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黃勇,王國威,宋航
衛勤分隊1小時快速反應能力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徐雪,黃勇,王國威,宋航
軍隊醫院;衛勤分隊;快速反應;能力建設
軍隊醫院的衛勤分隊是醫療救援的應急先鋒,承擔著平戰時各類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應急保障的職責[1]。在體現部隊戰斗力方面,短時間內集結、運動到指定地區,并能以最快速度進入戰斗狀態的快速反應能力是重要指標。參照此標準,并根據新時期戰備需求和自身特點,我院著力于衛勤分隊的快反能力建設,提出1小時內快速集結、出動的目標,以適應遂行多樣化衛勤保障任務要求。現就我院在衛勤分隊快速反應能力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按照戰備工作要求,我院制定有各種戰備預案及配套技術方案,為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達到1小時內機動的具體化目標,經反復研究,在原有戰備預案基礎上,突出完善了如下預案。
1.1 人員抽組預案醫院長期擔負應急衛勤保障抽組任務,為應對不同等級任務,抽組了3支衛勤保障力量。一是戰備醫療隊,人員任命由醫院自身決定,每季度進行人員輪換,全年備勤;二是野戰醫療隊,編入上級保障旅衛生營,遂行應急保障旅擔負衛勤保障任務;三是野戰醫療所,擔負戰時衛勤支援保障任務。三支隊伍的人員組成由幾十人到百人不等。人員抽組預案運用了模塊化管理原理,形成相互關聯的積木式結構,同時各個模塊相對獨立。比如在3個衛勤抽組中都有手術組模塊,人員配備有差別;在實際抽組中,可以根據任務的目標要求在各手術組模塊中進行調配、組合,迅速完成人員抽組。
1.2 物資的配送、裝載預案按照不同任務,我院編制了需攜帶的物資清單和裝備清單,并完善了物資的配送和裝載預案。首先,完善了給養配送方案。根據不同抽組方案制定了給養物資的基數清單,與地方大型超市實行聯動機制,從而實現快速給養配送。一旦需要出動,后勤負責人電話聯系地方超市,30 min內即可將所需給養物資直接送抵,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經濟適用,實現了給養物資的即時保障。其次,對物資器材實行星級化管理,給所有物資器材標注星級,一星為120人醫療所出動的裝備,二星為70人醫療隊出動的裝備,三星為30人醫療隊出動的裝備,使裝備從任務大小上有更直觀的區分,利于物資裝載。
1.3 人裝集結預案鑒于分隊人員居住較分散,按照工作時間8 h以內和8 h以外制定了兩種人員集結方式:一是醫院本部集合登車前往戰備庫室,二是全體人員接通知后直接前往戰備庫室集結。在人裝集結上采取了“定人、定車、定裝備、人裝結合”的“三定一結合”方案。接到出動命令后,人員車輛按抽組方案迅速到達戰備庫室進行物資裝載。車輛編隊由汽車勤務排長負責,各駕駛員負責車輛駕駛。以車輛為裝載單位,各組長負責組織隊員裝載本組物資器材,如醫療保障組負責完成藥材和醫療設備的裝載。待各組裝載完本組物資后,再統一裝載個人攜行具、前運包、給養物資等。最后將裝載完成的車輛調整至指定地點編隊,全體隊員集合清點,按照預定乘車計劃完成登車。為保證“1小時快速反應”的時效性,在訓練上對集結時間進行了劃分,并制定訓練目標。前30min預留作為人員趕赴庫室的時間,重點強化人員到位后的物資裝載訓練。每個隊員必須熟知負責的物資所在位置,隊員之間多練配合。從人員到位、展開裝載到登車完畢,控制時間在30min以內,以盡量減少路面交通的不可控因素對集結速度的影響,達到1小時內機動完畢的目標。
鑒于院本部地域限制和交通擁堵狀況,我院選擇院本部地址外某病區屬地新建了戰備庫室。該處地理位置寬敞,四面交通便利,路面情況好,便于車輛編隊和機動。在庫室的建設上,充分考慮了裝載、集結的便利性。(1)器材物資庫和軍需給養庫設在一樓樓前的堡坎裝有減震膠墊,堡坎高度齊運輸車后廂地板高度,便于物資裝卸,堡坎長度可容10臺運輸車同時停靠。(2)庫室采用我院自行開發的“野戰醫療所物資管理系統”,實現了戰備物資的電子化管理。不僅可方便快捷地查詢所有庫存物資,而且出庫、入庫時對各箱組的條碼標牌進行掃描,實現了出入庫物資的實時登統計,避免裝載遺漏和回收遺漏。(3)針對大型裝備專門定制了野戰推車,以減少搬運時的人力消耗,便于快速裝載。如衛生帳篷重約300斤/頂,平時至少需要6人才能搬動,采用此推車可大大節約人力,2人即可輕松完成。(4)一樓儲藏室內的攜運行裝備包,按照最大人員編組和最高裝具標準配備。除前述超市聯動的給養補充外,儲藏室儲備有規定時日的戰備干糧和給養單元等炊具。同時,還建有更衣柜以存放個人迷彩服全套,便于緊急出動時的人員換裝。
