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惠萍,李燕燕,陳倩虹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護理系,福建漳州363000)
癌癥患者家屬的健康狀況及心理干預調查
湛惠萍,李燕燕,陳倩虹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護理系,福建漳州363000)
目的探討癌癥患者家屬的健康狀況及心理干預效果。方法通過對2013年9~11月福建省16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220名癌癥患者家屬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其中208名癌癥患者家屬實施心理干預,總結調查結果。結果當得知患者患癌癥時,97.7%(215/220)患者家屬的健康狀況很不好,表現食欲不振、夜不能寐、焦慮、緊張等。94.5%(208/220)的患者家屬有心理干預需要,由醫生和護士根據家屬的需要實施心理干預;1個月后重測,81.4%(179/220)患者家屬在身心上的不良反應減輕,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癌癥患者家屬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對癌癥患者家屬實施心理干預后,可減輕家屬的心理壓力,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并能以最佳狀態照顧患者的飲食起居,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的支持功能,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減少危險因素發生。
腫瘤;家庭關系;健康狀況;心理療法;問卷調查
癌癥不僅給患者,也給其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1]。歐美國家癌癥患者家屬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20%~30%[2]。Baider等[3]調查發現,癌癥患者家屬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并不輕于患者本人。在我國,當家屬得知患者患癌癥后常常悲痛欲絕。在過去的研究和醫學實踐中,往往注重患者的心理,而忽視了家屬的心理問題。在醫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癌癥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需求逐漸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家屬是患者的經濟來源和精神支柱,是護患溝通的橋梁,是患者生存的動力源泉。本文對癌癥患者家屬的健康狀況和心理干預需求進行研究,以便了解其心理問題,給予相應心理干預。
1.1 調查對象隨機抽取2013年9~11月福建省16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腫瘤科的癌癥患者家屬共220名,其中男106名(48.2%),女114名(51.8%);年齡:≤30歲67名(30.5%),>30~50歲108名(49.1%),>50~70歲41名(18.6%),>70歲4名(1.8%);與患者的關系:子女132名(60.0%),夫妻67名(30.5%),父母18名(8.2%),其他3名(1.4%);職業:干部32名(14.5%),工人74名(33.6%),農民68名(30.9%),其他46名(20.9%);學歷:大專及以上53名(24.1%),中專或高中80名(36.4%),初中及以下87名(39.5%);婚姻狀況:未婚42名(19.1%),已婚169名(76.8%),離異或喪偶9名(4.1%);家庭所在地:城市33名(15.0%),城鎮86名(39.1%),農村101名(45.9%);喪失直系親屬經歷:有110名(50.0%),無110名(50.0%)。
1.2 問卷設計以曾鐵英[4]和周敏等[5]設計癌癥告知策略的研究為模板,并根據自己在臨床工作中患者家屬的實際需求加以補充制定調查問卷。問卷設有統一指導語,對調查者進行培訓,對患者家屬單獨進行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一為患者家屬的基本資料,二為健康狀況和心理干預的需求。健康狀況分為剛得知消息時身體和心理及目前健康狀況;需求具體分為疾病相關內容、日常生活、飲食營養、功能鍛煉、心理咨詢等5項,每項下面有數小項內容,每個小項目采用1~5級評分(非常贊同為5分、比較贊同為4分、不確定為3分、有些不贊同為2分、完全不贊同為1分),均為單項選擇題。10 min后收回,資料不完整者及時補救。共發放調查問卷230份,收回有效問卷220份,有效回收率95.7%。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EpiData3.1軟件雙錄入法進行數據錄入,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一般統計描述性分析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癌癥患者家屬的健康狀況患者家屬剛得知壞消息時有97.7%(215/220)難以接受,其在體質量、食欲、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體力、精力等方面都發生一些不良變化,身體出現乏力、無法安心工作、寢食難安等狀況。但經過醫生和護士實施心理1個月的干預,重新調查結果顯示,81.4%(179/220)的患者家屬在身心上的各種不良反應減輕,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家屬的護理干預需求220名癌癥患者家屬中,有208名(94.5%)有心理干預需要。
2.3 對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內容醫生為所有患者家屬講解疾病的病因、影響因素、目前的治療方法、預后等,護士為86.4%(190/220)的患者家屬講解日常生活、飲食營養、功能鍛煉、心理咨詢等。
