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淋,張春燕,陶忠樺,劉 寒
(四川醫科大學:1.醫學基礎研究中心;2.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3.網絡中心,四川瀘州646000)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現狀與應用
甘 淋1,張春燕2,陶忠樺1,劉 寒3
(四川醫科大學:1.醫學基礎研究中心;2.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3.網絡中心,四川瀘州646000)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是在交互理論、三元交互法和互動假說三大理論基礎上,結合多媒體這一計算機網絡平臺技術發展而來,并在21世紀初在全球逐步推廣。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作為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實驗操作課程,規范正確的基本操作和統一標準的實驗步驟都非常關鍵。該文分析了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的開設現狀,進一步對照傳統教學模式,分析了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的現狀和應用,最后提出了完善這種嶄新模式的相應策略。
多媒體; 交互式; 教學方法; 生物化學; 分子生物學
目前,高校教育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應用計算機技術,交互式多媒體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也開始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方式走進高校[1]。隨著國內醫學院校的擴招,高校教師的人數增加跟不上學生的擴招數量,出現醫學院校基礎課、操作課的教師數量不足[2]。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實驗性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機制,更需要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使學生具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3-4]。由此可見,交互式多媒體教學非常適合運用到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有望成為一種高效、新穎的教學模式。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是在交互理論、三元交互法和互動假說三大理論基礎上,結合多媒體這一計算機網絡平臺技術發展而來。20世紀30年代,米德首次提出了“符號互動學說”,而后布魯默等進一步加以完善和發展。作為社會學理論之一的三元交互法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首次提出,認為學習是一種社會性行為,主要由三元交互決定學說、觀察學習學說和社會認知學說三部分組成。直至20世紀80年代,郎恩提出語言材料經過轉化為輸入方式,并成為學習人語言能力的一個部分,這就是所謂的互動假說。由此,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經初見端倪,通過這種人機互動,可以創造一個全新的學習方式。1998年美國首次提出交互式多媒體教學(interactivemultimediainstruction)這一概念并進一步應用在美國教育體系中,2007年美國阿羅約中心進一步完善此學習模式,目前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高校廣泛推廣。我國大約在2003年開始應用此學習模式,成為傳統教學的輔助方式。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作為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無論是其課程的理論知識基本機制,還是常見的實驗都是以實踐為基礎建立完善的系統。目前國內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教學方法一直是以教師理論講授、常規基本技術示范加學生實際操作的模式開展,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授課教師的實驗操作方法的標準程度密切相關。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往往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填鴨式”講解和學生的實驗完成結果,而作為實驗課最重要的操作技能反而被忽視;其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被教師的“教”所取締,實驗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互動基本喪失。由于前文提到的醫學院校的擴招問題,每名教師在課堂上負責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每名學生的基礎不同,理解和操作能力都不同,所以在實驗課程中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均不一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非常迫切。
至今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用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尚屬起步階段。但是在診斷學、內科、外科、英語等學科中應用已經越來越廣[5-8]。交互式多媒體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模式是指通過各種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綜合利用,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涉及的信息進行加工、儲存、輸出、人機交互等,從而達到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身臨其境”進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最佳效果。因為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音頻、視頻、網絡平臺密切結合的一種先進的實驗室系統,其可以通過主教室現場聲音圖像教學通過多媒體交互式系統,實現多個教室的實時同步教學。同時對多個教室學生的提問進行解答,及時反饋教學問題。這樣能具體解決學生的具體問題,提高學生在實驗課程中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對基礎原理的理解。
應用交互式多媒體模式應用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有利于規范實驗標準操作,使實驗技術方法和程序更加準確統一,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理論基礎和實操技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愛好,使學生更加專注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這門“枯燥”課程;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交互學習,甚至課后通過網絡教室反復針對自己不足的地方復習。
面對我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的現狀,如何利用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首先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并理解交互式多媒體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能利用這種網絡平臺技術發揮交互性教學的優勢,使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得以彰顯,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愛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達到人機互動,積極交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利用交互式教育的特點,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啟發自我思考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實驗的基本機制,學會常見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能技巧,為以后的工作、學習奠定基礎。
[1]米良,劉蕾,曹大飛.美高校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的改進與思考[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12):72-73.
[2]袁春林.高校擴招后的學生檔案管理研究[J].蘭臺世界,2015(14):85-86.
[3]魏春華,蘇燕,閆巧梅.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獨立設課的實踐[J].當代醫學,2015,21(2):163-164.
[4]許志臻,陳敏,陳岺曦,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5):402-403.
[5]吳丹,王曉靜,邢琳慧.淺談交互式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科技視界,2015(7):22.
[6]劉俊英,李光仲,薛海波,等.交互式多媒體課件在內分泌系統疾病總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6):639-641.
[7]潘景業,陳咨苗,蔡雪黎,等.交互式多媒體實驗室在診斷學檢體帶教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4(3):109.
[8]曹俊,程波,魏珂,等.交互式多媒體教學在心肺腦復蘇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9):87-8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60
B
1009-5519(2015)21-3347-02
2015-08-02)
四川醫科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No.2012127)。
甘淋(1976-),女,四川瀘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腫瘤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E-mail:gl-gump@163.com。
劉寒(E-mail:zcy_2004_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