衛勤訓練緊緊圍繞“1小時快速反應”的訓練核心,對所有衛勤戰備人員開展戰備意識教育和多種形式的演練,以檢驗快速機動的成效。
3.1 衛勤組織指揮的訓練組織指揮的訓練對象主要是各級衛勤領導和機關干部,使之進一步熟悉各類衛勤保障任務的特點和組織指揮方法,熟知各類處置預案的啟動方案,提高應急決策、組織計劃、控制協調能力。訓練內容主要分為理論學習、想定作業、情況處置和總結講評等。建立塔式網絡指揮管理框架,模擬不同規模、等級、特點、要求的衛勤保障任務,在實戰化演練中不斷訓練指揮關系和任務劃分的迅速落實。
3.2 衛勤分隊快速反應能力訓練首先是加強平戰結合的管理模式,在日常醫療工作中以練為戰,強化衛勤分隊的戰備意識和快速反應能力[2]。野戰衛生裝備和車輛平時也要注重人裝結合,交由衛勤分隊具體人員定期使用維護,不但利于掌握衛生裝備性能,亦可在緊急裝載時保證設備和車輛的完好在位,并能正常運作。隊員保持全天候手機通訊暢通,下達指令時首選電話通知。反復訓練人車到位展開、物資裝載,保證機動流程清晰,人員分工明確。為達到快速反應的目的,擬制定隊員集中居住預案,協調庫室旁建立臨時宿舍,當醫院轉入二級戰備后,用于衛勤分隊隊員集中居住,以應對快速反應的需要。
3.3 在各類應急處置和聯合演練中提高綜合實戰能力我院衛勤分隊不但按照年度計劃自行組織拉動,檢驗各類緊急預案下的1小時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參與了多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治和聯合軍事演練,在綜合實戰中隊伍的實戰保障經驗不斷積累,極大提高了復雜環境下衛勤力量緊急響應的能力[3]。經反復訓練,在近期分部組織的多次現場考察中,經檢驗不同抽組和集結方式組合,均可在1小時內完成人員、車輛、物資的集結,達到了預期目標。
4.1 人才儲備和人員后備問題[4]首先,醫院以醫療救治為主,軍事指揮類人才相對匱乏,需要聯合相關院校或基層部隊培養指揮組訓類人才。其次,由于醫院工訓矛盾突出,衛勤分隊里老隊員多且體力受限,年輕后備隊員少,不斷增加的文職人員基礎素質不高,種種因素都影響了人員抽組和衛勤分隊的整體反應能力。需要醫院增強戰備工作的主動性,統籌協調,確保衛勤保障力量的持續生成。
4.2 運力聯動問題運力和駕駛員的緊缺制約著衛勤分隊的快速機動,也是目前醫院面臨的一個較突出的問題,需要在上級各部門和友鄰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完善的運力聯動機制。不但要解決駕駛員和運輸車輛的編制數量,預留后備方案,同時應關注與地方各部門的協調合作,避免機動時因路面交通問題帶來的受困。
[1]李衛東,黃純,吳冰,等.論應急衛勤專業力量快速反應能力建設[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4,28(1):48-49.
[2]林村河,王苓,魯云敏,等.加強衛勤分隊建設提高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能力[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5,12(5):425-426.
[3]李澤,張岳,胡月靜,等.聯勤分部機動衛勤分隊的建設[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3):285-287.
[4]陽林俊,王凱.醫院機動衛勤分隊快速反應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8,15(7):641-642.
R 197.323
A
1004-0188(2015)08-0916-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5.08.043
2014-07-19)
400020重慶,解放軍324醫院醫務處(徐雪,黃勇,王國威);解放軍324醫院(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