3.1 癌癥患者家屬的健康狀況癌癥患者被告知前醫生會把癌癥的事實先告知患者家屬,由于對癌癥的認識不足,患者家屬會出現寢食難安、頭暈眼花、一夜白頭等身體狀況和焦慮、緊張、恐懼、懷疑、憤怒等心理狀況,甚至擔心癌癥傳染或遺傳,這些不良反應會不自然地傳遞給患者,這時護理人員為家屬提供專業信息,如癌癥的病因、影響因素、檢查結果、診斷治療措施等,糾正患者家屬的一些錯誤認識,采取現身說法,介紹成功病例,給予一定的保證和支持,從而減輕患者家屬的恐懼和焦慮,打消患者家屬的疑慮,使患者家屬情緒平穩,積極調整心態。患者家屬擁有告知的決定權,同時是否將病情告知患者也困擾著患者家屬,一方面,擔心患者無法承受打擊而崩潰;另一方面,擔心患者不積極配合治療延誤時機。心理的矛盾和糾結使患者家屬經歷著非人的折磨。有研究結果顯示,認為患者得知病情后會出現焦慮和抑郁的患者家屬傾向于不告知患者真實病情,同意告知實情的患者家屬認為患者的性格比較開朗,能夠承受癌癥診斷[6]。護理人員通過專業地評估患者目前的身心狀況,與患者家屬共同制訂告知方案,告知后減輕患者家屬的顧慮,也有利于患者的積極配合[7]。
3.2 心理干預的形式多種多樣根據患者家屬的性別、文化程度等,采取面對面介紹醫院的環境及有關制度,交談患者目前的狀況,需配合的事項,對患者家屬的心理問題及困難及時疏導等;編寫癌癥相關資料供患者家屬閱讀或提供相關的網址供患者家屬查閱,以增強患者家屬對癌癥的理性認識;向患者家屬示范護理知識如預防壓瘡的翻身叩背法,床上梳頭、洗頭,人工肛門的護理方法,主動被動床上運動,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等。對回家的患者家屬,通過電話詢問遇到的困難,給予指導;另外通過開辟健康教育園地,推薦相關科普書籍,自編各種科普手冊,創辦宣傳欄發放圖片及健康教育知識小冊子,開展專題講座和病友交流會等實施心理干預。
3.3 日常生活護理患者家屬最能觀察和體會到患者的身心異常,護理人員及時告知家屬患者病情,鼓勵其參與患者的日常照顧,告知其關于患者的飲食、行動、精神及言語等方面的照顧方法[8],告知其如何應對患者的不良情緒等。護理人員應關心和支持患者家屬,幫助家屬解決實際困難,提出專業的護理措施。如保證營養供給及飲食的搭配,避免引起消化道不良反應(便秘的預防);肢體的主動被動運動,避免壓瘡和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有效咳嗽,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社會支持系統勝過醫療措施,能使患者很快出悲痛中走出,深切感受到家的溫暖,會珍惜每一天,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緩解疼痛,抒發不良情緒。
3.4 特殊護理知識當患者因病情需要接受特殊治療,如手術、放療、化療等時,患者家屬對患者的身體及精神支持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以手術為例,術前患者會出現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對患者家屬提前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手術的安全性作出適當的分析,介紹主刀醫生的資歷水平,讓其觀看成功的手術案例,教會護理患者時的具體措施,可以減輕顧慮,對患者的護理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治療的信心,減輕各種壓力。術后對患者家屬多傳遞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其臉上的笑容是對患者最好的獎勵,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化療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脫發、腹瀉、骨髓抑制等,這些會加劇患者的情緒應激,放療和化療前對患者家屬實施護理干預,讓其充分熟悉化療的方案,觀察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醫護人員應重視患者家屬在癌癥患者疼痛治療中的作用,使其在疼痛治療中成為積極的參與者[9]。建議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和加強營養的方法,預防不良反應的方法,減輕護理人員的壓力。當然,告知患者家屬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危害,加強監護,這樣做對患者可以多一層防范,少一些危害。
3.5 癌癥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深入分析患者家屬的顧慮,矯正錯誤思維,教會心態調整的一些方法,樹立家屬正確的心態,給予患者家庭的支持。對于精神負擔較重、病情較重的晚期癌癥患者,與患者家屬商量如何保密,以免增加患者的消極情緒;對已經知道自己患癌的晚期患者,建議患者家屬盡量多陪伴在患者身旁,多給予安慰與鼓勵,使患者能夠正確對待疾病、死亡,不畏懼、不孤單。對于晚期癌性疼痛的患者,教會家屬轉移注意力等緩解疼痛的方法,利用疼痛的間歇期促進患者睡眠和食欲,提高其生活質量[10]。患者將要離開人世,盡子女之責,夫妻之緣,在有生之年多關心、多照顧、多陪伴、多交流,避免將來的后悔、愧疚、懷念、思念之情。多安慰、多陪伴、多傾聽,讓家屬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死是生的開始,對極度痛苦的患者來說,死亡是一種解脫。患者平靜安詳地離去是對家屬最大的安慰,不要過度悲傷,要勇敢面對現實,堅強生活下去。
總之,經過護理人員的心理疏導,患者家屬在護理患者過程中較盡心盡力。在病情告知決策中,尊重患者的意愿,重視患者家屬在病情告知中的重要性[11],在照顧癌癥患者的過程中,患者家屬承受著較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適時地對患者家屬實施心理干預,能減輕壓力,減少困惑,使以最佳心態照顧患者的飲食起居,較多地陪伴在患者身邊,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的支持功能[12]。患者家屬對癌癥患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起著重要作用,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實施心理干預后,能有效發揮家屬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家屬向患者提供家庭支持系統,與患者相互鼓勵,共同分擔癌癥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的壓力,對癌癥患者的身心起到了積極作用。引導患者家屬的告知觀點,評估以及個性化告知策略的制訂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1]張秀霞.癌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干預的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07,7(10):30-32.
