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芳
責任制小組護理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曹麗芳
責任制小組;產后出血;預防性護理
產后出血作為產科分娩的一種嚴重并發癥,通常指的是產后2 h內陰道出血量>400ml或產后24 h出血量>500 ml[1]。其中產后2 h出血占多數,約80%,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預防產后出血至關重要。由于產后出血發生原因較多,包括宮縮乏力、軟產道裂傷、產婦情緒等,為此需根據產婦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對我科自然分娩的產婦行責任制小組護理干預,效果令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選擇2014年1~12月我科自然分娩的產婦共50例為觀察組,年齡21~41(27.0±1.5)歲;孕周29~43(37.5±2.1)w;產次0~3(1.7±0.6)次。選擇2013年1~12月我科采取常規護理的50例自然分娩產婦為對照組,年齡23~40(26.8±1.4)歲;孕周29~42(38.0±2.5)w;產次0~3(1.5±0.5)次。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精神異常等產婦,兩組年齡、孕周、產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產前通過B超等檢查了解胎兒情況(胎心、胎兒發育),行血常規、凝血指標檢查及交叉配血實驗,并做好輸血準備,一旦產婦異常及時搶救。產后根據產婦情況對癥處理,對高危產婦建立靜脈通道,便于輸液、輸血等;密切觀察產婦血壓、面色等情況,若產婦產后出血量較多,則需快速補充血容量,同時給予吸氧、下肢抬高、藥物等綜合干預等。觀察組在總結分析對照組護理經驗的基礎上,行責任制小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成立責任制小組成立專門的責任制小組,由我科護士長擔任小組長,組員包括全科護士、助產士,并請科主任為指導專家。首先通過培訓、學習提高小組成員產后出血識別能力:一方面要了解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包括軟產道損傷、宮縮乏力、凝血功能異常、產婦心理問題等;另一方面掌握如何通過計量方法統計陰道口外出血量,正確早期識別產后出血[3]。但對于剖宮產分娩產婦來說,直視下難以估計出血量,需借助稱重法、容積法、羊水中血量估計法等綜合判斷產后出血量,以便預防性護理。然后根據產后出血原因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并將其具體落實到產婦身上。
1.2.2 產前預防性護理產前孕檢時通過病歷資料查詢、溝通交流了解產婦疾病史、妊娠或生產史,若伴有慢性疾病需馬上對癥處理,同時積極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等合并癥,盡可能讓產婦以最佳狀態分娩。另外,產前需到病房看望產婦,面對面地進行產后出血相關知識宣教,包括產后出血含義、病因、危害性、預防措施,強調配合協作對產后出血預防的重要性,提高產婦自我防范意識及配合度。
1.2.3 產時責任制護理分娩時助產士一對一護理指導,先通過呼吸療法、注意力轉移法等緩解產婦緊張、害怕情緒;分娩過程中適時與產婦溝通交流,轉移產婦注意力。同時不同產程對癥干預,如第一產程,對胎心、產程、子宮收縮情況嚴密觀察,誘導產婦攝入適量高熱量食物,便于后續生產,且全面觀察產婦生命體征。第二產程時,助產士指導產婦正確運用腹壓,多鼓勵支持產婦。若產婦宮縮乏力或疼痛嚴重,則需采取縮宮素、鎮靜藥物干預,以緩解疼痛,促進宮縮,減少出血量[4]。第三產程中胎盤自然剝離前,通過輕壓子宮下段、輕牽引臍帶促進胎盤及胎膜完整排出,同時適當按摩子宮。
1.2.4 產后責任制護理由于分娩后2 h內產后出血發生幾率最大,為此強調分娩后2 h對產婦生命體征、宮縮、陰道出血等情況嚴密觀察,特別要重視少量出血情況,以有效預防產后出血發生或減少產后出血量。若是因護士大意而導致產后大出血,則按照責任制度給予一定的懲罰。指導產婦早期母乳喂養,有利于促進宮縮,預防或減少產后出血量。進行產褥期健康宣教,叮囑產婦清潔會陰,預防產褥期感染及晚期產后出血發生。
1.3 觀察指標觀察和記錄兩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后出血量、產程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由護士長在產婦出院前1 d發放給產婦填寫并回收,主要包括心理疏導、預防性護理、護理服務、護理安全等內容,各項評分0~20分,分數越高提示越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后出血量及產程時間比較觀察組產后2 h、24 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表1)。
2.2 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1例(2.0%),對照組產后出血發生7例(1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觀察組心理疏導、預防性護理、護理服務及護理安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表2)。

表1 兩組產后出血量及產程比較(n =50)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n =50)
產后出血一般發生突然且病情演變快,若搶救不及時可能導致產婦死亡[5]。為此根據產生出血病因,制定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預防產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產后出血發生原因較多且復雜,包括損傷(軟產道損傷、子宮破裂)、張力(宮縮乏力)、組織(胎盤滯留、胎盤植入)及凝血(凝血功能障礙)四大因素[6]。針對此,產前需行血常規、凝血指標、超聲等全面檢查,及時發現胎盤前置、巨大兒等現象,且對癥處理,以減少產后出血量。同時產前需一對一健康宣教,幫助產婦了解產后出血相關知識,提高產婦自我防范意識及配合能力,這個過程中需通過助產士宣教、臨床成功案例介紹、預防性措施指導等方式,緩解產婦焦慮、不安情緒,增強產婦分娩信心[7]。宮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需通過縮宮素藥物、子宮按摩等方法促進宮縮,便于產婦順利分娩;分娩后適時按摩子宮,若產婦無母乳喂養禁忌證,指導其早期母乳喂養,促進宮縮,以減少產后出血量。曾娟等[8]通過對照實驗發現,預防性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改善母嬰結局。責任制小組護理模式,即護理人員根據產后出血病因及產婦情況,針對性地給予預防性護理干預,包括產前健康宣教、產前準備、心理輔導、產程預防性護理等措施。護理過程中強調個性化護理,一對一干預,以全面落實預防性護理措施,有效預防或減少產后出血發生。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產后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產程明顯比對照組短,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提示責任制小組護理能有效預防產后出血,與王亞娟[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另外,有研究表明[10],產婦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也會誘發產后出血,為此需根據產婦不同心理對癥處理,給予個性化心理輔導。從表2可知,觀察組心理疏導、預防性護理、護理服務及護理安全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1),提示責任制小組護理還能明顯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責任制小組護理在預防產后出血發生、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值得進一步推廣。
[1]林翠紅.干預性護理防治產后出血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8):2005-2007.
[2]唐新華.產后出血的病因調查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46-47.
[3]漆洪波,賈小燕.如何準確評估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的早期識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4):254-256.
[4]肖紅,陳麗.產后2 h定時按摩子宮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0,9(8):26-27.
[5]劉澤蓉.臨床護理路徑預防產后出血及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2014,10(5):846-849.
[6]周雅男,錢苗紅.產婦系統管理對預防產后出血的療效評價[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1):133-134.
[7]歸建華.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預防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 2011,17(32):66-68.
[8]曾娟,胡春柳,鐘慧梅,等.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預防產后出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12(24):97-98.
[9]王亞娟.一貫責任制護理預防產后出血[J].中國基層醫藥,2013, 20(4):636-637.
[10]許銀麗.產婦精神因素及分娩方式對產后出血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52-53.
R 473.71
A
1004-0188(2015)08-0896-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5.08.033
2015-06-08)
435100湖北大冶,大冶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