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靜,田建卿,張曉菲,陳江輝,沈云玲,何小華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及各種并發癥的存在,使機體防御功能低下,容易導致肺炎的發生[1-2]。 醫院獲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高,并且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已成為臨床必須關注的問題[3-4]。為了探討糖尿病合并HAP 的臨床特征及病原學, 本研究對98 例糖尿病合并HAP 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為其防治提供參考。
1.1 病例資料 2014 年1 月~2015 年2 月于我院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486 例,選擇其中合并HAP者98 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6 例,女性32 例,年齡68~86(74.5±12.8)歲。2 型糖尿病的診斷符合中國2 型 糖 尿 病 防 治 指 南(2013 版)診 斷 標 準[5],HAP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1999 年頒布的診斷和治療指南[6]。 所有患者的病歷資料完整,并全部行痰或血液細菌培養。
1.2 研究方法 從我院病案室查詢并收集上述病例資料,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X 線表現、病原菌、治療及預后情況。
2.1 臨床表現 本組98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中,并發HAP 98 例,發生率為9.9%。 HAP 首發癥狀以發熱為主(82/98),占83.7%,以咳嗽、咳痰為首發癥狀 占16.3%(16/98)。 病 程 中 還 伴 有 胸 痛18 例(18.4%),呼吸困難26 例(26.5%),但均非首發癥狀。 整個病程中出現發熱并咳嗽、 咳痰者68 例(69.4%),僅出現發熱無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者14 例(14.3%)。 伴惡心、嘔吐、腹脹、 腹痛、 乏力、 納差等消化道癥狀者28 例(28.6%),出現呼吸衰竭16 例(16.3%),心衰8 例(8.2%),腎功能衰竭6 例(6.1%),感染性休克3 例(3.1%),多臟器功能不全6 例(6.1%)。
2.2 輔助檢查 血常規檢查發現, 白細胞總數>10×109/L 者78 例 (79.6%),(4~10)×109/L 者14 例(14.3%),<4×109/L 者6 例(6.1%%);血小板減低(<100×109/L)12 例(12.2%), 升高 (>300×109/L)4 例(4.1%);血紅蛋白降低(<120 g/L)18 例(18.4%)。 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較HAP 發病前明顯升高(升高≥2.0 mmol/L)者86 例(87.8%),無明顯改變(變化<2.0 mmol/L)者10 例(10.2%),明顯降低(降幅≥2.0 mmol/L)2 例 (2.0%)。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或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升高(>40 IU/L)者62 例(63.3%),血清白蛋白降低(<35 g/L)者58例(59.2%)。 血清尿素氮(BUN)升高(>7.1 mmol/L)或肌酐(Cr)(>106 μmol/L)者38 例(38.3%)。胸部X線檢查發現單一病灶36 例(36.7%),多發病灶62 例 (63.3%), 其中累及2 個肺葉以上者38 例(38.8%),合并胸腔積液者28 例(28.6%)。
2.3 病原菌 98 例中,66 例(67.3%)培養出致病菌,共檢出致病菌78 株,12 個菌種。其中G-菌58 株(59.2%),包括肺炎克雷伯桿菌28 株(28.6%)、銅綠假 單 胞 菌12 株 (12.2%)、 鮑 曼 不 動 桿 菌6 株(6.1%)、大腸埃希菌4 株(4.1%)、陰溝腸桿菌4 株(4.1%)、 脆 弱 類 桿 菌4 株 (4.1%);G+菌26 株(26.5%), 主要菌株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10 株(10.2%)、表皮葡萄球菌6 株(6.1%)、溶血性葡萄球菌6 株(6.1%)、草綠色鏈球菌4 株(4.1%);真菌14株(14.3%),包括白色念珠菌10 株(10.2%),光滑念珠菌4 株(4.1 %)。
2.4 抗菌藥物應用 所有患者均應用抗菌藥物治療,共應用22 種抗菌藥物,每例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種類1~4 種,平均使用2.26 種。 僅使用1 種抗菌藥物者22 例(22.4%),使用2 種者54 例(55.1%),使用3 種者18 例 (18.4%), 使用3 種以上者4 例(4.1%)??股厥褂茂煶?~18 (12.6±5.3) d。應用最多的10 種抗菌藥物包括頭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曲松鈉、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鈉、環丙沙星、莫西沙星、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比阿培南。
2.5 預后 98 例中,住院期間死亡6 例(6.1%),均為合并多臟器功能不全患者。 其余92 例經治療后,癥狀、體征均消失,X 線檢查較前明顯改善而出院。