[2]Kurtz ME,Given B,Kurtz JC,et al.The interaction of age,symptoms,and survival statu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ir families[J].Cancer,1994,74(7 Suppl):2071-2078.
[3]Baider L,Perez T,De-Nour AK.Gender and adjustment to chronic disease. A study of couples with colon cancer[J].Gen Hosp Psychiatry,1989,11(1):1-8.
[4]曾鐵英.癌癥告知策略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
[5]周敏,曾鐵英.癌癥患者家屬對癌癥告知策略認可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9,24(1):9-11.
[6]孫玉倩,李小梅,孫秉賦,等.癌癥患者家屬選擇是否告知患者真實病情的影響因素[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3):4311-4314.
[7]洪涵涵,李蕊.癌癥患者家屬健康需求及對策的研究現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3):92-93.
[8]曾鐵英,朱麗,陳英,等.癌癥患者及家屬癌癥告知心理反應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11):1313-1314.
[9]洪秀萍.晚期癌癥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7):33-34.
[10]宋莉娟,崔靜,趙繼軍.晚期癌癥住院患者家屬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09,16(1):1-3.
[11]賈艷皊,黃俊波,謝靈英,等.晚期癌癥患者家屬的病情告知態度探究[J].醫學與哲學,2014,35(5B):47-48.
[12]馬俊英,郝巧,馬明娜,等.加強惡性腫瘤患者家屬心理疏導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1,7(7):1065-1067.
Investigation on effects of the health status and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the cancer patients′families
Zhan Huiping,Li Yanyan,Chen Qianhong
(Department of Nursing,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Zhangzhou,Fujian 363000,China)
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effects of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the cancer patients' families.MethodsA survey on 220 cancer patients′relatives in 16 grade-A class-3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from Sept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3 was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in which,208 relateives were accept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ResultsWhen the patients heard that their loved ones had suffered from cancer,97.7%(215/220)family members was poor in physical condition including loss of appetite,sleepless nights,anxiety,tension and so on.94.5%(208/ 220)family members requir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which was carried out by by doctors and nurses according to their conditions.One month later,it was found out that 81.4%(179/220)family members′symptoms were improved.Compared to the con dition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cancer patients′families is unoptimistic.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cancer patients′families and decline the incid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keeping them in good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us and making them take care of the patients′daily diet mentality with the best mental status and make the patients get maximum support from their families and which is benefial to patients to accept the treatment positively,relieving the patient′s bad moods and decrease risk factors.
Neoplasms;Family relations;Health status;Psychotherapy;Questionnaires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17
:A
:1009-5519(2015)05-0685-03
2014-09-20)
福建省衛生廳青年科研課題(2013-2-121)。
湛惠萍(1979-),女,福建漳州人,主要從事腫瘤綜合治療方面工作;E-mail:zhanhuiping168@126.com。