名新兵對高原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風土民情加深了解,以消除陌生感及恐懼感。同時醫療隊開展高原常見病、多發病的知識講座,免費發放我院編寫的《高原常見病防治手冊》及高原病防治知識光盤,使每一名新兵普及高原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常識,了解急性高原病是可防可治的,消除對高原環境不必要的恐懼心理。
高原環境的艱苦和對急性高原病的恐懼,會使新兵產生一些明知沒有必要,卻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想法、行為等強迫表現和對生活興趣減退、失望、悲觀的抑郁心理[3]。針對這些情況,醫療隊以抽樣的方式,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抽樣新兵進行心理狀態調查。根據抽樣結果,我院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問題新兵進行個體化心理干預及疏導。
藥物預防在AHAD立體預防體系中效果明顯,我院通過5年的攻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預防AHAD的專用藥——高原康,在成都新兵集結地建立發藥點,新兵進入高原前2 h開始服用。研究表明,高原康對大部隊急進高原AHAD的發生有著積極的預防作用,效果顯著[4]。同時對進藏新兵加強衛生管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活動,降低耗氧量,可以達到良好的習服高原低氧環境的目的[5]。
進藏后,對新兵進行衛生防病宣傳指導及巡診治療。由于西藏特殊的高原環境,氧氣稀薄、空氣寒冷干燥、紫外線強,進藏新兵容易誘發急性高原病。同時由于西藏基層部隊醫療技術力量薄弱,對急性高原病的防治經驗少,我院每年在新兵進藏期間,都會從全軍高山病防治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及相關科室抽組醫務人員組成多個新兵巡診醫療隊,根據各體系部隊新兵進藏的時間安排,在火車站、機場進行定點保障。一旦發現急性高原病前期癥狀的新兵,及時進行現場處理,對病情較嚴重的及時后送。同時醫療隊深入各基層部隊,對每一名進藏新兵進行巡診,指導新兵要保持良好心態、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劇烈活動及重體力勞動,以減少或避免急性高原反應和高原病的發生。對患有一般身體疾患的人員進行現場處理;對患有較重疾病的人員進行后送;對心理壓力較大、顧慮較多的新兵,進行心理咨詢和個體心理干預。
新兵進藏后,醫院開通綠色通道為新兵進行體檢及收治。我院根據“新兵醫療保障領導小組”協調會的精神,積極做好新兵體檢、復檢及住院的收治工作。一是在門診部、急診科、住院部及各輔診科室對新兵開辟“綠色通道”。凡是新兵來院就診,只要新兵所在單位出具送檢證,即實行“五優先”(門診、住院、治療、手術、用藥優先)和“三不準”(不準拒收、不準待床、不準推諉敷衍),特殊情況可先診治,后補證明。二是做好新兵收治住院準備工作。全軍高山病防治中心及其他各臨床科室均預留一定數量床位,各科室準備好高原病防治藥品、其他常用藥品、氧氣供輸設備、搶救設備等。高壓氧科做好24 h開艙準備。三是做好新兵住院的收治工作。各臨床科室嚴格落實三級檢診制度、會診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等醫療規章制度,對診斷不明確、病情危重的病員,積極進行全院會診及遠程醫療會診,不惜一切代價進行診治。四是加強對新兵住院的管理。要求收治新兵住院的科室,在新兵住院后即交代院規,嚴格陪護制度,避免新兵私自外出。五是做好住院新兵的文化生活及飲食保障工作。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動員住院新兵參加科室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政治學習等,軍需部門做好伙食調劑工作。六是做好住院新兵的病情上報工作。醫院嚴格執行新兵住院的“日報告”及“零報告”制度。醫院所有臨床科室每日向醫療科書面匯報新兵住院、出院情況,醫療科每日定時向上級相關部門進行報告;對病情危重的住院新兵,隨時報告。在新兵來院體檢工作中,我院體檢中心著重做好早期急性高原病及傾向性心理問題篩查,對頭暈、頭痛、胸悶、心悸較明顯的新兵給予留院觀察,對病情較重者給予收住相關科室。我院心理咨詢中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普查、抽樣篩查或點狀篩查等方式對來院體檢新兵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對患有傾向性心理問題及確診急性高原病的新兵做好系統的心理干預和疏導。科室醫務人員要關心患者的軀體癥狀,更要關心患者的心理狀況,急性高原病患者需要心理治療和護理[3]。
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是急性高原病急重癥,大多數病情危重、病情進展及變化迅速,若不及時治療,可很快危及生命[6-7]。多年來我院在急性重型高原病的救治中,先后申報多個國家和自治區課題、成立有多個攻關小組,不斷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治療措施,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據統計,2001~2014年來,我院共收治軍地急性重癥高原病10 000多例,其中收治來自全區部隊的新兵急性重癥高原病達300多例,我院“流動醫院”現場救治新兵急性重癥高原病60例次。在所接診的新兵急性重癥高原病患者中,治愈率達100%,實現了14年的零死亡。
為了加強對新兵急性重癥高原病的救治指導工作,我院成立了以全軍高山病研究中心為主、包括全院多個學科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科室每天向專家組匯報治療進展及患者病情,專家組每3~5 d進行一次會診討論。醫院遠程會診中心24 h值班,可以隨時同內地大醫院建立遠程會診,實現了對新兵急性重癥高原病的“零延誤”、“零漏診”、“零誤診”、“零死亡”和“搶救及時”、“治療及時”、“會診及時”、“后送及時”。我院由急性重癥高原病專家組組成的應急醫療隊隨時待命,應基層部隊要求,隨時準備深入基層部隊現場救治傷員及前接傷員。急性重癥高原病專家組經過多年的研究,尤其在2010年赴玉樹抗震救災對大批急進高原人群急性重癥高原病的現場救治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系統的高原腦水腫、高原肺水腫現場救治方案[8]。
2014 年是我院建院65周年,65年來我院在服務部隊官兵、維護藏區穩定、高原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新兵進藏醫療保障工作中更是實現了零死亡的顯著成績,受到了全區部隊及各級領導的高度贊揚。同時,我們也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與不足,與實現保障、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征程上還任重道遠。
[1]王洪斌,李素芝,蔡志祥.西藏軍區總醫院高原病的研究成果與展望[J].西南軍醫,2005,7(1):30-34.
[2]李素芝.急性高原病立體預防體系應用效果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3):268-269.
[3]牟信兵,葉剛林,曾鳳蘭,等.急性高原病心理狀況評定[J].高原醫學雜志,2001,11(2):22-23.
[4]鄭必海,李素芝,周小波,等.高原康膠囊對大部隊急進高原急性高原病預防作用觀察[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5,27(2):166,169.
[5]牛文忠,王毅,張進軍,等.急性高原病發病率調查及群體預防措施的探討[J].高原醫學雜志,2002,12(2):12-13.
[6]李素芝,鄭必海,李珣,等.缺氧性胃腸功能障礙與重癥急性高原病多臟器功能障礙的關系[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10):713-714.
[7]高明東,王林,肖建勇,等.急性高原腦水腫的救治[J].中華急救醫學雜志,2008,17(9):995-997.
[8]孫澤平,李素芝,鄭必海,等.高原緊急情況下對大批急進高原人群急性重癥高原病的現場救治[J].高原醫學雜志,2010,20(2):8-9.
R 197.323
A
1004-0188(2015)08-0912-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5.08.041
2015-04-23)
850007拉薩,西藏軍區總醫院醫務部
黃榮蘇,電話:08916858028,1528721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