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美華,陶 健,黃 泉,馬海佳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組起源于惡性造血干/祖細胞的克隆性疾病, 有明顯的表觀遺傳學異常。 地西他濱(DAC)是表觀基因調控治療MDS 的代表藥物,我國2009 年批準進入臨床,陸續報道地西他濱治療MDS 有一定的療效, 但少有超過6 個療程的報道。 我科用21 個療程低劑量地西他濱治療l 例老年MDS 患者,并作文獻復習。
病例 男性,68 歲,因"頭昏、乏力1 個月"于2010-07-29 收入住院。病程中伴有胸悶、氣短,活動后明顯。既往有酒精性肝病史20 年余。 查體:重度貧血貌,全身皮膚無出血點,心肺(-),肝脾無腫大,雙下肢有輕度壓跡。血常規:WBC 2.6×109/L,N 47.2%,L 43.3%,M 9 %,Hb 50 g/L,PLT 147×109/L,ESR 14 mm/h。外周血涂片:中幼紅細胞可見。肝功能:ALT 44 U/L,AST 38 U/L,r-GT 68 U/L,LDH 213 U/L,AKP 160 U/L,總膽紅素20.7 μmol/L,直接膽紅素12 μmol/L。 乙肝兩對半陰性。 貧血3 項:鐵蛋白732.2 ng/ml,葉酸>20 μg/L,血清維生素B121111 ng/L。 至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科就診,查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躍,粒系、紅系病態改變,外鐵染色:無骨髓小粒;巨系增生活躍。 提示:MDS 不排除。染色體報告:44,x,-y。骨髓活檢:造血細胞粒系增生活躍,伴幼稚細胞增多。 入院診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難治性貧血(MDS-RA),國際預后評分0.5,中危1。
入院后先后給予維甲酸、環孢素、沙利度胺、十一酸睪酮、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及輸注紅細胞支持治療,病程中因肝功能損傷停用維甲酸、 環孢素, 但治療效果欠佳。 于2011-11-05 復查血常規:WBC 1.8×109/L,N 24.4%,L 59.7%,M 13.6%,Hb 58 g/L,PLT 86×109/L;鐵蛋白>1500 μg/ml。 于2010-11-06 至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住院, 再次行骨髓檢查,仍提示MDS-RA。給予地西他濱(商品名:達珂,西安楊森公司代理)20 mg/m2(總量34 mg),靜脈滴注1 次/d,連續3 d,每4~6 w 1 個療程。 用藥結束后出現輕度骨髓抑制,給予輸血、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白細胞及護肝、祛鐵等對癥治療,復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血小板恢復正常,血紅蛋白最高上升至75 g/L 左右。 在連續治療6 個療程后暫停地西他濱,3 個月后復查血紅蛋白下降至35 g/L。 此后每2~3 個月給予地西他濱20 mg/m2(總量34 mg),共治療19 個療程。 患者于第19 療程后出現重度骨髓抑制,并發重癥感染,給予積極抗感染及支持治療后病情好轉。 1 個月后復查血常規提示血紅蛋白升至74 g/L,白細胞、血小板正常。 2 個月后復查血常規:WBC 1.4×109/L,N 32.2 %,L 56.4%,M 10.7%,Hb 44 g/L,PLT 68×109/L。 免疫全套測定:IgG 6.1 g/L,Ig A 0.58 g/L,IgM 0.5 g/L。 經支持治療后,于2013-12-30 給予第20 個療程,地西他濱減量為14 mg/m2(總量24 mg),用法同前。 患者1 w 后再次出現骨髓抑制,并發感染,經對癥治療后病情好轉。 1 個月后復查血常規,提示三系上升;2 個月后再次出現三系下降, 于2014-02-24 予地西他濱10 mg 皮下注射,1 次/d,連續3 d;1 w 后10 mg 皮下注射。 10 d 后出現骨髓抑制并發腸道感染, 經治療后病情好轉。 2014-04-03復查血常規:WBC 3.5×109/L,Hb 63 g/L,PLT 70×109/L。 患者目前一般情況尚好。
討論 目前MDS 無特效治療, 旨在減輕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程。 唯一能治愈MDS 的措施是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但不適用于大多數診斷MDS 的老年患者。 DNA 過度甲基化是MDS 的發病原因之一。 地西他濱是核苷類似物,主要通過抑制DNA 甲基化轉移酶生物學活性,實現去甲基化作用,從而活化抑癌基因,并且誘導細胞分化[1]。 地西他濱具有雙重的作用機制,低劑量能激活沉默基因表達,并促進細胞分化[2];高劑量則具有細胞毒作用[3]。
地西他濱目前作為治療MDS 一線用藥,在改善MDS的自然病程方面有積極作用[4],為最大限度發揮地西他濱去甲基化作用, 主張低劑量、 高強度、 多療程治療。Kantarjian 等[5]認為,地西他濱最佳劑量為20 mg/(m2·d),靜脈滴注1 次/d,連續5 d,且定期重復治療,療效更好。 Lee等[6]在一項前瞻性研究中,用地西他濱治療105 例MDS 患者,地西他濱使用方法為:靜脈滴注20 mg/(m2·d),靜脈滴注1 次/d,連續5 d,每4 w 為1 個療程,應用的中位時間為5 個療程。 結果發現總體緩解率為55.4%,13 例完全緩解(CR),1 例部分緩解(PR),23 例骨髓CR,19 例血液學改善,48 例未能得到任何血液學改善,試驗的中位隨訪時間為478 d,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17.7 個月,1 年內無進展生存率及無白血病生存率分別為61.9%及77.9%。