HAP 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院內感染之一,國內報道發生率5.56%~9.8%[7-8], 本研究合并HAP 的發生率為9.9%。本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并發HAP 的臨床癥狀以發熱為主,可合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但仍有少部分患者HAP 病程中僅出現發熱癥狀。 可見,糖尿病合并HAP 患者臨床癥狀缺乏典型性和特異性,因此對于有不明原因發熱的糖尿病患者應盡早進行胸部X 線檢查[7]。 另外還可合并消化系統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心、腎功能不全,甚至多臟器功能不全。 一旦出現多臟器功能不全,死亡率將明顯增加。 本組死亡病例均出現多臟器功能不全。 實驗室檢查發現, 糖尿病合并HAP 患者白細胞總數往往升高,并且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 少數可合并血小板降低或血紅蛋白下降。 另外空腹血糖或餐后2 h 血糖水平在感染HAP后往往出現升高,因此,應注意在控制感染的同時調控血糖水平, 血糖升高尤其是餐后2 h 血糖升高是糖尿病并發HAP 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8]。另外,糖尿病合并HAP 患者可出現肝功能受損, 表現為ALT/AST 升高,白蛋白下降,還可出現腎功能受損。胸部X 線檢查包括胸部平片、胸部CT 是發現HAP的重要手段。本組資料顯示,糖尿病合并HAP 時,肺部浸潤灶以多發為主,并且累及多個肺葉,同時容易出現胸腔積液。
本組資料顯示,糖尿病合并HAP 的病原菌以G-菌為主,其中最常見的為肺炎克雷伯桿菌,其次為銅綠假單胞菌;G+菌約占1/4 左右,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另外,真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與文獻報道[9-10]相似。提示臨床上對糖尿病合并HAP 患者應進行病原體檢測,以盡早明確病原體及藥敏結果,對指導臨床抗菌藥的選擇意義重大。
糖尿病合并HAP 的治療,應在積極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早期聯合應用抗菌藥。 抗菌藥物的選擇理論上應根據病原菌及藥敏結果,但細菌培養陽性率較低,本組資料為67.3%,并且藥敏結果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經驗性應用抗菌藥在糖尿病合并HAP治療是需要面臨的問題。 我們的做法是,經驗性選擇兩種廣譜抗生素,如頭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合氧氟沙星, 治療3 d 后無效及時更換其他抗菌藥或根據細菌培養結果。 抗菌譜應涵蓋G+菌及G-菌,并且療程要足夠,一般在7 d 以上。 另外強調聯合用藥, 本組資料多數應用2 種以上抗生素。 對于合并呼吸衰竭或多臟器功能不全的重癥肺炎患者,應及早實施呼吸機輔助呼吸。
總之,糖尿病患者并發HAP 的發生率高,臨床癥狀不典型,多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容易合并呼吸系統以外的癥狀和體征,病灶常多發,病原菌以G-菌為主,其治療應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早期聯合應用抗生素。
[1] Ehrlich SF, Quesenberry CJ, Van Den Eeden SK, et al.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fibrosis, and pneumonia but not lung cancer [J]. Diabetes Care,2010,33(1):55-60.
[2] Fisher-Hoch SP, Mathews CE, Mccormick JB. Obesity, diabetes and pneumonia: the menacing interface of non-communicable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J]. Trop Med Int Health,2013,18(12):1510-1519.
[3] Chen LK, Peng LN, Lin MH,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glycemic control, and pneumonia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a 2-year,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J Am Med Dir Assoc,2011,12(1):33-37.
[4] Seminog OO, Goldacre MJ. Risk of pneumonia and pneumococcal disease in people hospitaliz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English record-linkage studies[J]. Diabet Med,2013,30(12):1412-1419.
[5]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 8:2-42.
[6]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9, 4:8-10.
[7] 趙紅霞. 糖尿病患者合并醫院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特點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 2:256-257.
[8] 許能鑾,陳愉生,李鴻茹,等. 糖尿病患者醫院獲得性肺炎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 [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 7:1694-1696.
[9] 楊春杰, 孫霄雁. 糖尿病并發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學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08, 2:30.
[10] 任紅偉,張明,袁巍. 糖尿病患者合并醫院獲得性肺炎的診斷與治療[J]. 當代醫學,2014, 3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