國內尚無地西他濱治療MDS 的大宗病例報道。 鮑立等[7]報道,用地西他濱治療1 例MDS-RA 伴原始細胞增多Ⅱ型患者,劑量為20 mg/d(38 mg),第1~5 d,4~5 w 為1 個療程,共19 個療程。 患者隨訪19 個月,長期處于緩解狀態。 邵秀茹等[8]采用地西他濱25 mg/d,第1~4 d;50 mg/d,第5 d 的方案,治療中、高危MDS 患者15 例,2 療程后CR 2 例(13%),PR 5 例(33%);血 液學進步(HI)顯 效2 例,HI有效2 例,無效3 例;HI 有效者中,1 例轉化為白血病。 本例老年MDS 患者屬中危1,應用地西他濱共治療21 個療程。起初予低劑量3 d 方案[20 mg/(m2·d)]間隙治療19 個療程, 患者在第19 個療程后出現嚴重骨髓抑制并發重癥感染,經積極抗感染、升白細胞及輸血等對癥治療后病情好轉。第20 個療程地西他濱減少劑量[14 mg/(m2·d)]治療后,仍出現骨髓抑制并發感染。 于第21 個療程地西他濱改為10 mg 連續3 d 皮下注射,1 w 后10 mg 皮下注射,10 d 后出現骨髓抑制并發感染,被迫暫停繼續治療。 該患者在每個療程地西他濱治療后,血小板首先恢復,隨后出現白細胞上升,血紅蛋白緩慢上升至65~75 g/L。 治療初期僅出現輕度骨髓抑制,未出現發熱、肺炎、惡心、嘔吐、黏膜炎、肝腎功能損傷及心肌毒性等副作用,但隨著療程增多,出現嚴重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并發重癥感染,給予升血細胞、抗感染及提高免疫功能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后減少地西他濱劑量,骨髓抑制減輕,血象仍有好轉。患者隨訪至今仍存活,未轉為急性白血病。提示多療程、低劑量地西他濱治療安全、有效,可延緩MDS 的進展。
[1] Santos FP, Kantarjian H, Garcia Manero G, et al. De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yetodysplastic syndromes [J]. Expen Hey Anticancer Ther, 2010, 10:9-22.
[2] Wijermans P, Lubbert M, Verhoef G. Low-dose 5-aza-2'-deoxycytidine, a DNA hypomethylating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 multicenter phase Ⅱstudy in elderly patients [J]. J Clin Oncol, 2000, 18(5): 956-962.
[3] Mund C, Hackanson B, Stresemann 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NA demethylation effects induced by 5-Aza-2'-deoxycytidine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Cancer Res, 2005, 65(16):7086-7090.
[4] Jabbour E, Issa JP, Garcia-Manero G, et al. Evolution of decitabine development: accomplishments, ongoing investigations,and future strategies[J]. Cancer, 2008, 112(11):2341-2351.
[5] Kantarjian HO, Brien S, Gites F, et al. Deeitabine low dose Schedule (100 mg/m2/course)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Comparison of 3 different dose schedules[J]. Blood, 2005, 106(11):708.
[6] Lee JH, Jang JH, Park J, et a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f decitabine treatment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Haematologica, 2011, 96(10):1441-1447.
[7] 鮑立, 黃曉軍. 地西他濱成功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Ⅱ型1 例[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2,33(7):573.
[8] 邵秀茹, 梁紅, 關曉軍, 等. 地西他濱治療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1, 32(11):78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